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荆楚之地,有一名山,谓之巫山。楚地皆有传言,此山上有一仙人名为鬼谷子,白须长髯,鹤发童颜,上可窥得天道,下可明晓世事。
时乃怀王主政,楚国繁盛,在七国之中小有盛名。
某日,巫山上喜鹊成千,夜里朱光不休。荆楚樵夫皆传:天降神女,神佑荆楚。楚怀王龙心大悦,亲自督造青铜鼎,三牲祭天,举国同庆。
巫山上。
一白衣女子,持一竹简书卷,斜靠在一棵枫树下。此时,正是夏秋之交,枫叶零星的红着,时而飘落几片。女子只是认真的看着书,素净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似乎周围的景致,飘落的枫叶都与她无关。
一白发老者慢慢走近,慈眉善目,脸上深深的岁月皱纹,细数来已是百年蹉跎时光。老者看着女子微笑不语,甚是满意。
女子觉察到有人走近,葱白的纤手将书卷收好,望着老者展言一笑,对着老者恭敬作揖:“师父,徒儿已经把鬼谷经看的差不多了,只是其间还是有些不明白。”
老者捋了下胡须,翻开女子刚才合好的经卷,饶有趣味的看着难得多言的弟子,疑惑道:“嗯?”
女子神色淡淡,微微启齿:“天地方圆,各有其成。人间世事,皆以道而行,万物有和,有克。那么,人囿于其间,人本知心又和用,何不为无为,万物以道而行”。
老者点点头:“为无为,乃是人间治世的崇德。当今,圣人都不能通其道,明其理,何况是芸芸众生。世人一生于天道,乃是蚍蜉之于巨树,虽说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但若是如此,何来人间百态,命道更迭”
看着女子仍是眼中迷离,还是有些不明了,老者捡起一片飘落的枫叶,递给了女子:“书言甚多,不如行路以求之。巫山乃远离世俗之地,虽可亏得天道,可对世事却也只是纸上谈兵。正巧,近来天道有变,世道恐又大乱,琌舟,为师须得借你之力,使天命重归”。
“天命重归?”女子微微皱眉,凝神看着手中的一篇枫叶。
老者点点头,“此时你须得下山,去汨罗江畔吧,在那里你会遇到一个经世之才,与你共赴秦国助秦谋大业。一路去秦,可能略有艰辛,你自己好好保重”。
女子点点头:“琌舟定当顺应天道,不辱使命”。
夕阳渐渐西去,巫山上云雾四起。琌舟展开慢慢手中紧握的枫叶,借着星光,看着枫叶柔美的脉络,火焰的红,突然觉得手中的枫叶是那么的美。在卷帙浩繁的书卷中,从来就没有读到过这样的美,手慢慢的抚摸着枫叶,嘴角在不经意间慢慢上扬。
身后静悄悄的,只是似乎有一个影子远远的立着,如不不细看,在魅影婆娑的林间根本察觉不出来。琌舟却突然开口,声音了含了一丝笑意“季子,出来--”
竹林深处,走出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眼睛在星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光,面无表情的看着琌舟,琌舟把小男孩揽过了来,小男孩开始有些不愿意,但还是拗不过她,乖乖的随她拉着。两人一起靠在一棵榕树下。
“季子,姐姐要下山了”琌舟背靠着榕树,神色有一些哀伤,有一些不舍。
在巫山之上已经十六年了,终日以经卷为伴,除了神出鬼没的鬼谷子,终日忙于窥得天道。还有就是这个六年前被送上山,年纪轻轻却有些老成的苏秦,苏季子。除了在书中寻觅真理,其余的时光就是陪着季子练剑,虽然季子脾气怪异总是对她冷冷的,让她心伤不少。可,琌舟还是觉得有这个小师弟,终究还是挺好。
小男孩却只是冷冷的应了一声,靠着那颗枫树也坐了下来随意的拔着地上的草。
看着无所谓的小男孩,这么比自己小六岁的小师弟。这样冷冷的样子,琌舟心里笑了笑,佯装着生气的样子便离开,留下一片枫叶在刚才坐过的地方。
小男孩捡起旁边的枫叶,笑了笑。自从六岁上山来的时候,她就在这里了。每次以同样的方式作弄她都会 假装生气,本来这巫山之上,除了练武就没有什么趣事,这几年来无聊的把戏却玩儿一次又一次。
离开那天,师父和师弟都没见着面,随便收拾一下琌舟便下山了。没见也挺好,至少不会有离别的伤感。话说,从小到大都未曾有过离别的伤感,这次,琌舟倒是想体会一下,可那两人早就消失的无隐无踪对于她的想法未能实现那倒是无奈。
“师父,姐姐一个人下山你不担心?”季子和师父站在巫山山顶,目送着琌舟离去的背影。
“是神女,那么这一切就必须自己去面对,这一切毋庸置疑!”
“这劳什子神女的名号还不时你给她弄上去的,这世上哪儿来的什么神女”季子不悦的看着师父嘟囔道,“师父偏心,对季子就---哼---”
那鬼谷子乐呵呵的摸了摸胡子,瞧着山下的白影越来越小了,浓浓的雾气中已经看不清楚。老人叹了一声,“季子,我们回吧!”
“师父,我也想下山。”季子对着师父恳求道。
老人只是一直往前走,并没有停下。注意到身后的少年站立在原地不走的时候,老人叹了口气:“季子,为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季子仍旧在原地站着,看着师父离去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山下,浓雾密布那个白色的身影早就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