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周立荣散文 §第三章 继明:孤独的流浪者

周立荣

很多的时候,我会跟随继明的叙述走向遥远的新疆。走向儿时梦中兰天与白云的故乡。那时候暮色苍茫,古典的西部无言地沉默着。没有喧响,没有风沙,只有流浪者沉重的脚步在无边无际的苍凉里孤独地回响。流浪者累了,饿了,他两眼迷茫地望着远方,深深地怀想家园和爱情。是在这生命的困境和灿烂的怀想中,他听到了思想残酷的炸裂声。一种关于生命深意的东西从炸开的思想豁口中涌涌而出,弥漫了塔克拉玛干……

天依然蓝着,白云正安详地回家。牧羊的少女拉起裙裾煽着暮色朝这边走来。天地间诗意滚滚……

流浪者笑了。那是多好的时光呵,让囚禁的灵魂走出躯壳,在诗意中自由地流浪……

那个在诗意中流浪的人是我的朋友,他就是刘继明。

关于继明,自从1992年(上海文学)推出他的(海底村庄)、(前往黄村)等一系列轰动文坛的“文化关怀”小说以来,无数优秀的甚至是杰出的批评家们,已经有过很多的文字。而我,做为他的朋友,却没有半点兴趣谈论他的创作。这不是说他写得不好,相反是因为他写得太好。我一直这样认为:对于一个已经产生了全国影响的“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动因早已应该从文学的功利中游离出来,他所写出的文字也仅仅是一些符号而已。他选择文学作为思想的载体,是因为精神的伤感、心灵的孤独和生命的悲凉无处喧泄。继明是从流浪走向创作的,他生命和思想的深意应该是对旧的家园的反叛和对新的家园的渴求。对于这样一个作家,与其谈论他的创作,不如谈论他的精神和心灵。而我,是那样深刻地了解他精神的浪漫和伤痛;了解他心灵的隐忍和自尊。

认识继明是在1994年深秋的(芳草)笔会上,那次到会的武汉作家我都认识,独有一人未曾谋面。那人似乎有些怪僻,看上去满脸的桑沧。人多的场合,他几乎一言不发。好几次想和他打个招呼,可面对那双忧郁的目光却又欲言又止。很多的时候,他与插科打诨笑得前仰后台的作家们离得远远的,独自站到一边,宽大的眼镜后面那双古井般深幽的眼睛迷茫地遥视远方,也不知道层层叠叠的山峦那边是否生活着他牵挂的佳人那样的情景每每都在傍晚,淡黄的夕阳洒满他微微佝偻的背脊,乱草般的头发在风中飘忽。那一刻他多么痴迷,多么沉静,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人们除了从他孤独的背影上读出略略的伤逝而外,一点都不知道他的灵魂业已游离躯壳,正在一个五光十色的精神世界里流浪……

不用打听,我知道他就是刘继明。因为我读过他的(海底村庄)、(我爱麦娘)等一系列小说,夕阳下那个孤独的背影所营造的凄迷的氛围与小说中弥漫的惆惘的诗意是那么惊人的和谐!

于是,我朝那个背影走去。我们很快成为朋友。暮雾袅绕的山道上,继明轻声向我讲述他的经历:他出生于湖北石首,22岁的时候忽然鼓足勇气,叛离了祖祖辈辈固守的家园,只身流浪新疆。在围绕塔克拉玛干艰难的跋涉中,他历经了种种生的磨难与死的困顿。然而,正是西部的苍凉与雄浑铸造了他精神的坚韧与浪漫;丰盈了他生命的分量和质地。读他的作品,你能感到一种来自西部的悲壮,漱漱的无声地穿透你的灵魂。

流浪新疆之后,他又怀揣商人的梦想流浪海南,他一点都不知道喧嚣的南中国正物欲横流,世俗的土地上找不出一块能够挤下学术的空地,精神的富翁和思想的先者无法成为大款。他失败了。写文章描述自己只是(在海南岛的边缘行走)。他写道:尽管我曾试图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但最终依然被一种称为“现实原则”的东西拒之门外……

我想,他流浪的精神其实是在经久的渴盼和艰难的寻找。渴盼家园和寻找爱情。1996年,他认识了纯洁而美丽的女记者小鱼,从而深深相爱。是小鱼灿烂的微笑顽强地召唤他流浪的灵魂回家。在家里,他强烈地感受着一个30多岁的男人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温暖与幸福。他发誓今生今世再不流浪。然而,残酷的命运总是不能容忍他改变生命的苦痛和精神的伤感,他心爱的小鱼在和他相亲相爱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突然身患绝症离他而去。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的精神几近崩溃,然而他顽强地挺着,灵魂却不得不再一次流浪……

作家艾米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继明:他总是佝偻着背脊,似乎有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肩上让他难以支撑;他孤独的背影透示出那种理想主义者特有的精神苦痛,透示出那种置身物化时代对灵魂和信仰苦苦的追索和无奈,透示出一种不可言说的悲凉美感。

我想,继明苦苦迫索的,一定是我们人类共同渴盼的精神家园。而他的创作,无疑是对人生和我们时代的精神处境最深刻的反思,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执着探求和理性思考。

因而,他执拗的灵魂总是孤独的流浪。

1998年5月25日深夜于清江畔龙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