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盗墓密录 第二十九章 一个两个?

一伙人赶紧下意识的压低了身子,沿着中年人指的方向一看:祭坛上前方约百米处,一盏暗黄色的灯光在浓雾中隐隐绰绰,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盏防风马灯,或者跟我们类似的煤烟炉,这说明前头肯定有人或者队伍。

葛洪三神色立马激动起来:“瞅准点儿泼头!看的出是第一批人还是那群雇佣兵毛子?” 中年人眯着眼摇摇头:“不行,太远了,有人恐怕都瞧不清楚,更别提分辨啥的了”。葛洪三听了一拍大腿“嗨”的声:“老子出来时,咋没把那只前苏联黄铜套筒的宝贝带出来!单筒的也好过现在干着眼瞅哇!”

我说:“这祭坛上的雾太浓,望远镜恐怕也好使不了。但现在肯定不能再贸进了,先想个法子和对方接洽上,如果他们回应自然最好,如果真是毛子或者有歹意的话,我们也好有反应时间”。

众人一致点头同意,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用军用灯语来做试探信号,葛洪三举着两只矿灯作了简易版的三次远光,三次双闪。意思是紧急求助,需要帮忙。我们则负责观察对方是否有回应。

在一大团浓雾飘散后,清楚的看到前方若隐若现的闪光,果然有人在回应!我立马示意葛洪三尝试跟对方交流,他点头,又打出了几个常用灯语信号,意思都大致相近,可接下来就犯了难,对面确实在闪着光,但灯柱大多数时候,都在浓雾中几近消失,根本读不出对方表达的意思。

这一时真个叫人进退不得,灯语不似唇典,它是国际通用的信号语言,而据我所知,雇佣兵大多是军队的退伍兵,更是对这种军用灯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所以过去就是五五分的冒险,可始终耗在这儿也绝对不是事儿。

我们在原地稍作整顿,都一发掏出了家伙,这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跟心理慰藉。虽说这玩意儿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用到它。

众人分成三组,之间保证一定的距离往前摸,这也是作最坏的打算考虑的:一来可以分散视线跟火力覆盖面,二来若其中一组遭到攻击,其余两组能迅速回击,不至于会被一锅端。我跟大兵一组,有他在心里头立马安定不少,当年在巴隆时我就见识过他的枪法,小半天我们身上的战利品,就把导猎员惊得合不上嘴,一路上都在追问我们使得啥枪,大兵就唬他说用的是复合弓,把那斯吓的说以后一定得禁止复合弓狩猎!

别的不说,我敢保证大兵在对方有所“动作”前,能立马掀翻掉主火力点,这是老兵的直觉应激动作,丝毫也不夸张!

往前没摸几步心就跳到了嗓子眼儿,可愈往前走就愈发觉得不对劲,我跟大兵是最右侧的一组,这儿跟那灯光形成了视觉上的角度差,让我觉得那里似乎只有一盏孤零零的马灯,我没看到任何人影的晃动,或者野战军用帐篷之类的阴影。

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不排除浓雾遮挡原因。正想着中间的葛洪三突然把煤烟炉往前一晃,然后止住,举起了五六式叫道:“谁!谁搁那儿?说话!” 我跟大兵下意识低身看过去,却仍只看到灯光,不由有些奇怪,轻声问道:“咋回事儿?”

“前面有个人!”葛洪三明显紧张起来:“你们没看到?”

我又瞧了眼左边的痞和尚跟中年人,他们也是满脸狐疑,明显也没看到什么。

葛洪三觉察到我们不信他,一下子激动起来,直叫道:“有人!肯定有什么人在那儿!我他娘瞅得清清楚楚!”

我们看他表情不似有假,也警觉起来,如果真像葛洪三说的如此,对方杵了老半天也没吱声,那十有八九是来着不善了!

按照先前计划,如果事情有变,一组上前抓舌头(侦察敌情),其余人则负责掩护,大兵马上自告奋勇,我没有异议--这种車头炮后之势能将损伤保障到最小。

大兵对自己的枪法很自信,加上葛洪三所说只有一人,我们在人数跟战术上都占优势,所以他很放心我跟在旁边。两人半俯身前进少许,大兵就停了下来,我问咋的了,他拦住我道:“你得待在这儿了墨子,情况有些出入--前头有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