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高士其评传 §二 朋友相助

李公朴(1900—1946),就是那位在1946年(7月1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民主人士。

1929年夏,高士其在西雅图欢迎留美新同学时,结识了李公朴,两人在异国他乡结为密友。李公朴大高士其3岁,出生在常州一个破落的家庭里,经历了社会的底层生活——当过工厂学徒、饭店跑堂、家庭保姆……广泛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人,尤其对劳苦大众的了解很多。早在1925年,他就参加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左派中的新生力量,并南下广东,投身北伐战争,从广东、福建、浙江,一直打到上海。但时隔不久,1927年,以***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大屠杀,上海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染红了黄浦江码头。作为持不同政见者的国民党左派的李公朴,也受到死亡威胁——忠于他的卫兵向李公朴汇报了有人要收买他陷害李公朴的事件经过,时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的李公朴知道原委后,愤然辞去军职。1928年,李公朴趁得到奖学金的机会,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德大学攻读政治。当时,李公朴已经是邹韬奋在上海主编的进步刊物《生活》周刊的特约撰稿人,不断地把他在美国的见闻写成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富有趣味的稿件寄回祖国。李公朴又详尽地把他了解的国内情况,告诉高士其,两人相见恨晚,离别时,互相留下国内的通信地址。1930年冬,李公朴先从欧洲回国。当高士其在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时,李公朴和夫人张曼筠一起,看望过高士其。高士其还和李公朴夫妇一起,同往南京中山陵拜谒瞻仰***先生遗容。但高士其只上了一半台阶,就半途而返。也就在那时,高士其第一次发现自己连走路也有困难了。

1931年1月,高士其愤然辞职后,心里非常苦闷,就来到冬瓜市陶谷街3号李公朴的家里,向他倾诉了自己在南京中央医院的遭遇。知道事情真相后的李公朴,更加敬重高士其的人品,当即留高士其住在家中。当时,李公朴正在筹备“全球通讯社”,邀请高士其协助他做些工作。在这里,李公朴向高士其介绍了许多文化界的朋友,其中就有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李公朴还经常向高士其介绍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十分感慨地对高士其说:“当前荆榛遍地,豺狼当道,好人受欺,恶人得势,这就是社会的现状。你只懂得科学研究,不懂得社会道路的曲折坎坷啊!”李公朴还有意无意地给高士其讲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背诵鲁迅那些极富战斗力的诗文,开导高士其,如今还不是搞科学研究的时候,还不如像鲁迅那样,拿起笔来为宣传革命思想而努力。就这样,在工作之余,高士其也开始译些诗文发表。译文《世界卫生事业的趋势》,经李公朴介绍到上海《医学评论》发表。翻译的华滋华士的诗歌《战士的心》,发表在李公朴主编的《励志刊》上。高士其还用英文创作了他的处女诗《圣诞节的月亮》(the christmas moon),发表在1931年的《大美晚报》上,继而又写了一首英文诗《祝贺1932年新年》,作为贺年片发给亲友们。高士其还用英文写了《中国国际合作协会宣言》,向世界各国的文化界寄送。这个协会是高士其和李公朴以及当时文化界的人士发起的,李公朴是总干事,高士其是秘书。共同的生活与工作,使他们两人的友谊更深厚了。后来,高士其又在李公朴的引荐下,结识了哲学家艾思奇(1910—1966)。高士其又从艾思奇那里读到了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创刊号上刊登的“科学与小品文联姻”的新文体“科学小品”,深受启发,也受到了鼓舞,从此,开始尝试科普创作,找到了把科学献给人民大众的途径,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