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第八计暗度陈仓

原文注译

[原文]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②。益动而巽③。

[注释]

①示之以动:动,行动,动作,这里是指军事行动。全句意为:把佯攻的行动故意显示在敌人面前。②利其静而有主:静,平静;主、主张。全句意为: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定的时机。③益动而巽:益和巽,都是《易经》的卦名。《易经·益·彖》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是说益卦下卦为震、为动,上卦为巽、为风、为顺。意思是说,行动合理、顺理,就会天天顺利,无有止境。又解:益,收益;巽,为动、为前进。联系本计,意为:表暗度面上,努力使行动合乎常情;暗地里,主动迂回进攻敌人,必能有所收益。

[译文]

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按语注译

[按语]

奇出于正①,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②,则不能暗度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③,姜维遣廖化④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曰:“维令卒还,吾军少,《法》⑤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必自东袭洮城⑥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⑦。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度陈仓”之计,而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注释]

①奇正:古代兵法术语之一。正,是正面常规作战,奇,是侧翼暗中袭击。《孙膑兵法·奇正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明攻为正,暗袭为奇。《百战奇略·正战》:“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百战奇法·奇战》:“凡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②栈道:我国西南地形险要,多悬崖。悬崖间,用木头架路通行,叫栈道。③邓艾屯白水之北:邓艾(197—264年),三国时棘阳(今河南新野)人,每见高山大泽,就地研究军事部署,被司马懿赞为奇才。初为司马懿椽属,建议屯田开渠。249年,与郭淮共同抵抗姜维。姜维撤退,郭淮向西攻打羌,邓艾说:“贼兵撤退不远,恐将卷土重来,以分兵防备不测为宜。”后来果然在洮城打败姜维。263年,他同钟会分兵出击,偷渡阴平,一举灭掉蜀国。白水之北,即今四川松潘县东北。④姜维(202—264年),三国时天水(今甘肃甘谷)人。蜀汉诸葛亮死后,为军权继承人,多次率兵伐中原,劳而无功。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后来后主刘禅降魏,才被迫向钟会投降。后企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廖化:三国时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曾参加黄巾起义,后归蜀汉,为关羽部将。姜维北伐中原时,廖化被任为先锋官、太守、刺史等职,封中公侯。⑤《法》:这里泛指兵法、兵书。⑥洮城:洮阳城,在今甘肃岷县西百里处。⑦径到洮城:抄小路到洮城。

[译文]

出奇制胜的用兵之法来自正常的用兵原则。如果没有正常的用兵原则,也就没有出奇制胜。不公开地修筑栈道,暗度陈仓就不会成功。三国时代,邓艾屯兵于白水的北面,姜维派廖化在白水的南岸安营扎寨。邓艾对他的将领们说:“姜维突然把他的部队开回去了。我们的兵力少,按照兵法,他应该不等架桥就渡河攻击我军。我断定姜维是为了切断我军退路,派廖化驻扎在河边牵制我们,他自己率大军去袭击洮城去了。”于是,邓艾带领部队连夜偃旗息鼓,抄小路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正在那里渡河。邓艾先一步赶到,据守洮城,因而洮城未被姜维攻陷。这是姜维不会运用“暗度陈仓”计,而邓艾却识破了他“声东击西”的计谋。

传世典故

暗度陈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古代是汉中、关中两地区之间的必经之地。暗度陈仓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简化。意思是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以佯修栈道,可是却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从另外的道路偷偷通过,来到陈仓。现指运用迂回战略,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点、方向发起进攻。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楚汉相争时,韩信出任大将,首先运用的一个出色计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从关中迁往汉中途中,一方面为了防止章邯的入侵,另一方面为了麻痹项羽,刘邦命人将一条一百多里长的栈道烧毁了。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与秦军作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他与各路起义军首领,主要是与沛公刘邦争夺天下,历时四年,史称“楚汉战争”。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四万大军挺进关中,意欲攻下咸阳。这里土地肥沃,是秦王朝的核心地区,所以秦军把守得很牢。进到函谷关时,他才获悉,刘邦的十万大军早已攻占了咸阳城,并自立为关中王了,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楚怀王曾许诺:反秦的起义军中,谁第一个攻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

