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城中村治理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9月20日,一则新闻牵动了多方的关注,《北京唐家岭城中村改造完成,村民靠拆迁分7套房》。唐家岭——北京市海淀区北部的城中村,著名的“蚁族”聚集地。这里被称作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唐家岭改造后,村民闫淑敏说“那会儿在老村,住简易楼。家家都盖,自己住,更多的是往外租”。闫淑敏回忆,最高峰时,3000多村民的村里曾聚居6万多外来人口,包括近2万名大学毕业生,违章楼在全村“遍地开花”,少的两三层,多的四五层,有的甚至盖到了7层。人越聚越多,村里的水、电、路不堪重负。环境一天比一天差,到处是垃圾,下雨天污水横流,不穿靴子根本出不了门。2010年,北京市启动50个重点村改造,唐家岭村是其中之一。改造以“宅基地腾退置换、农民就近上楼、适当预留产业用地、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为原则,唐家岭3000多村民将全部搬离老村,住进新居。

在2009年,《上海证券报》一则新闻《深圳岗厦村拆迁集体暴富 造就十个亿万富豪》,则引起了轰动性、爆炸性效果,深圳旧城改造,也伴随着财富效应的显现。许多原住民因拆迁而集体暴富,仅一个岗厦村就造就了10个亿万富豪与数个千万富翁,让社会公众既艳羡,也不乏指责。城中村的形象从各界认为的拥挤破旧的城市“贫民窟”,又被贴上了制造“大富翁”的潜在“梦工厂”标签。

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下,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发展到了2011年的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定位、城市规划、城市能级和城市管理等都将面临新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独特现象——城中村。城中村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城中村已经成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一元化演化过程中的典型问题集结地。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适合中国的城镇化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其中处理好城中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实验田和前沿。同时,城中村也在“新城区+农村新社区”的城镇化内容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城中村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一直以来却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话题。在全国许多城市,城中村改造问题让各级决策者备受困扰,许多雄心万丈的改造计划最终都悄无声息的无疾而终。夹杂在林立高楼之中的城中村无疑成了当代中国城市最隐隐作痛的疤痕。据《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6~7期披露,无论大城市或中等城市,城中村现象甚为普遍。北京四个城区的城中村331处;武汉市的城中村147处;西安市城中村180处;温州市的城中村多达544处。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必然面对着以往遗留下来的和今后还会产生的城中村的城市化问题。如果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都无法健康地城市化,更大范围的城市化就会难上加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中村是农村城市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所必须面对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道坎。城中村的现状、治理及改造所面临的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势,聚焦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所面临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课题。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