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初选
从候选人宣布参选,到第一场正式初选在爱荷华州开始,这段时间都是隐形初选。其实我们2015年看到的那些各方候选人去造势、参加活动、辩论、亲民秀等,其实都是隐形初选,是一场非正式的选民和金主争夺战。
在这个阶段,民众、媒体和专家主要关注几个重要指标:一是每个候选人活动场面多大。相比其他候选人来说,去年***和桑德斯的竞选活动场面都很大,动辄可以吸引数万人参加,甚至有支持者不远千里赶来争相目睹他们俩的风采。通过比较选民支持热烈程度,其他人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某位候选人的受欢迎程度,有时候这比干巴巴的民调数字还更有说服力。
二是看每个候选人钱有多少。每个季度候选人都要给联邦选举委员会披露自己募集资金的情况。而在他们的竞选资金报告里面不光是要列明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账上还有多少钱这么简单,连钱花在哪里,是酒店、租场地、发工资、买广告、吃喝拉撒都要一五一十地公开。比如去年媒体调查就觉得杰布·布什太奢侈了,出入都是五星级,没事就是租私人飞机到处跑。还有媒体特意扒了杰布的捐款人,发现里面不少是历任布什政府的要员和驻外使节,从中可以看出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从这些资金进出可以看出一个候选人筹款能力,尤其是这里面多少钱是来自少于100块的小额捐款,而这可以体现出他对普通民众吸引力多大。这次大选中最能吸引小额捐款的就是代表左翼的桑德斯,平均捐款只有27美元,但却在募款战中不落下风,甚至屡屡领跑政坛老将***。
三是看民调高低,而民调高低又和候选人的表现、媒体曝光度以及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相关联。比如去年发生了巴黎恐袭,本来民调高过***的卡森医生突然就掉队了,因为大家觉得他太温和,不适合当三军统帅保护美国,所以很多民众马上就反水了。而在这个阶段,民调大多数是不准的,因为大量的选民还没有真正关注起大选的进展,更谈不上对候选人有多少了解,因此更多时候只能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评估,比如“昨天的辩论谁表现更好”之类的。
现代党内初选
爱荷华州的党团会议标志着持续半年的两党初选拉开序幕。现在美国各州采用的初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党团会议式初选,一种是匿名投票式初选。后者基本上和大选类似,选民事先做好登记,到了本周初选日期前往各地投票站,填好选票,放进投票机,然后就会统计结果宣布赢家。和大选不同的是很多州的初选投票仅面向本党选民开放,且两党分别计票而已。
因为这类初选和后面的大选非常类似,各州各地方政府的筹备工作也相对简单,且匿名投票更符合民主制的原则,因此这类初选为大多数州所采用。但这类初选一般是州政府出资安排,所以该州执政党多少占一些优势,可以在投票站的安排、投票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配置、选票的语言等各方面“做手脚”。比如今年亚利桑那州的初选就惹来很多民众的不满,当时很多穷人居住区没有安排投票站,导致穷人不得不长途跋涉去投票,这对于公共交通非常不发达的美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同时这又会导致其他投票站人满为患,很多民众不得不排几个小时的长队,不少人在亚利桑那酷热的气候面前望而却步,最后还有不少人因为排队太久错过投票时间,这等于是无形中被剥夺投票权。现在民主党的两位候选人都在起诉亚利桑那政府“操纵选举”,以避免在大选中吃暗亏。
与此同时,有好几个州还是采用党团会议这一方式来选择竞争本党提名的候选人,这其中就包括第一个进行初选的爱荷华州。因为党团会议只允许本党成员参与,所以一般都是本州的党部来安排,不需要花纳税人的钱。党团会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地时期,18世纪的青年亚当斯曾在日记描绘过这种安排政府公职候选人的私人会议。可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当年这种轻松简单的私人聚会已经演变成了规则复杂的政党机制,让不少专家民众直呼看不懂,以至于每次党团会议之前都有无数新闻媒体要对美国民众进行“再教育”。
以爱荷华州党团会议为例,会议开始之后每个与会者必须公开表示他们支持的候选人,然后再分组安置在会场的不同区域,而尚未下定决心的选民则被单独分组。因为很多州的党组织都有“门槛要求”,如果某候选人的支持者数量没有达到门槛,那么该候选人的支持者则可以改换门庭加入其他候选人的阵营。和投票式初选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不同,党团会议的规则要求与会者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需要在自己的朋友邻居和同事面前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这对所有与会者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会议并不是一次定输赢,如果遇到有多个达到门槛的候选人,那么各位候选人的粉丝团们将会在后续投票的间隔期进行相互说服。这导致与会者的态度则可能在讨论中不断变动,有时候要投票很多次才能产生结果,有时候甚至会斗争过于激烈出现结果迟迟无法产生的情况。
但不管是哪种初选,都不是直接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而是分配本州参加全党会议的党代表,由这些党代表在全党大会上代表本州民众投票提名候选人。而他们只有第一轮投票是受到初选结果约束。比如纽约州胜出的民主党候选人是***,那么纽约州民主党派去的代表团第一轮投票就必须投***。如果第一轮投票***取得一半以上各州代表们的支持,那么***就是民主党的总统大选的候选人;但如果***没有取得一半以上的票数,那么就需要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投票,直到在某一轮有候选人过半为止。但从第二轮开始,代表的选择将不再受民意的限制,比如纽约州的党代表们可以选择桑德斯,甚至可以投给根本没有参选的其他民主党人。
