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龙叶谷 第二十六章: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萧朝贵与洪秀全来在了自己的帅府,两人秘密相谈了好一会儿,萧朝贵才回去了,只留下了洪秀全自已一个人在屋子里来回度步,一圈一圈的转个不停。只见他一会儿面露难色,一会儿又不住点头,之后却又是一阵踌躇。之所以令洪秀全这么为难,全因为那萧朝贵提出的两个要求。

这萧朝贵是广西境内著名的土匪头子,手下有四千人马,而洪秀全多年经营,只不过凑齐了六千人,因此这洪秀全当然想极力拉拢萧朝贵,以壮大自己的声势。萧朝贵是个狡猾异常的家伙,他看出了这一点,于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两个让人极难接受的条件:第一条,他要求极高的地位。自洪秀全以下,这太平天国起义军中一共有四位重要人物,按地位高低依次分别是杨秀清、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洪秀全本想让萧朝贵坐第六把交椅,而他确非要坐第二把交椅不可!第二条则更加让人难以接受。他要求洪秀34

全将自己的妹妹洪宣娇许配给他!萧朝贵有这一要求倒不全然是因为洪宣娇长得漂亮,主要是因为她的身份——洪秀全的义妹。他想若自己能娶了洪宣娇,则就是洪秀全的至亲啦。这对于他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无疑是一层极为有力的保护。

若不答应萧朝贵,这四千人马就不会归入自己的麾下,搞不好还会成为自己的敌人,这就大大降低了起事的胜算。但若答应他,那第一条倒还好说,这第二条,叫他如何给洪宣娇解释呢?正在他左右为难之时,屋外面进来了一个人。此人不到四十岁的样子,个字较矮,眉清目秀,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正是后来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杨秀清。

洪秀全见他进来,赶忙说道:“哎呀秀清,你来的正好!我还打算去找你商量呢!”

杨秀清问道:“洪兄有什么事吩咐?”

于是洪秀全便把今日跟萧朝贵相谈的内容和他的为难之处统统说给了杨秀清听。杨秀清听罢哈哈大笑,说道:“此事不难,听愚弟慢慢给洪兄您分析。”

杨秀清继续说道:“我们现在总共才六千人,他自己就有四千人马,实力可以说与我们相差无几,所以他的确有资格跟我们谈条件,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洪兄,您想想看,您此次拉拢那萧朝贵,到底费了多大周章呢?”

洪秀全说道:“我只是去了一封书信,他便来与我相见了,倒没费多大事。”

杨秀清笑道:“这就对了。您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洪秀全摇了摇头,说道:“请秀清兄弟指教。”

杨秀清说道:“那萧朝贵是仗着广西地处边陲,清廷在此兵微将寡,才能安心占山为王。若洪兄您一旦起事,朝廷必定增兵至此。到时候不论咱与清廷之战胜败如何,那萧朝贵都绝不可能再安安稳稳的当山大王了。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他不如选择与我们合作。”

洪秀全用力点了点头,说道:“秀清兄弟,你继续讲。”

杨秀清说道:“所以说以我看,这两个条件我们虽然必须答应,但大可不必,也不能完全答应。”

洪秀全问道:“这不完全答应,又是什么意思呢?”

杨秀清说道:“我们先来看看这第一个条件。他归附后,我们便总共有一万人了,这一万人有四千人是他的心腹,若他坐第二把交椅,大权在手,请问您这第一把交椅能指挥得动他那四千人吗?”

洪秀全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想等他归附后,把他的四千人马化整为零,分散给我们的各个将领。可若他坐了第二把交椅这么高的位置,我们即便把他的兵力全都分开,他也仍然有权统一调动的权利。到时若他不服从我的指挥,我便一筹莫展了。”

杨秀清说道:“正是,所以这一条万万不能答应。而且那萧朝贵也一定会料到你绝不会答应这一条。所以他才提出了第二条。”

洪秀全问道:“哦?此话怎讲?”

