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3 如何选择心仪的副总统

今年二十多个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可谁都知道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那这么多人都来参选难道就只是为了陪跑的吗?当然不是,其实很多人想的是副总统。而参选则是历练自己,为日后向本党候选人自荐争取政治筹码的重要方式。

副总统其实就是美国宪政体制下的“储君”,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时刻准备着接替遭遇不幸的总统,接管整个行政机关,确保美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作。而其日常功能就是出席参议院会议,并在投票表决处于僵持状态的时候投下关键一票。

美国宪法对于副总统的职能和地位描述非常有限。制宪会议时各派都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宪法第一章的讨论上,在有关国会席位分配和国会权力多少的问题上几经反复,结果等要讨论有关行政机关的宪法第二章的时候,各位代表已经没有口水继续了。加上第二章主要讨论的是总统,在各方中意的总统候选人华盛顿本人在场的情况下,就行政机关的细节花太多时间无疑会被看作对华盛顿本人的不敬。

回避过多争论的结果就是同属行政机关的副总统落入了宪法的灰色地带。比如宪法规定了总统的弹劾程序,可对副总统却没有提及。如果要弹劾总统,众议院要扮演大陪审团的角色判断是否需要发起诉讼,而参议院则要发挥小陪审团的功能判断总统是否有罪。可副总统也参照这个程序吗?宪法没说。而副总统作为名义上的参议院议长,如果照搬程序会不会出现利益冲突?是否需要增加回避机制?这些潜在的宪法问题仅仅因为至今为止副总统们都循规蹈矩而暂时尚未浮现罢了。

更有趣的是,不仅在制宪会议上没有讨论,在后续的各州批准程序上,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也没有就副总统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反联邦党人仅仅含糊地认为这个职位“危险”且“毫无必要”,而唯一的理由不过是该职位横跨行政和立法两个机关,存在权力分割不清的问题;回应的联邦党人在文中对此也着墨不多,仅仅指出很多州都有副州长,其职能和副总统类似。可以说,在副总统的问题上,后来人是找不到多少“立宪者原意”的。

因此美国国父们也拎不清副总统到底是干什么的。第一位副总统亚当斯将这个看作荣誉职位,没有实权,经常给他妻子写信说自己多么无聊;而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则误以为副总统是一个和国会关系更大的职位,因此也就把亚当斯排除在他决策圈子之外。最后亚当斯只好硬着头皮搞起了国会工作,成为历史上投下关键票次数最多的副总统,并且多次就立法程序和政策导向的问题对下面的参议员们训话,这在美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最麻烦的是副总统的选举问题。在1804年之前,美国并没有副总统选举,所谓的副总统不过是总统竞选的第二名而已。这在华盛顿两次选举中都没有出现问题,华盛顿次次都是全票,而论资排辈亚当斯也毋庸置疑是第二。可到了亚当斯1796年选总统的时候,却出现总统副总统分属不同政党的现象,亚当斯不得不把国会拱手让给自己的政敌杰斐逊,结果自己的政策屡屡在国会受挫。

而等到1800年大选的时候,又出现两位得票最多的候选人票数相同的现象,而根据宪法这个时候就要由众议院投票表决产生新总统。胜出的两位候选人都是民主共和党的,但当时的众议院却掌握在联邦党手上,这等于说本党的总统要交给外党来裁决。结果众议院连续投票三十多次都难分胜负,最后还是联邦党的汉密尔顿私下说服部分议员转而支持杰斐逊才化解了危机。痛定思痛的杰斐逊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起草了第十二修正案将总统副总统分成两组选举。

而这不过是副总统引发的众多宪法问题中的头两个而已。

等到1841年,美国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死在任内的总统威廉·哈里逊,而和他并没有多少交情的副总统约翰·泰勒意外接替他成为美国第十任总统。可宪法上对于副总统接任的表述非常模糊,仅仅一句话:“如果总统因为免职、死亡、辞职或者无能力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的情况下,那么权力和责任将移交给副总统。”那么移交之后呢?是立即举行特别选举再选一个总统,还是让副总统做完前总统的任期,宪法对此语焉不详。

