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小五郎走下楼梯后再次走进了一楼的电梯里,那张椅子还在。他迅速地站到椅子上并打开了打火机,把火光凑到电梯内侧顶部的“田”字格通气孔前,脸几乎贴在了电梯的顶上。
“是的!肯定是那么回事!森川,凶手的秘密终于被我找到了。瞧,简直是哄骗小孩的把戏,充其量是庙会舞台上的那种小魔术!不过,凶手采用这种手法作案多半是出于无奈。凶手当时的目的很清楚,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也必须除掉蛭峰健作。”
明智小五郎说完后离开电梯又返回了刚才的办公室,森川律师则一声不吭地跟在他的身后,一回到房间便开口问:“你说了那么一大堆,我根本就没弄明白那魔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以这么说,蛭峰健作是用自己的手缩短了自己的寿命!”
“什么?照你这么说,那不是自杀吗?”
“不,不是自杀,因为没有自杀动机!解开这一谜团的启示,是你给我的。匕首的护手太宽无法穿过格子,完全是你的功劳!谢谢!”
森川律师眨巴着眼睛满脸困惑,越发糊涂起来。
“你不是说,再怎么考虑也不可能吗?”
“是的,确实不可能。就是因为不可能,成了我思考的出发点。如果想当然,那是解不开的,必须换逆向思维的方法思考,从其背后迂回考虑,从妨碍穿过洞孔的护手上开动脑筋便可找到答案。”
“既然护手宽度不能改变,罪犯势必从主观上采取了其它办法。匕首刀尾上为什么缺少了木制手柄?无疑是罪犯无法改变这一客观存在,而不得不将其拔下。”
“通常,没有木制手柄的匕首是无法用手操作的。可像这种“田”字方格通气孔,木制手柄恰恰是累赘。为什么?把这两种情况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就可轻松找到答案。”
说到这里,明智小五郎又在纸上画了一张图。
“瞧,就成了这样的形状,护手两侧被铁杆挂住不能穿过通气孔。这困难便是解谜的钥匙!”
“由此可见,我们得从头考虑。昨天白天商家将轮椅送来后,老人便坐在轮椅上在电梯里进行练习。当时在电梯地面安装了固定件,其目的是不让轮椅晃动。两家的家人都在一旁观看,都知道轮椅进入电梯后不会晃动。这是罪犯作案最有利的条件。”
“蛭峰健作让电梯停在三楼,一个小时里不让任何人使用。这对于罪犯来说,是天赐良机。”
“三楼上面是屋顶夹层,当电梯停在三楼时,电梯顶和屋顶夹层几乎贴在一起。从屋顶夹层看向电梯井,可以看到电梯的通气孔。由于两者距离很近,手能触及到电梯的顶。”
“这三项客观条件构成了凶手巧妙作案的秘密。”
“罪犯根据这三项绝好的客观条件制定了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从偷出那把匕首,把两侧的刀刃磨快,再准备长度大约三米左右的绳索或铁丝。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了吗?”
明智小五郎停顿片刻,观察森川律师的脸。
“不,我还是不明白,请继续说!”
“那好,我继续说!就从匕首刀尾上如何拔掉木制手柄说起。凶手准备了结实的绳索或铁丝后就爬上了屋顶夹层,来到电梯的外侧,把绳索或铁丝一端牢牢地系在电梯井的一侧,再把绳索或铁丝的另一端穿过电梯房顶的通气孔垂在“田”字形方格孔里。电梯在三楼停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做这些准备工作绰绰有余。”
“再接着,罪犯下到三楼后悄悄地进入电梯,把那根垂在“田”字形方格孔里的绳索或铁丝,系在匕首刀尾的木制手柄上。此前,凶手已经事先松动了匕首上的木制手柄,只要有一定力度,木制手柄就会自动脱落。也就是说,罪犯事先已经实验过这种可能性。”
“系上匕首后,凶手再次爬上屋顶夹层,从上面拽紧绳子或铁丝,将匕首的木制手柄部位升至“田”字格方孔的上端,而匕首两侧的护手被紧紧卡在其中一个边长五厘米的方格孔的下端,接着重新在电梯井一侧系紧绳索或铁丝的一端。”
“这时的绳索或者铁丝已经绷得很紧。杀人前的准备工作就这样全部完成,万事俱备就欠东风了。只要再用力拽已经绷紧的绳索或者铁丝,木制手柄就会自动离开匕首的刀尾,于是锋利无比的匕首朝下迅速坠落……像这种场合,凶手不需要亲自动手。”
“不需要的理由呢?”
“蛭峰健作本人按了到一楼的键钮后,电梯便自动启动朝一楼下降。由于电梯启动时产生震动,而震动使绷紧的绳索或铁丝突然发力向上拽木制手柄,于是被夹在小方格下端的匕首与木制手柄分离,然后朝下坠落,直刺正下方老人的后颈脖子,割断了颈部动脉造成失血过多而当场死亡。”
“老人生前一直患有心绞痛,即便被刺成轻伤也经不起这样的精神打击,同样会殃及生命。老人就是不死亡,延长协议盖印时间是肯定的。对于这一点,凶手也有过周密的思考。”
“噢,原来如此,我只考虑十厘米宽的护手被卡在小方格的上端,误以为匕首无法穿过方格孔。可像你那样换另一种思维方式,推断凶手把护手卡在小方格的下端,谜也就解开了。”
“采用这种杀人方法,凶手可以成功地伪造自己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是,一旦弄清其手法奥秘,方知凶手是在玩哄骗小孩的愚蠢把戏。但凶手的杀人手段令人震惊,可谓丧心病狂。其真正用意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