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有个远方亲戚在家族群里分享了这么一件事。
那位亲戚的情况我们大抵是了解的。前几年做生意破产,这位亲戚家里欠了些债务,幸好还剩一间祖屋,房子像模像样,一家人不至于流离失所。
但俗话说,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几年前女儿要学画画,母亲就把祖屋卖了,换了一间远郊小公寓。
如今,快要高考的女儿成绩不佳,见身边的同学纷纷出国“镀金”,也冒出留学的念头。
亲戚试图劝说女儿不要去,没想到女儿觉得父母对她不尽心尽力,在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亲戚感到寒心,在家族群里抱怨女儿的不懂事、不懂感恩,让父母没有喘息的机会。
“当初学画画,全家就已经是咬着牙卖掉房子让她学了,没敢跟她说,她就一直以为家里只是为换新房卖了旧屋。”
“我们劝她换一条别的途径,她就质问我,为什么和我们家条件差不多的邻居女儿都能轻松出国。其实邻居家的条件要比我们好得多,我们就是怕她被人瞧不起,才在吃穿用度上都向邻居看齐……”
其实亲戚说女儿不知感恩也有些冤枉她。她怎么会知道感恩?并非她索求无度,只是父母在面对自己能力的界限时,以“保护”为名义对她做了过多隐瞒。
小女孩儿今天想学画画,明天想要留学,后天她走上社会就会要求特殊的待遇。做父母的,总有一天会满足不了她所有渐长的欲望。
明明她向前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父母沉重的喘息,可父母却捂住了她的耳朵。
2.
坦诚地说出“妈妈/爸爸做不到”很难吗?当然。
《失乐园》中有一句话:“世间所有的胜败争斗,最痛苦的并不是失败之际,而是承认失败之时。”直面能力上的不足,何况还是当着子女的面,绝非一件易事。
但“打肿脸充胖子”的问题在于,所有的孩子总会有长大的一天。当长大的孩子开始明白自己的能力有边界时,也会学着父母的方式,羞于告诉所有人,企图用相同的方式掩人耳目。
生活中,这样的同龄人太常见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很少对他们说“你很棒”或者是“你不行”。大多数时候,他们听到的都是——“还可以”“有进步空间”“仍需努力”。
他们的父母在面对自己能力的界限时,要么就是瞒哄着自己的孩子,要么就是以自我牺牲来要求孩子必须懂事。
于是,在这样的声音里长大的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狂妄自满全无自知之明的,另一种则是怯懦自卑遇事不敢承担的。
父母想要叫苦,但他们眼中的尊严却让他们缄口不言。
3.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
小学时我非常喜欢看小火车的动画片,家里也买了很多火车模型。某一年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便以此为理由,想要一部新的玩具小火车。母亲同意了。
我和母亲一起去逛商场,正好看到一款进口的天价小火车模型。我满心欢喜地想要拥有它,而母亲却表示价格太贵,顺手拿下旁边架子上的一款价格适中的小火车,哄我买它。
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说,一部昂贵的进口小火车有多么适合带去学校和小朋友们炫耀。我当即就坐在地上撒泼耍赖,把着商场里的柱子不松手,硬是要买价格不菲的进口小火车。
母亲直挺挺地站着,冷冷地看着我,任凭我在商场里撒泼。而她接下来说的话,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这不是妈妈能承受的价格”,我记得她的语气像是在和一个成年人说话,“你已经上小学了,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在父母能力之外的。你没有付出过,所以没有资格嫌弃。”
我瞪大了泪眼看着她。
“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送你去最好的学校,就是希望你未来能够把握我能力之外的东西。”她说。
在那之前,我对世界上很多东西的价值没有概念,觉得只要自己乖巧、努力,父母就会有求必应。
当着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无能,或许对某些成人来说是羞于启齿的事情。但在我印象中,也就是那次之后,我去买东西都会先看价格标签,也鲜少提出攀比的要求。
有一种理念一直影响着我:虽然我在每件事情上都尽力,但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轻易得到的;有一些东西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而有一些东西是即使努力也很可能得不到的。
这是我的父母教会我的。
4.
可能有人会说,当你笃信很多东西即便努力也无法获得时,就会变得自卑。
我却觉得,认清自己的能力底线不会让人变得自卑,反而会使人更加自信。这种自信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植根于内心深处。认识到起跑线在哪里,恰恰是在帮你遥望要到的终点,规划好自己要在中途的哪一站休息。
曾经有一个理论说,人一生都在与现实的生活作斗争。而二分之一的人的财富、气质注定了他们的下一代能保有或无法脱离现有的生活状态,比如大富大贵之家或是几代赤贫。
在剩下的二分之一人群中,三分之一的人提升了现有的生活状态,三分之一的人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三分之一的人则会降低现有的生活状态。
正因为父母给我上过这一课,我更感谢原生家庭给了我第二种选择,让我可以选择做哪一种“三分之一”,清楚地知道这世上有许多人比我们强,也有许多人比我们弱,不要抱怨目前的状况。
这不是丧失斗志,而是学会分辨辛苦的纯度。当我们觉得真的很辛苦的时候,比起必须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更重要的是承认“我可能不行”,然后暗自蓄力或换道而行,期待有朝一日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