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北极帝国 §§3.2 如尼铭文、吟唱诗歌和埃达诗歌

从12世纪开始,关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书面资料就变得丰富了起来,我们能接触到的最早的、用拉丁文字书写的历史记载就是这一时期编写的。而关于维京时期的资料,则大部分是基于如尼石刻和吟唱诗歌的。如尼文字(又名fuþark,以如尼文字前六个字母命名)自3世纪开始传播,以日耳曼语转录文字。约800年,这一文字系统在斯堪的纳维亚世界中从24个标记(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如尼文字来说,标记更多一些)演变为只有16个标记的变体(新弗萨克,约800—1050年),比不能再记录的古弗萨克更适应语言发展,而且这一文字系统在11世纪下半叶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发展。在整个中世纪时期甚至更长的时期中,如尼文字都一直为人们所沿用,一直到10世纪末期,拉丁文字母才开始与之抗衡。拉丁文字母最初用于货币的铭文,其后作为教堂的新记录载体——羊皮纸资料和书籍的书写文字。如尼文字特别适合在不同材料上雕刻以作不同的用途,例如石头、金属、木材、树皮和象牙类材料,但维京时期的大部分铭文都出现在以纪念为目的而竖立的石碑上。在那些急于公开宣布亲人离世的消息,并歌颂其死后名声的逝者的家人、朋友或同伴的要求之下,人们会用一种简单的表达形式,“‘x’刻在石头上用来表示立碑(刻文)的赞助者,而用来表示纪念的纪念碑则用‘y’来表示”。这一基本结构中通常还伴随着其他要素,这些要素有时会用一些虔诚恭敬的话语来表明石刻赞助者与逝者之间的关系,还有逝者的身份或头衔,关于所要纪念的人的家庭、同伴、活动以及其离世的情况(十之有九是这样的情况)。另外,这些如尼石刻通常还带有一些装饰元素,如动物形图像、神话场景以及基督教象征,而这些装饰元素的风格作为推定石刻日期或年代的一种珍贵要素,甚至比石刻的语言更为重要。如尼石刻记录了维京人活动的社会联系、亲属关系和传承、宗教皈依以及道德等各个方面。根据记录,大多用新弗萨克记录的超过6000多条铭文中,有将近3400条是维京时期的,主要是在10—11世纪时期,这些如尼石刻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那些维京人活动扩张和定居的国家,如不列颠群岛、冰岛、格陵兰、俄罗斯,再到君士坦丁堡和比雷埃夫斯。而且,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如尼石刻在瑞典、丹麦和挪威三国之间的分布十分不均匀。瑞典如尼石刻的数量大约占据了石刻总量的90%,特别是乌普兰集中了该国将近一半的石刻,其他石刻则分布在南曼兰、东约特兰以及西约特兰。在丹麦,如尼石刻则主要集中在日德兰半岛北部和斯科讷。如尼石刻的繁盛时期则是在950年后,在丹麦,挪威和瑞典南部持续了80年。在乌普兰(和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如尼石刻一直持续到12世纪初。在其繁盛时期,当时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处于社会、政治和宗教深刻变革的时期,而这些纪念碑也正好体现了这一变革。

吟唱诗歌作为历史原始资料的作用常常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些诗歌是由吟唱诗人创作的,吟唱诗人指的就是那些被雇来服务于某一个有权势的人物的诗人,他们用一种极其精致讲究的方式来纪念这些权贵所做的重大事迹以换取报酬。这些诗歌类型多样,有单节诗或多节诗,通常都是即兴创作的,并且诗节之间彼此独立。“vísa”,指的是那些创作更广泛且没有叠句的诗歌,通常用来纪念特定的事件,如战争或旅行。“flokkr”与前一个词“vísa”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具有更多的赞美歌颂特征。“drápa”,指的则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叠句形成富有节奏、引人入胜的长诗。这些诗歌极其严格地遵循着决定诗节创作的规则(例如头韵或重音的规则),选择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而句子中单词的顺序则无关紧要,另外,对那些不了解诗歌规则、意象以及隐喻的神话背景的人们来说,句中词汇的顺序也会使他们难以理解这些诗歌。因此,吟唱诗人会避免直接用事物名称来命名,他们往往会有意使用改名法(heiti,又名dénomination,能表达相同含义价值的单词或表达方法)以及迂回法(kenningar,如用“战场上的树”来指代“战士”)。这种诗歌如同拉丁文诗歌一样具有教育作用,同时也具有宗教和政治意义。首领或国王们的形象和行为需要由吟唱诗人来塑造、传颂以传承后世,而首领或国王们也正是吟唱诗人们作品的主要资助者。诗人们最喜欢使用的格律是“dróttkvætt”,这是战争组诗(王室)格律或者说是“宫廷格律”,这一格律也提醒听众,这类极其工整的作品是面向听众的。这种诗歌起源久远,但在9世纪得以大力发展,这可能与王侯或皇家开始兴起对这种艺术的欣赏有关,先是在挪威,然后在奥克尼和冰岛,吟唱诗歌的创作在这些国家一直持续到了14世纪中叶。尽管该类诗歌具有明确的形式特征,但体裁并不固定,作者们也对诗歌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斯堪的纳维亚世界不断变化的政治和宗教环境。这类诗歌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极少的如尼石刻(如位于瑞典厄兰岛上的卡列维的如尼石刻)、后来的文本——尤其是北欧传奇故事,还有斯诺里·斯图鲁逊的《散文埃达》,来了解这些诗歌,另外,传奇故事的作者们也将这些吟唱诗歌作品作为了解古代的原始资料来源。因此,我们能了解到的吟唱诗歌作品首先是中世纪作家选择的结果,从段落到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中世纪作家们将这些诗歌融入他们的作品中,但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使人不得不调整其写作方法,以重现吟唱诗歌的节奏和音调。吟唱诗歌的内容较为刻板,很少会表现出确切事实,而其复杂性也会导致人们对其解读存在分歧。但它为那些在当时的书面资料中记载较少的领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信息,并对维京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做了一番出色的概括。最后,我们还要着重强调一下吟唱诗歌语义内容的丰富性。

埃达同时还是了解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思想和信仰的重要资料来源。《诗体埃达》一书由30多篇神话诗和英雄诗组成,主要收录于《皇家手稿》中,该手抄本大约诞生于1270年,但这些材料的编写工作可能开始得更早,大约是在1200年。事实上,人们很难确定这些诗歌作品的诞生日期和地点,另外,尽管诗歌内容取材于异教徒的传统,但在某些作品里,我们注意到了基督教对其传统的影响。至于《散文埃达》一书,则是由斯诺里·斯图鲁逊于1220年左右撰写的作品,其写作目的在于向年轻的吟唱诗人们解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字符号的起源和用法,因为如果读者对神话没有深刻的认识,便无法理解它们。因此,该书是我们从中世纪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继承下来的最完整、最连贯和最易懂的北欧神话文集。在基督教被接纳两个多世纪之后,基督徒作家斯诺里·斯图鲁逊创作了《埃达》,其作品毋庸置疑受到了《圣经》的影响,但同时又从作者十分熟悉的异教传统中汲取了灵感,所以人们对斯诺里·斯图鲁逊的作品已经进行了重新评估。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