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有心理阴影,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遗憾的是,他们的家长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是一问三不知,就是一筹莫展。
【引子】
心理阴影也叫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本书之所以称之为“心理阴影”,是因为它虽然也是一种心病,但却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加以驱散,就很容易帮助孩子从阴影中走出来,重见灿烂阳光。既然这是家长最愿意看到的,家长就必须在这方面尽到责任。如果心理阴影长期存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
造成中学生心理阴影的因素很多,除了孩子自身的身心发展因素以外,还有家庭、生活、学校因素。就家庭因素而言,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家长都经过“文化大革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把所有期望都一股脑儿寄托着在孩子身上,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就生活而言,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具有独生子女所特有的孤僻、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就学校而言,老师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驱散心理阴影的方法主要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听听动人的故事、多到外面去走一走、多与同学家人接触。除此以外,如果有必要还应当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与心理阴影、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心商”——人们维持心理健康、调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和活力的能力。有人认为,心态决定人生。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主要就在于心能不同:心强→志强→力强,心弱→志弱→力弱。很多事实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及时调节孩子的心态,为他们驱除心理阴影,在指引他们的人生方向、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善莫大焉!
【家长应该做到的】
中学生的心理阴影,是与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伴随着生理巨变内心充满困惑分不开的。因此,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心理阴影的具体表现,认清其严重后果,然后才能采取措施予以帮助。
了解中学生心理阴影的各种表现
作为本世纪十大疾病之一,心理阴影在中学生中的发病率高达18%~44%。症状有逃学、逃课、厌学、出走、焦虑、孤独、苦闷、忧郁、忌妒、好斗、“早恋”、自杀、变态等,具体分为下列几类:
反社会心理
表现为言行不一、说谎、出言不逊,厌恶学习和劳动,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迟到早退、涂改成绩,酗酒、吸烟,勒索、斗殴。
孤独心理
表现为不屑与同龄人交往、自我封闭,具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唯我独尊,过渡苦闷甚至厌世轻生。
偏执心理
表现为过分与人争论、抬杠,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大叫大嚷、乱摔东西。
敏感心理
表现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有时感到很焦虑、心神不定。对他人忽冷忽热,学习劲头忽高忽低,一提学习、考试就特别讨厌。
自卑心理
表现为对自己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刺激,多愁善感,做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
嫉妒心理
表现为看到别人的出色表现和成功,就心中感到不快,并由此发展为怨恨和恼怒等带有破坏性的情感。
逆反心理
表现为对事物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一些强加于人的做法感到厌恶、反感,并由此出现反对情绪和举措。
不适心理
表现为各方面都不太适应,不太“顺”:不喜欢课外活动、不适应学校生活、看不惯社会风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
厌世心理
表现为精神颓废,学习和工作无精打采,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认清心理阴影的严重后果
心理阴影就像高血压病一样,随时随地折磨孩子。主要危害有:
影响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培养
中学生大多有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不能寄希望于“船到桥头自然直。”心理阴影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显然这是家庭教育之大忌。
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和能力发展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培养各种能力,无论是文化学习还是能力发展,都和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环境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情绪不好、意志薄弱,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影响孩子健全人格和发展个性
中学生即将踏上社会,这时候他们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具有心理阴影,就必然会出现盲目自卑、病态恐惧、孤独离群、消极懒散等现象,很不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
影响开发和挖掘孩子的潜能
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而有心理阴影的孩子心理紊乱、举止无措,缺乏应有的朝气和胆量,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客观要求。
驱散心理阴影的最常见方法
要帮助孩子驱散心理阴影,家长有必要掌握心理医生常用的abc理论疏导法。
abc理论是一种名叫“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核心。这里的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起因。所以,只要改变信念,就可以驱散心理阴影。
其标准步骤是:①告诉孩子,他的思维方式、信念不合理;②他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他自己负有一定责任;③帮助孩子认清并放弃原来的不合理信念;④帮助孩子用一种新的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原来不合理信念的困扰。这个过程一旦完成,孩子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原有的心理阴影也许就会彻底消除。