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代表就有很多名堂了。有的州是“赢家通吃”,也就是得票最高的那位候选人可以获得全部代表,哪怕这个候选人得票只有30%,但只要比其他人都高就行。有的州则采用比例分配制,把代表数按照每个候选人获得的初选普选票数量进行比例分配,比如在一个拥有100名党代表的州的初选投票中***拿了40%,克鲁兹拿了30%,卡西奇拿了20%,其他人拿了10%,那么这个州的100名代表将有40人必须在党代会第一轮投给***,其他类推。也有的州采用的是“比例分配加激活门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获得50%以上的选票,那么代表则按比例分配,但如果有人获得50%以上的选票,那么就“激活”了“赢家通吃”的隐藏条件,那么这个州所有的代表都归他所有。还有的州则是设了底线,一个候选人如果要参与代表分配,则必须拿到至少20%的选票,否则因为没有迈过门槛而失去分配资格。这次初选中共和党的卢比奥就多次因为被其他同派系的候选人分流选票,而在众多关键州倒在19%的门槛前。有的州则采用“赢家多拿”制度,将一部分代表单独拿出来奖励给最终获胜者,而其他代表则按照选票比例分配。还有些州,如宾夕法尼亚州,则将部分代表单独列为自由代表,这些代表在党代会上将按照自己意愿投票,不受本州民意制约。还有3个州的共和党则采用全封闭式的全州党代会模式,从基层党代会开始层层选拔代表,本党党员除非花大量时间参与党的活动,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干预本州代表产生。
正是因为初选各州程序异常复杂,各个竞选团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摸清其中关键和诀窍方能稳操胜券,而这对于依靠发动草根民众的“局外人”候选人来说尤其困难。比如在科罗拉多州,今年的初选制度非常独特,代表的选择是在各地的共和党会议上。结果克鲁兹一人将34张代表票全部纳入囊中。而***一方,出现了自己支持的代表候选人居然没有出现在选票上的情况。此外,***团队散发的传单上,不少代表和真实选票上序号不一致,这也就意味着,***的团队将部分支持者的选票导向了支持自己竞争对手的代表上。
仔细研究共和党的初选流程,***在这一套制度中其实还有所受益。共和党高层在设计代表分配制度时,为了保证温和派的候选人在总统初选中胜出,以便在大选中更有竞争力,按照的是各选区的总人口,而不是选区的共和党员人数来划分选区。这也就意味着,在共和党初选中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一人一票”,亲民主党地区的共和党民众的选票要比亲共和党地区共和党民众的选票更有价值。如果不是***,这套政策的受益者或许会是中途退选的杰布、卢比奥,抑或苦力支撑的卡西奇,然而,***的意外崛起让共和党高层的如意算盘成为了镜花水月。
现代全党会议
虽然现在全党会议不再像过去那样对本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产生影响,但除了走过场之外把全党代表聚在一起也不仅仅是做个啦啦队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大会可能出现候选人第一轮投票不过半的情况时,“纸牌屋”内斗也就早早开始。
根据过去的经验,全党会议一般都要开4天,通常是在野党先开,然后执政党再开,而最影响日程安排的居然是同样4年一次的夏季奥运会和每年9月份开赛的美国职业橄榄球赛季。为了确保最大的媒体曝光度,两党会议一般安排在奥运会之后和橄榄球赛季之前,也偶有把大会放在9月底的时候,但这又可能会和辩论时间冲突,且可能无法对大选产生足够的影响。
头两天总是最忙乱的,大会要审查每个代表的与会资格、投票任命全党会议的主席等官员、制订会议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以及起草并通过本党接下来四年的新政纲。每位与会代表都是该党在某个州的政治活跃分子,但各州的代表产生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州是通过党团会议的方式产生,有的州是地方政党领袖任命,有的州甚至是胜出候选人派自己在该州的亲信出任。而各党党章对于人选也有一些额外的限制,比如民主党就要求各州代表团的代表构成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反应该州的性别和族裔比例,因此民主党的南方州代表团就有不少黑人,而在加州、纽约则会有拉丁裔和亚裔的身影。
起草新政纲则是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个政纲和各候选人的竞选宣言以及他们之后要推动的公共政策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对政党和候选人都没有约束力,更像是一个口号式的宣传品,主要是反应党内各派系的诉求。比如共和党就鼓吹减税、反堕胎、反同性婚姻、反大政府;而民主党则鼓吹种族平权、收入平等、帮助中产阶级、亲移民等。里面的措辞和顺序经常会有调整,以反映该党未来四年目标的优先级。
第三天就是走过场的投票。为了体现本党团结,现在通常是由败选的几位候选人借机发言呼吁自己的支持者转投最终胜选的候选人,以求实现该候选人“全票通过”,从而起到振奋士气弥合矛盾的作用。各州代表团会推选一位发言人,按照各州名字首字母的顺序,逐个登台讲话,大致介绍一下自己州并公布本州最终投票结果。等其他州都报了数,再由总统或副总统候选人的州最后公布结果。此时掌声、鲜花、旗帜和气球就会充斥全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最后一天就是重头戏,由本党主席团正式对胜选候选人发出提名,再由该候选人接受提名并发表演说。演讲持续一整天,白天就有各路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优秀党代表、各族裔代表等陆续登台,不断给在场代表打鸡血灌鸡汤。等到晚上,党内各大佬则粉墨登场,有时候是前总统或者政治家族代言人,有时候则是各大州的现任州长或者是国会领袖,一般会借这个机会痛陈革命家史、厉声批评他党、号召本党团结、力争赢下大选等。当然也会有些政治新星借此机会来个全国总出道,比如奥巴马就是2004年借此机会以一篇脍炙人口的演说赚足了眼球。等到最后,本党候选人携家人姗姗来迟,然后以一篇战斗檄文般的演说接受提名,将四天的大会推向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