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天性喜欢逗猫,就连我妈都说,从小到大每次搬家,我还没来得及将周围的邻居们认识全,就都先与猫混熟。
去年我搬了一次家,恰巧楼下拐角处有一家老旧的小卖铺,老板娘养了只小土猫,我便常以“撸猫”之名前去光顾。老板娘是个中年女人,个子很矮,人也瘦弱。但猫却很胖,肚子滚圆。听人说,她原本住在附近,几年前和老公离婚,然后带着女儿盘下了这家店。
老板娘开门的时间很早。有几次我5:00多起床去机场,就看见她已经拉开卷帘门了。但无论起得多早,老板娘还是会简单地化个妆,涂个口红再开店。
老板娘很爱整洁,铺子虽小,货物却都码得整整齐齐。有一次我下楼买酱油,她拿了一瓶摆在最前面的给我。因为我用得少,想要保质期长一些的。她就让我拿货架上最后面的一瓶,说是她每天早上都整理一遍货架,按照保质期先后进行排列。
我将信将疑,拿来一对比,居然真是这样。
晚饭时间,老板娘会在门口支上个小桌,摆上电磁炉,先做她和女儿的晚饭,再特意盛出一小盘给猫。吃完饭,拿无线音响在门口放点音乐,边看店边跳广场舞。两人一猫,美好得像一幅画。
2.
因为快递小哥总是把上班时间不方便收的快件放在小卖铺,我便开始愈加频繁地出入铺子。
很多快递集散地将快递摊放在地上,只有这家小卖铺不同。老板娘把包裹按电话号码尾号分成好几列,规规整整地摆在货架上,再给货架贴上带小花的标签。快递到件的第一时间,她就打电话通知我们取件,然后记在小本子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
老板娘的女儿看上去8、9岁的样子,不上学时就在店里帮忙。有时我去拿快递时,老板娘正忙着理货,她便会笑盈盈地凑过来向我要快件的收货码,学着妈妈的样子核对收货码、拿快递,然后随手将其他快件摆齐。
小姑娘动作利落,比她的母亲还要迅速。每次给我递快件时她都会用甜甜的童声叮嘱一句:“小心拿好!”
我搬过去的小半年时间里,这个蜷缩在老旧店铺里的小姑娘就像抽芽一样拔高,出落得亭亭玉立。
到了新学年,母女两个一起坐在门口齐膝盖高的小桌上,裁花纸,包书皮。
我正好去拿快件,就听小姑娘在念课文:“……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核对收货码的空隙,我没话找话地问小姑娘:“你有没有看过长城啊?”
老板娘正在门口,笑着回了我一句:“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福州呢!”
我想着怎么回答的时候,小姑娘扬了扬脑袋,自信地说道:“我妈妈说了,反正我未来读大学也会去北京的。未来那些长城、运河我都会看到的。”
小姑娘挺直了腰板,继续给我读这篇课文的片段:“……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虽是清脆的童声,却字字掷地有声。
3.
“寡妇门前是非多。”在老社区里,总有人背地里议论小卖铺老板。
有人说,这寡妇怎么不再找个男人,孤儿寡母风里来雨里去的,到头来都是苦了孩子。
也有人说,这寡妇又是文眉又是跳舞、化妆,还学人家贵妇抱只猫,一看就不是正经人。
去小卖铺的次数多了,我越来越感受到这家老旧的小卖铺中所带有的某种强壮的“生活力”——这是一种“懂得制造美”的力量。
这里说的“美”,并不是需要运用插花、油画之类的高端艺术素养才能感受到的美,而是广义上的生活之美。
或许父亲在人们的思想中,都是伟岸高大的,他们给予孩子的是关于责任感的教育,通常是:“你要吃苦,你要坚强,你要耐下性子。”
但如果一个家里,妈妈懂得制造美,她就会告诉你,挨过苦日子究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记住”,记住那些美的时刻。
和脏乱相比,秩序是美;和清汤挂面相比,精雕细琢是美;养一只皮毛油亮的猫是美;包漂亮的书皮是美;北京之梦是美……生活中细微的美感,如此唾手可得。只是很多人宁可与惰性为伴,也不愿花时间去制造美的时刻。
老板娘几年前文的眉还没褪色,她的女儿皮肤白皙,口齿伶俐。
看到这个漂亮女孩,我偶尔会担心她在成长的路上要经历过多的诱惑,但因为她有这么一个“懂得制造美”的妈妈,我愿意相信她未来的生活会越变越好。因为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妈妈早已给女儿上了人生里的第一课——制造和记住“美”。
整齐的货物,滚圆的猫,关于北京的、萦绕在心头的课文……她的童年里所存在的一切,都是母亲送给她的人生厚礼。虽不贵重,却像苦茶里的甘草,带来甘甜的余味。
小说《黑的雪》中有一段话:“人的命运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它们原本都是洁白无瑕,落在何处却不能自由选择。”
其实不必如此悲观,你看到的小雪花或许是落在野地里的蒲公英,因为偶然吹来的风,就有了新的世界。
那个即便在店里忙碌都画着淡妆的妈妈,努力为女儿制造着生活中关于美的片段,生活就真的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