杨秀清说道:“宣娇虽是您的义妹,但自小跟您长大,连姓氏都改成了‘洪’,与亲妹妹无异。他若娶了宣娇,便成了您的至亲,算得上“皇亲国戚”了。这么一来,他在咱们这里的地位,便极为牢固了。所以这一条,他无论如何不会让步。”

洪秀全双眉紧锁,说道:“那却如何是好?这萧朝贵以前有过妻室,还有两个儿子。我妹宣娇年轻貌美,如何肯嫁他呢?而且我看她这一段时日跟那石达开兄弟的徒弟石真极走得十分近,想是宣娇早已钟情与他了。”

杨秀清说道:“您不妨反过来想想。这萧朝贵利用娶宣娇与您攀亲,为的是永保自己的地位,而您若与他坐了亲戚,不也是牢牢的把他锁在您的身边了吗?您既成了他的大舅哥,这当妹夫的怎么可能轻易背叛您呢?”

洪秀全点点头,说道:“嗯!可是宣娇那里如何解释呢?”

杨秀清说道:“嗨!一来,男人三妻四妾都属正常,何况这萧朝贵已然死了妻室,又有何妨。二来,自古婚姻大事当听命于父母,宣娇父母早丧,自然应遵从您这位兄长的安排。三来,她与那石真极只是相互交好,又没有婚约,算得什么障碍呢?”

洪秀全说道:“话是这么说,可我那妹妹虽然知书达理,却倔强的很,若她死活不嫁,我又怎么办呢?若我强逼,不但有可能鱼死网破,还会得罪了那石达开师徒。”

杨秀清说道:“您别忙,听我再说。这件事我们这么办:第一个条件,我们用一个‘砍’字。第二个条件,我们用一个‘缓’字。”

洪兄全问道:“何为‘砍’呢?”

杨秀清答道:“这‘砍’就是我们把他第一个条件砍去一部分,只答应他坐第三把交椅。您看,您这第一把交椅统领全局,第二把交椅则是辅助您统领全局,所以一、二把交椅都有全局指挥权,万万不能给了外人。而这三、四、五、六把交椅之间,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是统兵的将军罢了。给他个第三把和第六把,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叫起来好听点而已。”

洪秀全不住点头道:“嗯!说的好。那么何为‘缓’呢?

杨秀清答道:“这‘缓’,就是我们把他的第二个条件缓一缓处理。我们只收他聘礼,暗地里给他与宣娇定下婚约,待三年后再与他俩完婚。期间要求他绝对不能说破,尤其不能透露给宣娇知道。三年之后,如萧朝贵能立了大功,想必宣娇也会看的上他了;如他仍默默无闻,他那点权利便早已被我们削弱完了,即便我们悔婚,他也不敢说什么;如他战死了,便皆大欢喜,这件事情我们以后绝然不提便是了。”

洪秀全听杨秀清给他这么一分析,总算是拨云见雾了。依照杨秀清给他的“砍”和“缓”的计谋,给萧朝贵做了答复。那萧朝贵果然答应了,没几天后便带着他那四千兵马尽数来投。

没几天后,赶上洪秀全三十八岁寿诞。一干人等皆与他庆祝。寿宴上,洪秀全痛斥清廷腐败无能,列强贪得无厌。他颁布简明军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无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又封了五路将领: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封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封冯云山为后军主将;封韦昌辉为右军主将;封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这次寿宴,石真极和洪宣娇也都参与了。石真极受封“协天燕”,统领五百少年军士,号称“天燕军”,归左军主将石达开节制;洪宣娇受封“天骄”,统领五百少女军士,号称“女营”,同样归左军主将石达开节制。这“天燕军”和“女营”的兵士,尽皆是未满十五周岁的孩子,所以一般不参与征战,而是留守金田,以学习和训练为主。

寿宴完毕,洪秀全将手下一万兵士全部集结于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廷宣战,建国号太平天国,建军队天平军。全体将士自此开始蓄发易服,头裹红巾。这次誓师发生在公元一八五一年,史称“金田起义”。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开始了。

石真极和洪宣娇从此以后跟随石达开南征北战,与此同时勤练武功,并严格教授、带领“天燕军”和“女营”。时日不久,这两只队伍已经成了石达开军中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清廷腐败,军队战斗力极差,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只半年功夫便攻占了广西永安州。一八五一年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城号称天王,并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封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封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封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后机再副军师”翼王,称五千岁。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杨秀清节制。此外,太平天国还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并推行了自创的历法——“太平天历”,史称“永安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