而这时候新上任的总统的地位和权力范围到底是怎么样也不清楚,他应该被称为“总统”“代总统”或“执行总统”谁都不晓得。但就在国会还在拟定泰勒头衔和职权的时候,泰勒本人则强硬表示自己无论是名分上还是事实上都已经成为百分百的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为全世界留下了副总统全权接替前任的重要先例,但在当时他的做法却饱受非议,被本党大佬如小约翰·亚当斯和约翰·克莱等人所鄙夷。但如果没有他这一先例,老罗斯福恐怕很难得到本党支持从而名正言顺地推行进步主义改革,杜鲁门也很难在“二战”这一特殊历史时刻顺利接手从而完成反法西斯大业,约翰逊也不敢顶着肯尼迪的名头推动民权法案,而福特则可能没胆量赦免***从而避免美国政坛的继续分裂和清算。

不过语焉不详也有好处。今时不比往日,总统率领的联邦政府加军队有数百万人之多,美国也不再是过去偏安一隅的西半球国家,因此副总统作为总统亲密助手的地位就日渐重要起来。宪法连总统的职能都规定得很含糊,副总统的职能就更有弹性了,完全取决于总统和副总统的关系。“二战”前副总统更多是帮忙拉票的花瓶,但“二战”后副总统就开始更多地参与政策制定、外交出访等具体事务,***担任副总统的时候曾经制订了颠覆卡斯特罗的猪湾计划,而副总统约翰逊则为肯尼迪的民权法案保驾护航。里根时代的老布什在外交领域几乎是和里根双头领导,关系亲密的***和戈尔二人在当选后甚至起草了具体职能的划分,而切尼和拜登则先后被视为史上权力最大的副总统,小布什的两场战争以及奥巴马的众多法案背后这二人都是重要推手。一百多年前副总统在选举前几乎和总统没有打过交道的事情在当今已经不存在了。

可怎么找到合适的副总统候选人也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

早期因为没有专门的副总统选举,总统也就没有办法通过挑选竞选搭档的方式来选择自己中意的副总统候选人。华盛顿将亚当斯排除在决策圈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亚当斯并非华盛顿亲信,而华盛顿的内阁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和战争部长诺克斯都是其大陆军的部下,都是出生入死的铁杆;而国务卿杰斐逊和法律总顾问(当时尚未有司法部)兰道夫则是华盛顿老家弗吉尼亚的两位前州长(兰道夫还曾担任华盛顿的大陆军参谋),彼此共事多年私交甚笃。

相比之下,亚当斯是新英格兰地区的领袖,虽然对华盛顿有知遇之恩(华盛顿的大陆军司令就是亚当斯提名的),但两人共事并不融洽。而这个问题在亚当斯治下被放大,他和杰斐逊从挚友转为政敌的转变恰恰发生在两人分别担任正副总统期间。而杰斐逊—伯尔事件则让后来的总统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忠心的竞选搭档有多么重要。因此,副总统候选人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能和总统合得来,并且对总统忠心耿耿。

不过总统身边通常不缺忠心能干的小伙伴,要脱颖而出成为副总统,就得有能力为总统带来选票。再受欢迎的总统总有自己影响力无法覆盖的地区或者人群,这时候就需要副总统来填补空白。比如杰斐逊的基本盘在南部,但他无论如何都拿不到新英格兰地区的选票,因此如果能拿下摇摆州纽约的选票就可以确保其当选。这也是为什么杰斐逊的两个副总统亚伦·伯尔和乔治·***都是在纽约州根深叶茂的政治世家出身,曾分别担任过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和州长。同样的,林肯找上安德鲁·约翰逊是因为他是仅有的几个没有叛逃邦联的南方参议员,找他搭档可以体现国家团结;而肯尼迪找林登·约翰逊也是看中了他背后的德克萨斯州和南方势力,从而吸引民主党保守派的选票。

除了地区,副总统还可以帮忙带来其他特定人群的选票。比如麦凯恩2008年选择莎拉·佩林就是为了分流民主党的女性选票,填补***败选的空白。而奥巴马选拜登做竞选搭档则是试图从老年人选票中分一杯羹,并且拉拢人数日益增长的天主教信徒,同时还能稳住爱尔兰裔美国人这一大票仓。很明显奥巴马的选择更胜一筹,因为拜登可以同时吸引多个人群,而莎拉·佩林在女性之外的影响力则很有限。

