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甫任中苏文化协会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应邀至苏联参观访问,历时两月有余。回国后,他把在苏联的见闻写成《苏联纪行》一书,由上海中外出版社初版于1946年3月。后来,作者又将书中途经印度、伊朗的部分删去,更名为《苏联五十天》,交由新中国书局于1949年8月重新出版。此次出版,即以此版为底本。
本书以日记体裁,详细记述了作者在莫斯科、彼得格勒、斯大林格勒、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城市的活动与见闻。此时,苏联刚刚结束惨烈的卫国战争,而中国则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但是国共内战已见端倪。在苏联政府安排下,作者参观了集体农场、工场、学校、剧院和医院等场所,与苏联学术文化界亦多有座谈交流。作者以较多笔墨,记叙了在托尔斯泰故居雅斯拿雅·波里雅拿庄园细心观览的所见所思。原书没有目录,为查阅方便,此次出版时增加了目录。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学医。后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1921年发表新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8年2月流亡日本,至1936年7月返国,在日期间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著作。1940年代,在重庆创作出《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出版了《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著作,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等文章。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新编《郭沫若全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