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译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①;备而后动,勿使有变②。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阴以图之:阴,暗地里。图:图谋。全句意为:表面上使对方深信不疑,从而安下心来,暗地里却另有图谋。②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备:这里是指充分准备。变:这里是指发生意外的变化。③刚中柔外也:表面上软弱,内里却很强硬,表里不相一致。
[译文]
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其安下心来,丧失警惕;暗地里我方却另有图谋。要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采取行动,不要引起敌方发生意外的变故。这就是外表上柔和,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
按语注译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①;……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②。”故凡敌人这巧言令色③,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武穆玮④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⑤人惮之。一日,玮方如诸将饮,会有叛卒数千,亡奔夏境。堠骑⑥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曰:“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⑦则竟使其久而安之矣。
[注释]
①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卑,言辞谦卑。益备,更加紧战备。进,进攻,或以退为进。②无约而请和者,谋也:约,预先邀请,相约。谋,计谋。③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虚伪的面孔。④曹武穆玮(973—1030年):宋代名将曹彬的第三个儿子。字宝臣,十九岁时,治理渭州。喜读《春秋》三传,精研左氏兵法,多谋善断,智勇双全。带兵40多年,从来没有稍微失利过。唃厮罗听说曹玮的名字,都向他所在的方向合掌致敬。契丹的使者从天雄经过。马上传下命令:“曹公驻在这里,任何人也不准在这里随意骑马横冲直撞。”⑤西夏:古国名,为党项族(藏族的一支)领袖李元昊所创建,建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史称西夏,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亡,共传10帝,统治190多年。⑥堠骑:堠,古代观察敌情的土堡。堠骑即骑兵侦察员。⑦勾践(?—公元前465年):春秋末越国国王,其父允常,被吴国阖闾打败,勾践为父报仇,击败了阖闾,又为阖闾之子夫差所击败,当了俘虏,被囚于会稽,勾践靠十年发奋图强,又献美女、珍宝给夫差,使其思想麻痹,然后突然攻破吴国,夫差被迫自刎。夫差(?—公元前473年):春秋末年吴国国王,吴王阖闾之子,曾在夫椒(今苏州附近)打败越国军队,并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后在黄池和晋国争霸时,被越国乘虚攻入,国破,自杀而死。
[译文]
《孙子兵法》写道:“敌人的言辞谦卑,却又加紧战备,这是要发起进攻的征候……没有预先相约而请求讲和,一定是另有诈谋。”所以,凡是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敌人,皆是内藏杀机的外在表露。宋代曹玮在渭州做知州时,军纪严明,西夏人都很害怕他。有一天,曹玮正在同部将饮酒,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逃到西夏去。当边防侦骑前来报信时,许多部将都大惊失色,而曹玮却谈笑自如,好像没事一样,并且缓缓地告诉侦骑说:“他们是遵照我们命令去做的,你不要声张!”西夏人听到这个消息,以为这些叛军是被派来杀他们的,就把他们都杀死了。这是曹玮临机应变谋略的应用。再比如越王勾践被俘后臣服吴王夫差,竟使夫差长期受蒙蔽而丧失警惕,也是这样。
传世典故
笑里藏刀:原意是形容脸露笑容而心有杀机,或外表和善,内心凶狠。在军事上就是表面缓和,借以麻痹敌人,暗中都积极准备,等待时机,突然行动,一举全歼敌人的策略。
此计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中的一段描述:“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嬉必怡微笑,而偏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拊己,微忤意者,则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计名原意为以友好的态度接近对方,使对方解除警戒之心的策略,其成功率是很高的。反之,己方亦要严防对方采取这种笑脸战略,须知笑脸之下往往藏着许多诡计。因此,面对敌人时,应提高警觉,做好应付之对策方行。如不能及早有所准备,即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圈套。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卬,公孙鞅心中大喜。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卬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卬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卬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卬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卬。公子卬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卬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用计锦囊
笑里藏刀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辞、举止作为假象,掩盖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它的诀窍是:使敌人轻信而安然不动,我方则暗中策划,做好准备,后发制人,不使敌方得以应变,就是暗怀杀机,外示柔和的计策。
使用笑里藏刀一计,要根据敌方指挥员的特点实施,对骄傲自大的要增加他的傲气;对心怀畏惧的,要表示我方的诚意,使敌人放松警惕,我方则暗中准备,寻找有利时机发难。
运用此计的关键在于一个“笑”字。笑必须自然真实,掌握好分寸,使敌人“信而安之”。如果“笑”得做作,“笑”得过火,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警觉。“笑”的目的是为了“藏刀”。无论何时何地,“刀”要藏在“笑”里,千万不能暴露出来,以防此计被人识破。“刀”可以明出,也可以暗出。“刀”一旦出鞘,要迅速果断,使敌人不及应变。
此计的含义有三种:
1口蜜腹剑。嘴里讲的话比蜜还甜,心里却藏着一把杀人的利剑。正所谓“笑中有刀潜杀人”。
2刚中柔外。表面上谦恭和善,骨子里却阴毒无比。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韬晦之术。
3伪装顺从。一方面对别人表示诚心服从,按别人的意愿行事;另一方面心怀异志,等待时机,杀人越货。
对笑里藏刀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要警惕无缘由的主动亲近。如果敌人突然对我们表现出十分亲近的样子,而我们又一时找不出同我们亲近的缘由来,那就应该提高警惕,加强戒备,这很可能就是敌人要向我们发动攻势的信号。
2“辞卑而益备者,无约而请和者”要防。敌人的言辞突然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强紧备战的,没有事先约定而突然来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对于这样的敌人,我们决不能完全相信,要察言观色,看透本质。
3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的人,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这样的人很少讲仁义道德。
4戒骄戒躁。骄傲自恃,刚愎自用,急躁浮动,喜欢奉承之人,是敌人可利用的心理缺点。敌人之所以能利用我们,是因为我们有可利用之处,要想不被敌人所利用,必须彻底克服可被利用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