有些时候选择某个人做副总统则是为了团结党内其他派系,比如前面提及的肯尼迪—约翰逊组合就是自由派民主党和保守派民主党的结合,可以说没有约翰逊,肯尼迪肯定会在1960年败于***。而福特选择洛克菲勒当副总统也有此考虑,洛克菲勒是典型的新英格兰精英,北方共和党硕果仅存的旗帜人物。罗姆尼2012年选择保罗·莱恩也是出于意识形态平衡的考虑,罗姆尼本人是一个中间派的共和党人,而保罗·莱恩则是“自1900年以来立场最保守的共和党国会议员”,可以帮罗姆尼拉到茶党的支持。

排除选民顾虑弥补自身缺陷也是选择副总统的目的之一。比如2008年***就曾打过一个“凌晨三点”的政治广告,广告中半夜三点有了突发的国家安全危机,问选民应该如何选择总统来保卫国家让自己能睡个安稳觉,暗示奥巴马缺少处理外交和国家安全问题的经验。因此奥巴马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特意选择了拜登,因为后者长期担任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有着非常丰富的外交国安经验,从而堵住了悠悠之口。而且拜登担任参议员的时间比其竞争对手麦凯恩长了近十年,也提前避免麦凯恩继续用经验问题打压奥巴马。加上2008年奥巴马试图把自己打造成华盛顿“圈外人”,那么找一个拜登这样的“圈内人”无疑可以吸引不少老成持重的选民的支持。事实上,拜登在奥巴马内阁可谓非常活跃,扮演奥巴马在国会的联络员,许多事关奥巴马政治遗产的议案都有赖拜登在背后运作。类似组合也有小布什—切尼,前者是没有经验的西部牛仔,后者是在华盛顿浸淫四十载的政坛老将。

当然还有正常向的老少配,比如***—尼克松组合,这里“储君”的意味就更明显了。***本身功勋卓著,军事外交政治经验都很丰富,而***在被选为竞选搭档的时候不过是刚上任不足两年的新科参议员(39岁),“二战”退役后才走进政坛,可以说是彻头彻尾菜鸟一枚。但***为了避免杜鲁门当年被排除在决策圈外以至于接任后11天才知道原子弹计划的情况发生,早早就开始历练***:允许其参加内阁会议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并且在艾本人缺席的时候担任会议主席;还派***出访亚太地区,和亚太各国领导建立密切关系(***对亚太地区的深刻认识一定程度上促成其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并且委任众多内政立法事务,并让其积极为其他共和党政客助选。这一系列措施成功地为***在党内外构建了坚实的执政基础,并最终助其在1968年卷土重来。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里根—老布什组合中,虽然两人年龄差异没有前一对那么大,而且老布什之前从政履历过硬,但里根还是将大量国事出访和国葬等活动交给老布什,这在老布什的妻子看来“为老布什结识当时和未来的各国领导人创造了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延续里根的外交政策。而老布什的副总统奎尔也很年轻,上任时仅仅41岁,任内走访了41个国家。

有意思的是“二战”后成功的竞选搭档里面,共和党人偏爱老少配(艾克—***,里根—老布什,老布什—奎尔),而民主党候选人则偏爱少老配(杜鲁门—巴克利,肯尼迪—约翰逊,奥巴马—拜登),当然也有平辈携手的(约翰逊—汉弗莱,***—阿格纽,***—戈尔)。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两人的政治履历的互补性。据统计,总统—副总统的搭配是各种竞选组合里面最强的,20世纪以来该组合出现18次,胜出13次;总统搭配其他人则是次强,历史上5次胜出3次。但以上两类仅适用于连任选举,总统如果任期已满或放弃竞选,那么副总统或者现任部长则相对有优势,6次中胜出3次(其中两次失败也是惜败);如果没有现任内阁成员出阵,那么州长—参议员则是常见的选择,9次胜出4次,并有3次是击败现任总统组合;竞选搭档两人都是双行政或者双议员出身的组合的胜率都不乐观,各是6次胜出2次;其他类型组合则几乎没有成功经历。

最后补上一条历史现象:现任总统副总统都不参加竞选的情况自20世纪以来仅仅发生三次,分别是1920年、1952年和2008年,而三次的输家都是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