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注译

[原文]

诳也,非诳也①,实其所诳也②。少阴,太阴,太阳③。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诳,欺骗,迷惑。《武经三书·孙子·用间》即把诳事作为“虚假之事”。全句意为,虚假之事,又非虚假之事。

②实其所诳也:实,实在,真实。实其所诳,是说把真实的东西充实到假象之中。

③少阴,太阴,太阳;原指《易经》中的兑卦(少阴)、巽(太阴)、震卦(太阳)。这里少阴是指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太阴是指大的秘密军事行动,太阳则是指大的、公开的军事行动。全句意为:在稍微隐蔽的行动中隐藏着大的秘密行动。大的秘密行动,也许正是在非常公开的、大的行动掩护下进行。参考第一计“太阴、太阳”解。

[译文]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按语注译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①围雍丘,张巡②缚为人千余,披黑衣,夜缒③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注释]

①令狐潮:唐代安禄山的部将,原是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张巡的同学。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时投降叛军,后率军围攻雍丘,被张巡打败。②张巡:唐代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原为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受到群众拥戴,率军坚守雍丘,与数倍于己的叛军激战,击败令狐潮。后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坚持数月。张巡足智多谋,善于用计,打了很多漂亮仗,后因兵尽粮绝,壮烈牺牲,人们为他建祠以表纪念。③缒:用绳子系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为古代防守时一种出城方法。

[译文]

无而装作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觉,因此,空无不能始终空无。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1000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看看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500名敢死队员,连夜缒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传世典故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

本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两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天明后,令狐潮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用计锦囊

无中生有中的“无”,即指迷惑敌人的假象,“有”就是在假象掩盖下的真实企图。空虚无有本身不可以战胜敌人,只有人为制造出虚假的东西,才可以战胜敌人。虚假的东西怎样才能掩盖真实的企图呢?其一,在短时间内,假象不可以有半点纰漏;其二,蒙蔽的对象是那些头脑过于简单过于谨慎的指挥官,并要选择较适当的时机。

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掌握。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无中生有之计有三种含义:

1凭空捏造。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事实,把张三的帽子给李四戴,把蚊子说成大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陷害他人,为自己谋得利益。

2以假代真。把假的装扮成真的,化假为真,以此招摇撞骗,试探风声,捞取好处。

3无事生非。在敌方处于平静、无纷争的情况下,我方利用虚假的情报或制造谣言,使敌方发生混乱,然后我方乘虚而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对无中生有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不要轻信。正如《六韬》所讲:“信而喜信人者,可诓也。”也就是蒙骗只有在那些头脑简单的人身上才起作用。如果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对我们的敌人,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那么敌人的阴谋就很可能被拆穿。

2不要松懈。如果敌人翻来复去重复同样的一件事,特别是一次被拆穿的假象仍一再出现,那么在其背后就可能掩盖着无中生有的意图。反复造假,必有计谋。这时我们千万不要因敌人的阴谋曾被识破而放松警惕。

3流言止于知者。散布流言飞语“是敌人施用”无中生有的一种形式,流言飞语只有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如果我们冷静地加以分析,及时地加以抵制,敌人的阴谋就会破产。《军庐经略》中说:“两敌相仇,言不足信。其信之者,必愚将也。唯智将不为人所诓,而能诓人焉。”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