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译
[原文]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这里是指遇到严重灾难,处于困难、危险的境地。②刚决柔也:决,冲开、去掉,这里引申为摈弃、战胜。王夫之《周易内传》卷三说:“夫之为言决也,绝而摈之于外,如决水者不停贮之。决而任其所往。”全句意为:乘刚强的优势,坚决果断地战胜柔弱的敌人。
[译文]
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时机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这是从《周易》夫卦彖辞“刚决柔也”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按语注译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①,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②,国内空虚,因而梼之③,大获全胜(《国语·吴语·越语下》)。
[注释]
①蟹稻不遗种:蟹,螃蟹。种,种子。全句意为:螃蟹和稻谷连种子都没有留下,说明发生大旱灾,处于危急之中。②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黄池,中原地名。吴,这里指吴王夫差。全句意为:趁吴王夫差列黄池与诸侯会盟的机会。③因而梼之:因,凭借。梼,即捣,打击。全句意为:趁此有利时机,打击敌人。
[译文]
敌人国内处境艰难,就乘机占领其土地;敌人受到邻国的侵略,就乘机掠夺其民众;敌人内外交害,就乘机占领其国家。例如,越王勾践乘吴国发生大旱灾、连螃蟹和稻谷的种子都没有的机会策划进攻吴国。后来终于等到吴王夫差率领精锐部队到黄池与诸侯会盟,国内空虚的机会,乘势发起大举进攻,很快灭亡了吴国,取得大胜。(见《国语·吴语·越语下》)
传世典故
趁火打劫,趁:乘机。劫:强行抢夺。成语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正处于一片混乱时,乘机抢夺人家的东西。比如趁别人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乘机害人。也就是乘敌人有危机而加以攻击的策略。
本计出自《孙子兵法》“乱而取之”的思想。
《西游记》中有个故事是说唐僧——唐玄奘离开大唐国,前往西天去取《大乘真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庙里上下房间七十多间,僧客二百余人,甚是红火。唐僧等入内后,庙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闲谈间,得知唐僧有一大唐宝物——袈裟。方丈欲开开眼,请唐僧拿出一见。唐僧恐惹事端,执意不肯拿。孙悟空看不过,耐不住方丈的苦苦恳求,于是把带来的袈裟拿出来向僧人炫耀。就在解包袱时,万道霞光透过两层包袈裟的油纸迸射而出,当悟空抖开袈裟时,只见红光满室,彩气盈庭,瑞气千条,真是件世所罕见的宝贝袈裟呀!
方丈一见,顿生歹念,他当即跪倒在地,眼中含泪,苦苦哀告着对唐僧说:“我年老体弱,老眼昏花,实在无法欣赏宝物,可否拿到后房仔细观赏?”
唐僧一时心软,便允了老方丈的请求。
老方丈将袈裟拿到后房后,越看越爱,越看越想据为己有,于是就和手下的僧人商议怎样才能将袈裟夺取过来,一个名叫广谋的和尚说:“何不放一把火,将禅堂烧掉,好将他们师徒二人烧死。就算他们逃得出来,也说袈裟被大火烧在了里面,谅他们无可奈何,无非给他们些银两了事。”
方丈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就将众僧唤来,用柴草把禅堂圈了个密不透风。悟空此时尚未睡着,听见门外声响,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禅堂。只见四圈大火突起,放火的和尚还在手执火把得意地狂笑。悟空一怒之下,一个筋斗翻到南天门,向广目王借了“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白马,然后又念了个咒语,一口气吹过去,霎时间狂风大作,火势向四周蔓延开来,愈烧愈旺,把个观音庙烧得通红,唯有唐僧和白马所在的禅堂得以幸免。
在反转扑来的大火面前,众僧侣抱头乱窜,哭天号地,现在成了他们引火烧身,自食其果了。
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场大火惊动了四周山上所有的野兽和鬼怪。风音院正南二十里处有一座山,叫黑风山,山中有一洞,叫黑风洞,洞中有一妖怪,叫黑风怪,它与这方丈素有交情,见院中起火,急忙前去相救,赶到观中,见到那方丈屋里的璀璨袈裟,认得是佛门之宝,顿时起了贪念,于是便不再救火,拿起那袈裟,趁火打劫,驾起黑云,径直返回了它的山洞。
趁火打劫一词即由此而来。
用计锦囊
在敌人方面发生严重危难,因而穷于应付,自顾不暇的时候,也正是其防卫能力最弱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个由敌人自己为我们提供的可乘之机,向敌人发起突然进攻,夺取胜利,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计有四个含义:
1乘危取利:选择敌人发生危难之时,向敌人发起主动进攻,夺取利益,往往很容易获得成功,也可称为乘间取利,乘人之隙。
2落井下石:当敌人已遇到危难时,我们乘机再给他制造更多的困难,这样就可以轻易地把敌人置于死地。也可称为火上浇油。
3明助暗夺。对方后院“起火”,我方装出“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救火”过程中,我方便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新火”。
4入伙分利。火是别人放的,别人在趁火打劫,这时我方乘机插手,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论功分肥。
对趁火打劫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防患于未然。敌人可乘之机就是我们“家里着火”。根除了“失火的”火源,使我们这里不发生火灾,那么,敌人就无可乘之机了,这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
2团结一致。如果敌人乘我们内乱之时,来进攻的话,那么,自己内部发生矛盾的双方要清醒地认识到“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道理。立即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这样大家方能得以保存。
3关好门户。趁火打劫一般都是乘隙取利,乘乱取利,如果我们关好门户,防止外人乘机进入,那样敌人也就找不到可乘之“隙”了;如果我们虽遇危难,仍然临危不乱,井然有序,敌人也就无可乘之“乱”了。
4重点防卫。遇到危难,损失是很难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大的损失。罈罈罐罐都照顾好是不可能的,但家里的金银细软,却要看管得当,所以要根据敌人的特点,敌人可能来打劫的方向等情况,事先进行重点防卫,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