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停止不开心 : 生活有点难,但你很可爱 §做一个自己当孩子时幻想出来的妈妈

从小,我的同学们就知道我有个“神奇妈妈”。

小学的时候,学校每次发练习册,老师都要叮嘱我们带回家包书皮。

每次一发新练习册,我都会一蹦一跳地带回家,隔天就会拿到一本完全不一样的练习册。我妈喜欢用带小花的漂亮礼品纸给我包好书皮,还会用毛笔在书脊上写上科目名和我的名字。每次发练习册时,我的练习册都能从一堆塑料一次性书皮中脱颖而出,让我远远就能认出来。

“林一芙的练习册!”每次听到组长发练习册,我都故意拖延拿练习册的时间,想让大家多欣赏一会儿我的练习册书皮。

我妈似乎永远有时间倒腾一些新鲜古怪的小玩意儿。比如,我蓝白相间的校服小裙子上,永远都多一只妈妈缝上去的小兔子。再比如,我的笔袋是妈妈缝的,用的是做衣服的边角料。妈妈将笔袋交给我的时候,特别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限量版。

我竟然傻乎乎地信了,还煞有介事地告诉同学:“这个笔袋有钱都买不到,你们都要轻拿轻放,别弄脏了。”于是,一群和我一样傻乎乎的同学们,用手小心翼翼地摩挲着,生怕将它弄坏。

我一直以为母亲的精致源于外婆,但我发现,我的外婆并不会包书皮、做笔袋。她是个手很拙的人,修补出的围裙针脚粗糙得让人怀疑这出自刚学缝纫的小朋友之手。

有一次,我带着笔袋到外婆家写作业,被外婆看到了,她撇了撇嘴:“你妈妈从小就喜欢做这些华而不实的小玩意儿,不爱干点儿正经事。”

上中学的时候,我开始爱听那些流行音乐。那正是国内唱片业最风光的时候:当你路过大排档时会听到陈慧琳的《不得了》;广场舞阿姨们居然也会跳妖娆的《波斯猫》;后来的巨星周杰伦、蔡依林还是初出茅庐的新兴歌手……

学校里,一些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的同学买了mp 3。他们会故意将耳机线挂在脖子上,明晃晃的,生怕别人不知道。

校园的长廊里,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将一只耳机塞进喜欢的人的耳朵里,一起分享音乐。那一刻仿佛周遭万籁俱寂,而两人独自拥有新天地。

我小心翼翼地在课本的扉页抄着歌词,像只惊恐的小鹿一般怀揣着这份喜欢,生怕被人发现。同时将买一部新款的mp 3当成了最大的奢望。

但那时候,mp 3是个奢侈的物件。那些咬字不清的流行音乐更被老师们认为是坏学生才会听的“不良音乐”。每天进校门都有两个站岗的学生搜书包,搜到了mp 3,就会通知家长并通报批评。

我给我妈听最新的流行音乐,试图游说她给我买一部mp 3。结果我妈一听,就把眉头皱成团:“唱的什么鸟语,一句话都听不懂。”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她却突然答应,并提出了条件:“如果你每天晚上的作业都能在9点前完成就加1分,考试每提高一个名次就加10分,加到100分,我就帮你买一部当时最新款的mp 3。”

我一算,这笔交易再划算不过。只要每天早早做完作业,一百天后我就能拿到自己最想要的mp 3了。我把抄下的歌词贴在笔记本的第一页,每天放学先去邻居家找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做作业,除了学习几乎是心无旁骛。

没想到梦想比想象中实现得更快,一个月后的月考,我破天荒地进了年级的前十名,第一次被贴在学校走廊的光荣榜上。

我妈兑现诺言,让我如愿拿到了梦寐以求的mp 3。拿到它的时候,我妈自顾自地回忆说:“我年轻时喜欢看电影,还偷偷筹钱买《大众电影》(杂志),可惜全被你外婆扔掉了……”

那时候,我正沉浸在拥有一部新mp 3的喜悦里,根本没有注意听母亲在说什么。

就这样,我妈帮我包着书皮、陪我哼着流行音乐到了我上大学。

毕业后我做媒体工作,但实习并不顺利。我供职的那家纸媒,本来就有日薄西山的趋势,加之业绩常常不稳定。

我眼睁睁地看着同样刚出校门的同学们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一些好的单位。而我们家往上数几辈都是老实巴交靠手艺吃饭的,没有人接触过媒体。

人在失败的时候,似乎找一个人怪罪就能减轻自己的挫败感。我把对工作的不满都转嫁到了母亲身上,莫名其妙地对她发牢骚:“在工作方面你一点建议都不能给我吗?”

