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支点——中学生家长应该做的25件事 第1件事 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家庭教育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改变家教观念,切实指导孩子做人、做事、做功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引子】

一提到哲学,许多人觉得这玩意儿神秘无比、高深莫测。其实恰恰相反,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关键是看你怎么用。

根据字典解释,“哲”者,明智、智慧超群也。通俗地说,哲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聪明,不是吗,那么,自己不懂或者不善于教他怎样正确运用哲学原理就有些不可思议。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领域内的最一般规律。我们每个人,包括刚刚出生的婴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哲学原理,只不过每个人的哲学观点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罢了。完全不懂哲学、不会用哲学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几乎没有。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而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的核心是人生观。人生观主要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或态度。

现在的中学生,哪怕是初中生,都有许多烦恼和困惑需要从哲学中寻求答案。他们已经或正在形成人生观,这时家长必须特别重视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及世界观教育,这是涉及到他们一辈子的大事。这项工作没做好,家长就会感到与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感到孩子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听话”,总想不到一块去。

更重要的是,哲学非常有助于促进孩子各门功课的学习,这可是几乎所有家长最关心的哦?

【家长应该做到的】

别以为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过于玄妙艰深,其实“哲学大师们的中心思想,本质上是非常简单的”(英国哲学大师罗素),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做起来完全而且应当深入浅出。

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最容易让孩子豁然开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优秀的老师,毫无例外采用的都是这种教育方式。

用哲学改变家长的家教观念

从科学角度看,家庭教育应该是糅合在社会教育里的、主要针对家长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要端正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首先要求根据哲学原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否则,不但家长会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因此耽误孩子的前途。

例如,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家长是否懂得这个原理,只要看一看他平时是怎样督促孩子做作业的就一目了然。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王凤翔的教子案例。

和许多家长一样,江西省电信公司副总经理王凤翔,从大儿子王贺上幼儿园开始就事必躬亲,对他实行“拐杖教育”——读小学时手把手地教他写作业,送他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小学阶段他成绩很好,获奖也多,家长挺高兴。可是一到中学,家长就感到力不从心了,越管越累。一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就着急,一看到成绩下降就责怪。久而久之,孩子感到非常厌烦,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其实这不是儿子不争气,而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王贺高中毕业后,自身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开始起作用了,先后通过成人高考获得了大专文凭和北京大学本科文凭。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王凤翔在小儿子安琪上学后,及时调整家教思路,实行“放手教育”。首先,他在对孩子品德教育方面以身作则,着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要求孩子先成人再成才。其次,他让孩子自由支配课外时间,只要内容健康家长就不干涉,所以安琪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由于小学阶段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意识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当他上高中时家长完全撒手不管。就这样,从小到大,安琪没有让家长费什么心,就轻轻松松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然后去美国留学。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家长有必要想一想,你在家教方面有没有需要转变的错误观念?

用哲学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哲学的根本作用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化消极人生为积极人生。用哲学指导家庭教育,一定会让家长和孩子都大彻大悟。

仍然以上述内因外因相结合的哲学观点为例。家长应当告诉孩子,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个人的主观努力最重要,要澄清和疏导孩子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模糊观点,提高他的思想觉悟。

例如,在同一个班级里为什么学习成绩有好有坏?应该说,大家所遇到的客观环境(外因)基本相同,不同的主要是每个人的原有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内因)。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腾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小时候被人们誉为“神童”。可是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不断勤奋学习(内因),终于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成为我国唐朝的著名文学家。同样,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也是5岁就能“指物作诗”,可是由于他父亲利用他这一点天资聪慧贪图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外因),使得他不得不停止主观努力(内因),他20岁时终于才华尽失,成为一个平庸之土。

主观努力是他们背道而驰的主要原因,那么,外因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同样是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但是仅有内因事物是不可能发展的,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外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是孩子无法选择的,如一个人的出生地、出生年月、父母、家庭等;有些是孩子可以选择并且应该选择的,如居住环境(孟母三迁)、就学环境(择校)、人生目标、崇拜偶像、交际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在这些外部环境中,有些对个人成长而言是积极因素,有些是消极因素,应当想方设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个人成长。

用哲学指导孩子怎样做事

家长平时要善于运用哲学原理来指导孩子怎样做事。

例如,爸爸叫孩子到院里的大水池里去抓两条鱼来烧着吃,久等不来,于是便去看个究竟。

原来,儿子正站在那里发愁呢。他看到大水池里有五六条大鲫鱼游过来,十分激动,不知道究竟抓哪条好,所以只好在那里等着。不一会,又有两条大鲫鱼出现在身边,他便想先去抓前面的那条,一旦得手,再去抓后面的那条。结果前面的那条没抓住,后面的那条也跑了,急得在那里直抱怨。