例如,一位高二女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般,成绩一般。在换了一位新老师后,她非常佩服她的口才和文采,突然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兴趣。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她突发奇想写了一首诗歌,满希望能得到老师哪怕只有只言片语的评语。可当作文本发下来后,她看到的仍然是个“阅”字,为此感到非常失望,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升反降。
运用上述abc理论,在这里家长就可以告诉她:①如果因为原有语文老师才华平平而对语文不感兴趣,这是不对的;②这种看法仅仅是她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符合事实;③在作文中写诗,现在已经不足为奇,未必就能引起老师的特别关注;④新老师初来乍到,对全班学生情况尚未搞清楚,一般不愿意对学生评头品足,这并不表明老师就有轻视她的含意!这样一开导,孩子的心病可能就没了。
重点消除考试焦虑症
就中学生而言,他们有两个最大的心理阴影:一是78%的人有考试焦虑症,另一个是“早恋”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后者请参见本书后面的章节,这里重点说一说由考试焦虑症引发的心理阴影及其对策。
担忧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还好,只要一考试,甚至只要一想到考试,就紧张得不行。复习和考试时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寝食难安。这时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考试要求,以便于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逃避
考试即将来临,有的孩子会突然抱怨家长唠叨或关心太少,抱怨老师无能,甚至提出转学、休学等无理要求。实际上,这是他们对考试的一种逃避。家长要开导孩子面对现实,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
拼命
复习时打疲劳战,每天都要分秒必争复习到后半夜,与平时马马虎虎的学习态度截然相反。这样的“用功”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阴影。家长要劝导孩子劳逸结合,告诉孩子“临时抱佛脚”为什么没有用。
松懈
最典型的就是“不考不玩、小考小玩、大考大玩”,而且是真正的玩(彻底放松)。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另一种紧张情绪。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做一个倒计时牌,督促他抓紧时间。
帮助孩子克服心理性学习障碍
除了考试焦虑症以外,平时,心理性学习障碍是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出乎许多家长预料。
根据中学生特点,常见的心理性学习障碍主要有以下类型:半桶水,摇得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雾里航船,糊里糊涂;观念偏颇,只看一面;稍遇困难便消沉厌学;自卑固执,多愁善感;松松垮垮,懒散成瘾;猢狲屁股坐不住;你说东我偏往西;厌学弃学;思维迟缓;接触面窄,想象力差;记忆力差,似是而非;东张西望,心猿意马;心算不成,笔算不灵;麻袋绣花,基础薄弱;天女散花,到哪算哪;趴着写字,东倒西歪;表达不畅,朗读艰难。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但显而易见,它上与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基本无关,相反却与认知、情绪、人格、意志、价值观关系密切,属于心理性学习障碍,是心理阴影的一种。
家长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情绪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孩子的心理阴影一般总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影子。要驱散孩子的心理阴影,家长首先要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这一点心理医生体会最深。领着孩子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家长,一个个脸色凝重,就好像谁欠了他的钱似的。他们用表情告诉别人,“我的孩子有问题!”
而我们做家长的也都明白,现在的家长特别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几乎无一例外。试想,整天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的心情怎么会好得起来呢?!
一位母亲的倾诉很有代表性。她说,“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作业。我都为他操碎了心。现在他很烦我,听不进我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孩子他爸每天赚钱那么辛苦,孩子学习又这么不争气,真不知道他将来会怎么办?!”
毫不客气地说,心理阴影在孩子身上,根子还在家长那里。
心理咨询学上有个专用术语叫“同理心”,意即设想一下其他人的生活状况和心情的能力。家长如果能换位思考就不难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内心冲突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靠父母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对家长的这种不良情绪和行为方式又感到深恶痛绝。这种矛盾冲突,必然会带来心情烦躁、郁郁寡欢、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出现紧张、焦虑、强迫等症状,以及莫名其妙的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以这种方式缓解内心不安。
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就应当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经验谈】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充满变数,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越来越大。有预言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抑郁时代。”有鉴于此,家长必须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重要地位。
2.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现代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20%取决于智力,80%取决于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人际关系严重影响着他的自尊和心理状况,间接影响着他的学习成绩。
3.家长应该明白:心理阴影≠精神病,不要讳疾忌医;心理咨询≠无所不能,不能寄希望于一点就通;心理医生≠救世主,心病还要心来治;心理咨询≠思想工作,不是一句“想开点”就会好的。
4.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包含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情绪体验,以及热爱生活、正视现实、人格完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