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停止不开心 : 生活有点难,但你很可爱 §优雅的人,总会在尘土里找到星星

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们这群初出象牙塔的女孩经常讨论“未来想要成为谁”的话题。

每个人都说自己老了想要活成世人口中那些“终身优雅”的女明星。荧幕上的人离我们太远,如果在身边找一个榜样的话,我们都想活成11区的护士长。

11区是妇科三区,专门收治乳腺恶性肿瘤的化疗患者。11区护士长每天都化着淡妆,步子也总是很轻快,但我们都形容她仿佛在背后长了眼睛,哪一床最近呕吐,哪一床需要及时翻身,她都了如指掌。

在医院里,实习生和正式员工总归是有分别的,但在11区护士长眼中无差别,她在走廊上见到我们,总会热情地用本地话问候我们“阿妹丫,食饭未”。要是你回答没有,她一定会把你拉去,围桌吃一顿她精心准备的泥鳅炒粉干或是排骨泡面。她每次煮完饭,灶台连一滴汤汁都没有,非常干净——或者说,比之前更干净。

11区护士长是我在整个医院见过的最干净整洁的人。粗心的实习生有时会将换药的纱布、胶带落在桌子上,她路过时都会细心地将它们收起来;夜班室床上的被套,她三天一换,床前不到半米的窄桌,逐个排列着夜班人员的盥洗工具;其他科室的护士长不想费心教育频繁换科室的实习生,唯独她每次都神情严肃地要求他们“做事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得用心、漂亮”。

11区护士长最特别的一点,是每次在给病人化疗前都要叮嘱病人家属给病人准备好假发和宽檐帽。

妇科病房里住的都是女性,其他病区的护士也会建议家属给病人准备假发和帽子,但都只是随口提醒,唯有11区护士长对这件事格外上心。

有些家属觉得准备假发和帽子没必要,不愿意多花这份钱。她私下里苦口婆心地劝:“假发和帽子在街角拐弯口的小店里就能买齐。你们千万记得,要陪着病人去,别不耐烦,陪她挑一顶称心的。生病前都是体体面面的姑娘,不能因为生病了,就让她觉得生活黯淡无光,得学着给生活添点念想。”

这在别人看来是小事,在护士长看来却是大事。

就因为这样,11区的愁云惨雾比起其他化疗的科室要少一些。病人们涂点腮红盖住蜡黄面色,抹点口红遮上惨白唇色,昂首挺胸地走出11区,依然是个头发油亮的美人儿。

护士长的丈夫在机关单位工作,经常加班见不到人。在情人节那天,护士长收到丈夫送的99朵玫瑰,因此她被我们打趣称“红玫瑰小姐”。

但这美满的婚姻却在我们实习的那一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的某天,护士长的丈夫在上班路上突然感觉到胸痛,不久就陷入昏厥,他的同事第一时间将他送入医院,却已回天乏术。

我们医院在城北,护士长的丈夫在城南的医院抢救。在那个有着熟悉的器械但环境却完全陌生的急救室里,她送走了自己正值壮年的丈夫。

休息了几天,护士长就重新回来上班了。上总务班的时候,她一上午都在处理表格,等她处理完从办公室里出来时眼睛都是通红的,但仍然清了清嗓子,沉稳地交代下一周的排班。

她依然每天化好淡妆,步步生风地行走在病区里。

那时候我们病区的13床病人,因为化疗反应凶猛,每天自怨自艾,觉得日子走到头了。

“啥错事都没干,咋就得了这个病呢?”她每哭一次都要闹一次,拒服药、拔针头,甚至擅自离院。

护士长每次去给13床输液时都会抽空和她聊上几句。这不是她的分内事,却被她当成责任一样日日践行。

“我们这儿过去也接过一个病人,和你一样的病况,前几天还回来医院看我,能走能跳的,还给我带了一箱她自家种的梨呢。”