爸爸告诉他,抓鱼不能这样抓。首先不能贪心,不能老想着同时抓几条;其次要抓住时机,稳、准、狠。说着他示范给儿子看,“看准那一条,看,有没有看见?对,就是那一条”,然后双手托在它的后面往前迅速一抄,就逮住一条。继续如法炮制,又逮住了第二条。

爸爸对孩子说,别看这是一件小事,可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或基本解决了(第一条鱼被逮走了),以前处于次要地位的某个矛盾又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永远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像你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头疼,又是翻《作文选》,又是搔首弄姿,半天动不了笔。其实,写作文的主要矛盾就是“自主写作”。要知道,古今中外所有的感人之作都是有感而发的结果。

用哲学指导孩子怎样学习

现在的中学生苦得伤心,整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做得家长心里滴血。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再给孩子“添乱”(一味加大题量)了。他们最需要的是用哲学指导学习,切切实实提高学习效率。

用哲学辅导孩子做作业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北京22中已故教师孙维刚的做法。

数学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从来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可是他的学生照样有55%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要知道,这是一所普通中学,这些孩子入学时都是重点中学拣剩下来的普通孩子!

孙维刚不是神仙,他的主要教学经验就是在哲学指导下的结构教学法——侧重于新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如他在教初一学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介绍延长三角形底边、作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进行证明的一种方法。可是,孙维刚一上来就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结果他们一共提出了24种方法。这时孙维刚启发大家:“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这样就引出了(n-2)×180°的答案。然后把这几种证明方法一并写下来,进行归纳总结。这种高二年级才接触到的数学归纳法,就这样呈现在初一学生面前。

孙维刚说,他的主要经验是:“①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②更着重向哲理观点的升华,高屋建瓴;③课堂上,造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互相传染聪明才智;④题不在多而求精,一题多解,多解归一;⑤从初一开始即进行问题研究,写论文;⑥各科都少留作业,数学不留硬性家庭作业,不收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6年如一日。”

孙维刚尝到了用哲学指导教学的甜头。他说:“哲学是从各个学科科学中抽象出来的更本质更普遍的科学。把握住它,便可能也才可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深入本质,且中要害。”“这个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先系统地学好了哲学,再用来去指导学各门功课,……更不是学会一些哲学上的词儿,便用来去到处贴标签,”而是在课堂上、在反复思考中上升到对哲理的领悟。

运用这种方法,他仅用3个半天就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而其他老师要花1个月时间;他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此外还包括部分大学数学课程以及许多其他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实际上,他的学生初二上学期结束后就可以以优异成绩完成上年度的高考数学试卷了!

用哲学观点渗透政治知识的学习

以高三的政治课为例,在高二学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后,就可以并且也应当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看待经济与政治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当今资本主义民主的作用;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来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来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论述民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来阐述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政策;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来论述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用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关系原理,来阐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助于全面理解、深刻掌握政治常识的基础知识,阐述有关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个人政治觉悟。

用哲学观点渗透地理知识的学习

例如,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就很容易分析地壳和地表形态变化是各种内力(主要是地球的热能)、外力(主要是太阳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什么“鬼斧神工”的结果。各种自然现象如龙卷风、冰雹、暴风雨等的发生,也都是大气运动造成的。火山喷发、裂谷的出现,岛屿的产生和消失,地表形态的变化,都与地壳运动相关,决非上帝、神仙发怒的原因。

从上可见,哲学原理几乎对所有学科学习都有帮助作用。用哲学指导孩子的学习,非常有助于孩子开拓学习思路和视野,有助于构织知识网络,增强掌握知识的灵活性,而且易学难忘。

【经验谈】

1.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最高力。”

2.中学生对事物、人生观、世界观的看法过于简单和模糊,是非界定迫切需要家长引导。家长如果漠视这一点,就是“养不教”。

3.是否懂得哲学,与一个人学问大小无关。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完全可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饱读诗书、满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学教授,却可能皈依某个教类(他们怎么就忘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乃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

4.运用哲学原理,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当你遇到各种刁钻古怪且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怎么回答都吃力不讨好时,就可以运用哲学原理来凸显理论水平,增强逻辑性,令对方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