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恋爱比成人恋爱要纯洁得多,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严重。水能覆舟,也能载舟。家长真正要警惕的不是“早恋”本身,而是由此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不允许他们因此毁掉个人前途。
【引子】
南京市一位13岁的初二女孩小雯,喜欢上了同班一个男孩,男孩也被活泼可爱的小雯吸引住了,渐渐地,两位少男少女越走越近。
这一切虽然都是悄悄进行的,却没能逃脱小雯家长的眼睛。在家长的严厉拷问下,小雯把一切都“招”了。
从此以后,家长给小雯规定了种种限制:不准再和那个男孩有任何来往,不准私自外出。而小雯认为,两人真心相爱,即使不谈恋爱,也仍然可以作为好朋友来往的呀,不必断绝一切关系。
小雯的“藕断丝连”又被家长发现了,家长立刻和班主任取得联系,要求老师在校严加监督,然后又想方设法与男孩的家长取得联系,向对方告知了一切。
小雯对家长的做法很有意见,于是在一次与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三四天后,小雯被家人找回,等待她的是一顿毒打,并被反锁家中。后来家长觉得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又改为父亲休长假,充当女儿的“护花使者”。
在这样的严加看管下,小雯终于受不了啦,多次扬言要自杀,可是并没有引起家长重视,反而把她看得更严。终于有一天,小雯用锋利的刀片割向手腕。恰好家长及时回家,才被挽回一命。
从阴曹地府走了一回的小雯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说:“我这么做,都是被我爸妈逼出来的。”
【家长应该做到的】
所谓“早恋”,是指在当前社会标准下,早于一般恋爱年龄的恋爱。“当前社会标准”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是不同的。例如当我们把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恋爱称之为“早恋”时,俄罗斯法律规定,15岁就可以结婚了,这又怎么说呢?从生物学角度看,所谓恋爱,其实就是动物到了发情年龄必然而至的发情表现,本无所谓“早”“晚”。只有不该来时来了,或者该来时没来,家长才该为孩子着急呢!
为了叙述方便,本书仍然沿用“早恋”的说法。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家长的正确态度是“来软的,不来硬的。”主要做法有:
决不要疑神疑鬼
在家长眼里,如果孩子给异性同学递“纸条”、写“情书”、赴“约会”,甚至孩子还只是对某人有好感,就断定他(她)恋爱了。
其实,这些家长自作多情、疑神疑鬼了。这些表现均属于正常的异性相吸现象,朦胧而稚嫩,离事实上的爱情还相差甚远。
这种异性吸引,每个发育正常的孩子到了十四五岁都会发生。他们觉得,自己和异性在一起时感觉特别愉快、舒服,这是一种性的体验,很正常。相反,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坐怀不乱”就很令人担心了。
这种朦胧,连他们自己也分不清是友谊还是爱情。外界一干涉,反而让他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爱情”,结果早早地就定了性——既然在恋爱,那就得享受恋爱的“规格”啰:平时同来同往,偶尔一起同居也就“名正言顺”了。家长原来的担心反而成了事实。
这种稚嫩,实在经不起外界打击。一有风吹草动,或者一拍两散,或者死扛到底,或者干脆“生米煮成熟饭”甚至私奔!
由此可见,家长的疑神疑鬼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既然如此,家长为什么对此不看淡一些呢——要知道,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流行开了“协议恋爱”:在校期间是恋人,毕业以后啥都不是。这时候的你还管得了吗?了解到这种“行情”,你还用担心“早恋”会天长地久吗?不用你拆散,到时它自己就散了,因为“盲目性”、“短暂性”本来就是“早恋”的主要特征之一。
更不用说,中学生经济不独立、心理不成熟、事业不定向、思想不定型,这些都注定“早恋”基本上都要失败。“早恋”=“早练”呗!
退一步说,即使你认定他们是在恋爱,也要明确告诉他(她):这是友谊而不是爱情。言外之意是说,你们要掌握分寸,不能因此影响学习;更不能因此享受恋人才有的“待遇”(偷吃禁果)喔。
参与孩子与异性的交往
最新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早恋”的比例越来越高,初次确立恋爱关系的高峰期在14~16岁,平均年龄14.2岁。
“早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环境因素(电视剧、言情小说)而引发了性兴奋、性萌发,认为爱就是一切;二是家长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到孤独、空虚,于是只得移情于两性交往,试图从同龄人那里寻找关怀;三是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
调查表明,家长关心不够、家庭破裂的孩子恋爱比例最高。懂得了这个道理,家长就应当多多关心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参与到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中去。
提倡家长参与孩子与异性的交往,当然不是去和孩子搞“三角恋”,而是指出主意、提建议。这时候的你就不是家长了,身份变成了他(她)的好友,能够推心置腹、无话不说的闺中密友。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家长的这种身份转变,不但不掉价,而且还应当自豪。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你的家教是非常成功的。这时候的你还怕掌握不到第一手情报、说话孩子不听吗?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多数家长禁止“早恋”的理由只有一条: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可以和怎样的人交往,“早恋”会影响学习。
应该说,站在家长的角度看,这理由是十分充足的。可是从孩子角度看,处在青春期中的他们既然春情萌动,那么任何说教都是无济于事的。就好比一个原始部落附近有个深不见底的山洞,族长越是禁止人们去看,人们就越想去看个究竟。正常的性生理长期得不到排遣,光靠“禁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所以,聪明的家长不是禁止孩子“早恋”,而是“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把自己原来的所有担心一扫而光。
例如,一位女儿吞吞吐吐地对母亲说,有件事情不知该不该对妈妈讲。母亲回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秘密,如果你觉得可以跟妈妈说,你就说;如果你觉得还是不说为好,那你就独守秘密。
女儿想了想还是对妈妈说了:自己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男孩,虽然他成绩并不怎么出众,可是他的体育特棒,长得有些像刘翔。
妈妈首先感谢女儿对她的信任,然后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对此做任何评价,而是回忆起了自己中学时代的一则故事。
妈妈说,她在读县一中时也爱上了一位男生。她觉得,这位男生就是自己今生今世的最爱了。所以当这位男生向她表达爱慕之意时,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那是她读高二时。