她一边笑,一边转移着话题:“改天我把梨给你拿来,叫你爱人榨汁,汁多还甜。人越是生病啊,就越该吃点甜的,否则嘴里太苦。”

隔天去病房一看,床头柜上果然有两个又白又大的梨。可我们都知道,那几天根本没有什么“老患者”来送过梨。

人生实苦,她是自己嚼着苦瓜,还能送糖给过客的人。

我经常看到护士长和病人说话时带着笑,只有一次例外。

那一次,她劝13床说:“凡事要往好处想,您这算是好了,将什么事都交代了,我先生走得突然,一句话也没说啊,可是日子总得过啊……”眼底里是无尽的遗憾。

没过多久,护士长听说本地有些医院开始和省红十字会合作办心肺复苏培训班,免费向社会人士普及急救知识。

护士长东奔西走,大费周章地找来昔日同窗牵桥搭线,终于在本院办起了培训班。培训班是利用医务人员的业余时间,但她几乎场场都参与。来上培训班的都是一些对心肺复苏感兴趣的人,几乎全是零基础,她不厌其烦地演示步骤,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每个人的动作。

我曾经陪护士长去过一次教学现场,那些连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男同事做上几分钟都会大汗淋漓的动作,她重复做了多次,每次都不敷衍:确定体征,清理口腔异物,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我不知道,她在做心肺复苏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刻,幻想自己回到了丈夫倒下的现场,一步一步将丈夫从死神手里拽回来。可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是要和死神赛跑,即使追不回自己的丈夫,也要从死神的手上再拽下一些幸运的人。

心肺复苏班举行结业典礼的那天,护士长作为代表上台讲话。

她穿着洁白制服,领结熨烫得一丝不苟,语气平淡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

人在失去至亲的那一刻往往是没有感觉的,真正让人有所察觉的,是在一天的忙碌后,突然看到微风吹起门外的爬山虎,听到抽油烟机如常发出“嗡嗡嗡”的声音时,自己身旁却少了昔日的那个人。这迟钝的痛感来得漫长又深刻,突如其来地紧紧揪着她。

她在医院里看见患了绝症的病人临走之前和家人告别,而她自己与丈夫之间,好像少了一场仪式。她觉得是时候给自己的爱人办一场真正的告别仪式——培训班就是她选择的告别方式。

曾经的我,以为优雅是人生的一道附加题,必须在前卷全部答对的情况下才有能力做。或者说,优雅像是一株稀有植物,必须在生活无虞、物质丰富的土壤里才能长出来。在逆境里的人们,可以理所当然地放弃自己的优雅姿态,俯身跪天地,宁为一蜉蝣。

但自始至终,我没有看到过护士长狼狈的样子。生活要毁灭她,她却回复生活一个依然优雅的背影。

没有人强求她在大灾大难后仍要保持体面,哪怕她突然大哭一场,哪怕她无心工作,也能得到所有人的谅解。

大家都体贴地准备着接受她的崩溃,给她以安慰,但她那一份真正的体面优雅,是偏要用更好的自己作为苦难的注解。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小时候读《飘》,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家徒四壁的斯嘉丽为了不让庄园被抢走,去向白瑞德借钱。她把唯一值钱的绿窗帘扯下来,做成了一条绿色天鹅绒的裙子。我太喜欢这个细节了——在尘土里摔了个大马趴,下一秒拍拍屁股,抹干净脸,欢欢喜喜地从头来过。

人们给“度一切苦厄”下过很多定义,似乎只有最坚强、最有能力的人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安然无恙。所以我们常对生活咆哮,企图以暴制暴,但下一场暴风雨依然会袭来。

而优雅的人,总会在尘土里找到星星。

世人们嘲笑星星无用,毕竟它不是渡船,不能将人安全载到彼岸。但,没有渡船的时候,有颗星星也很好。至少,它在天上闪耀着,告诉你该往哪里走。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