我以为自己活得披荆斩棘,其实我心里比谁都怕输。

原本我是为了内心的快乐选择这个行业,可是到头来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快乐在其中消磨殆尽。低薪资加上那几年不断衰退的纸媒环境,让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沮丧里。

我的沮丧被妈妈看在眼里。有一天,她把我叫到身边,讲了一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

我妈年轻时学的是服装设计。就读这个专业的女孩能得到一个到工厂工作的招工名额,在那时是一件值得烧高香的大喜事。

我外婆年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大饥荒,日子过得很苦。在她眼里,在工厂里能赚一份十年如一日的稳定薪资,吃喝不愁,已经是最好的生活了。所以,她自作主张给我妈换来了一个招工名额。

但可想而知,工厂的生活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有多乏味。母亲每天都做着差不多样式的打版,偶尔工厂会来一批“大货”,还要跟着全体工人通宵达旦地加班,几天下来,眼圈熬得通红。

这份工作在外婆看来很好,可是母亲不喜欢。身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挨不下,纷纷交了违约金,被父母接走。母亲也想要走,可外婆却不同意:“我们家唯一的一个进厂的名额都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是我也想有我自己的人生啊!”母亲吹着当时时兴的高耸发型,大声地反驳。

当然,拗不过外婆,母亲还是循规蹈矩地继续在厂里做了下去。没有怨吗?当然有。20岁出头的青春,就在一针一线里缝走了。

当时,年轻人流行去舞厅。女孩们为了能在舞池吸引异性的注意,还特地托人从香港那边带“码头货”。

母亲每天在工厂里埋头苦干,只能看着视频学跳舞。服装厂里都是女工,连练习的男性舞伴都没有。

她第一次去舞厅,发现遍地都是好看的男孩子。

可跳第一支舞的时候,母亲就踩到舞伴的脚。那是个漂亮的男孩子,眉毛淡淡的,白净又清秀,忙不迭地说着“没关系”。出于羞愧,母亲最后还是害羞地溜掉了。

人生里的第一场舞会,就这样变成了心酸又遗憾的回忆。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去过舞厅。

那时候,张瑜的《庐山恋》正在电影院里热映。电影里,勇敢的少女在情到深处时亲了一下喜欢的男孩,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一吻”。

母亲托人从香港带了一本张瑜做封面的《大众电影》,三毛三一本,算是那个年代小城少女的奢侈消耗品了。她怕被外婆知道,小心翼翼地藏在角落里,却在某一天发现自己心爱的杂志被外婆拿去垫桌脚。母亲没忍住,在房间里抽抽噎噎地哭了一个下午。

“所以,那时候我就向自己许诺,未来我的女儿可以成为任何她想要成为的人,我会尽我所能给予她自由和快乐。”

“可能你觉得你现在得到的一切都不够好。但我想让你知道,妈妈在年轻的时候,是多么渴望这一切。”母亲这样对我说。

我开始了解那些包书皮和陪我一起听流行音乐的岁月代表着什么。

母亲的母亲,将她年轻时无法得到并认为最好的东西——安稳和平静,给了母亲。

而母亲将她觉得最好的东西,自由和快乐,给了我。

这是关于母爱的传承,尽管传承下来的是大相径庭的两件事,却都是她们在当下认为最好的东西。

“人只能活一场,你怕什么输,你输了就回家”,我妈说,“我只希望你在人生的下半场不会感到后悔。”

其实,每一代人都在下一代人的生活中,弥补了儿时未竟的梦想。于是,为人子女,总会忍不住埋怨,觉得父母将自己年轻时没能力完成的梦想变成了背在下一代身上的包袱。

但这就是普通父母的人生啊,没有太多的模板可以参考。

可是,每个妈妈,无论她在子女眼中多么失败,她一定都尝试过努力做一个自己当孩子时幻想出来的妈妈。

“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我没见过,所以只能将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悉数给你。如果妈妈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就等你有了女儿之后再去修正吧。”

这是我的母亲,大概,也是全天下的母亲。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