被刘邦的战绩激怒的项羽,他率兵逼进关中,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东面)扎下营寨,并宣称要消灭刘邦。这时,刘邦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不能与项羽发生对抗。所以他亲赴鸿门想稳住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示意项羽的堂弟项庄在刘邦座前舞剑,企图乘机刺杀他。因为在范增看来,今后刘邦必将是项羽的劲敌。但由于张良和樊哙的保护,刘邦在终席前以“如厕”为借口,逃离项羽的营寨。有一些历史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鸿门宴”和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

结果,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项羽则在公元前206年自封“西楚霸王”。他的势力范围在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地区,并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中国其余地区被分为十八个封地。项羽希望刘邦离他愈远愈好。于是就把汉中封给刘邦,也就是今四川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陕西的西南部地区,再加上湖北一小部。刘邦也就因此获得“汉中王”的称号。自此也就有了汉朝的国号和年号。为了防备刘邦今后有非分之想,项羽把与汉中相邻的关中分成三部分,分别封给三个秦朝降将。直接与刘邦相接的雍王就是原秦将章邯。

这样一来,刘邦不得不离开关中。在从关中迁往汉中途中,他命人将途中一条一百多里长的栈道烧毁。此举一方面可以防止诸侯,特别是章邯军队的入侵,另一方面也可以迷惑项羽,似乎刘邦再也无意回关中了。

过了不久,还是在公元前206这一年,没有得到项羽分封的田荣在原先齐国地区起兵反对项羽。刘邦命韩信做好进攻关中的准备。为了蒙骗敌人,韩信派一些士兵前去修复栈道。章邯得知,觉得十分好笑,说:“想用这么几个人把栈道重新修好,简直像儿戏一般。”其实韩信并非真的打算从栈道进攻关中。就在重修栈道开始后不久,他已率领刘邦军队的主力从一条小路,即故道(今陕西凤翔西北)迂回到了陈仓。章邯仓促应战,结果大败。暗度陈仓是刘邦与项羽一系列战役的开端。这些战役直到公元前202年方告结束,汉朝最终统一天下。

用计锦囊

暗度陈仓是以正面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来伪装攻击路线和突破点的谋略。

本计的特点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的背后,将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度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

此计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而又另有可“度”之路的情况下使用。“明修栈道”是做样子给敌人看的,以便吸引和牵制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暗度陈仓”是我方所要达到的真实意图。修栈道要“明”,让敌人知道,渡陈仓要“暗”,掩人耳目。只有做到这一“明”一“暗”,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应用于商战,此计可引申为: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用以迷惑麻痹竞争对手或以此吸引顾客,然后暗中准备行动,战胜对手或赢得顾客。

在战时,运用暗度陈仓的谋略,可以攻敌不备,获取胜利。在平时,运用暗度陈仓的谋略,可以化险为夷,甚至兴业发家。

暗度陈仓有三种含义:

1以迂为直。本来在修好栈道之后,全军通过栈道进攻敌人是一条直而近的路,但是修好栈道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在栈道的另一边,敌人已派重兵防守,很难一下攻破。而绕道陈仓虽然多走一些路,但一则可以使行动立即付诸实施,一则可绕过敌人的防御线,这样时间快,阻力小,从效果上看大大优于出兵栈道。所以有时看起来,是迂远曲折的途径,却可以达到近直的目的。

2以明隐暗。一明一暗两套办法同时使用,明的一套大张旗鼓,让敌人知道,暗的一套,“藏于九地之下”,敌人无法发现。明的一套为假,暗的一套为真,用明的一套来掩盖暗的一套,暗的一套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这是一种偷袭战术。

3以正隐奇。奇正是用兵的变法和常法,《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是打仗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本计就是让敌人错误地认为我们是在按常规的战法作战,而实际我们是在暗中使用奇兵,出奇制胜。公开使用的战法常规,是为了掩护机变灵活的非一般战法。

对暗度陈仓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布成圆阵。《孙子兵法》中说:“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就是在混沌不清的情况下打仗,必须把队伍部署得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使敌无隙可乘,无法战败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摆出只能应付一种情况的阵势,这样的临战状态,必然失败,因为战场上的情况是多变的。如果布成圆阵,既可对付栈道方面来的敌人,也可对付陈仓方面来的敌人。

2善于侦察。要多方收集情报,发现敌人的近期情况及动向,尽早发现向陈仓移动的部队,并尽早加以防备,使敌人偷袭的目的不能得逞。

3事先堵死陈仓之路。如果我们能在敌人之前发现陈仓之路,不等敌人来到就堵死这条路,那么敌人就会不战自退,或反被陷于困境。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