可是很快,她上课时无心听讲,脑海里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学习成绩当然很快就掉了下来。老师批评她、家长关心她,她自己也想把学习搞上去,可是有口难言。她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否则会毁了自己的,于是和那位男生商定,大家只把对对方的好感埋在心里,高考之前决不提起,这才是对对方的爱。
就这样,他们后来双双考上了大学,天各一方。原来的恋情并没有继续下去,大家都觉得以前的一举一动太幼稚了,远远没有到“今生今世非你不嫁(娶)”的地步!后来,两个人也都有了新恋人。
大学毕业后,她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对爱情忠贞、有才华、会体贴人的丈夫,喏,这样就认识你现在的父亲。
妈妈的故事讲完了,女儿也对妈妈更信任了,因为妈妈敢把自己的初恋故事讲给自己听,这使女儿大为感动。同时,女儿从妈妈的经历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知道妈妈喜欢怎样的男孩,知道自己以后能够依靠的男孩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应该说,这位妈妈的教育方法很正确。不管她的初恋故事是不是编出来的,事实上,它在引导女儿恋爱观的转变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更难能可贵的是,妈妈一句话也没有提到女儿心仪的那位男孩,没有对他作一个字的评价,既没有说他好,也没有说他不好。这很重要。要知道,女儿这时候最关心的就是妈妈的评价。她敢于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告诉妈妈,本意也是为了妈妈给她参谋参谋,不管说好说坏,她都会很在意。而不管说好说坏,实际上都对女儿的“早恋”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而现在妈妈偏偏不置可否,这是很高明的教育方式。
告诉孩子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理成熟期的提早,令“早恋”在高中阶段已成普遍现象,比例超过1/2。作为家长应当明白,真正的爱情是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的。而且爱情这东西很怪,除非当事人不感兴趣,否则其他人很难拆散。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太多,他们“宁为玉碎、不求瓦全。”
所以,如果家长一听到孩子在“早恋”就想活活拆散他们,这样的家长未必头脑简单。聪明的家长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懂得要当一位好家长不容易,对孩子既要有家长威严,又要有朋友般的理解。
有位高中生恋爱了,对方是同班的一位女生。他们做得很隐蔽,除了班主任悄悄有所发觉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
有一次,这位男孩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这个秘密告诉了父亲,想听听他的意见。父亲心里很清楚,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决不能因为这件事处理不好就断送了前程。他只轻描淡写地问了儿子一句:“你们是真心的吗?”儿子肯定地点点头。父亲说,“那如果我约她出来见见面,她愿意吗?”儿子说,我试试看吧。
这位父亲在与他们两人的整个谈话过程中,根本没有说“早恋”好不好之类的话(这个话题过于敏感),而是一再提醒他们:“即将面临高考,学习应当放在第一位,这是所有家长的希望,也是为你们的前途负责。”言外之意是说,不管你们之间是“早恋”还是友谊,我都不反对(当然也没有支持),但必须首先把学习搞好。
后来,父亲还把他的这一观点与班主任老师(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作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来共同保护他们,避免节外生枝。或许正因如此,这位班主任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棒打鸳鸯”。
这两位学生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学习上相互鼓励,后来终于双双考上了很不错的重点大学,现在他们已经结婚成家。
在结婚仪式上,他们特地请班主任老师坐上座,当众感谢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感激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保护。
家长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
对待孩子的“早恋”,家长要正确把握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更新观念
不要一看到孩子有了异性朋友,就断定他们是在“早恋”。就好像你一看到丈夫(妻子)和异性说了几句亲热的话,就断定对方插足你们的婚姻一样。异性之间应该有而且完全可以存在纯洁的友谊。
尊重理解
家长应当尊重、理解、允许并且适当鼓励孩子与异性之间进行正常交往。异性朋友的存在和交往,对他们了解异性乃至于以后建立婚姻都有莫大好处。一定不要阻挠他们,以便让孩子成为性变态。
科学指导
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介绍一些性知识,帮助孩子逐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感。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联络,特别是不能私拆信件、偷看日记,要做他们的真心朋友。
丰富生活
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如果孩子感到心灵空虚,应当以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来填充他们的生活空间,以高尚情操理智地超越异性情感。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不至于因为寂寞无聊而游荡在外。
泰然处之
即使孩子真的是在谈恋爱,家长也要泰然处之,绝对不要激怒他们,以免导致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对正处于人格形成中的孩子,要通过正向情感进行引导,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成青春期。
【经验谈】
1.最简便易行的“早恋”自测方法是:如果在学习、工作和休息时,这位异性的身影“不请自到,挥之不去”,那么八九不离十就是在恋爱了;如果不是这种情形,那就是属于一般的异性友谊。
2.做家长的应当知道,只有6%的孩子肯把自己喜欢上了某个人的独家新闻告诉你,这是对你的最大信任,说明你这个家长没有白当。所以,家长一定要非常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好心办坏事。
3.据说男女分班甚至分校的一大功能就是防止“早恋”。可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却一致认为,这种人为阻隔男女学生交往的方式,可能正在起反作用。
4.俗话说,“水满则溢”。一个人生理成熟了,你不准他钟情、不准她怀春,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家长如果态度强硬,把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猫鼠关系,不但猫太累、鼠太烦,而且往往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