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流传到现世的文物宝贝数不胜数,这其中到底那一件最珍贵,恐怕谁都说不好。但是,若与这传国玉玺相比,恐怕现存所有的国宝加起来,也都会黯然失色。
话说春秋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荆山上面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之上。古语有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待凤凰飞走了,他便赶忙上前去抱起了青石。这卞和也是个忠君爱国之人,得了宝贝,不愿意私吞,于是来到了楚王宫,欲把他献给当时楚国的君主:楚厉王。楚厉王看不出这块石头哪里特别,便着手下能工巧匠鉴别。鉴别的结果是这块青石就是一块平常的石头。楚厉王大怒,以欺君的罪名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楚武王即位,不死心的卞和又跑去楚王宫献宝。可结果和上次一样,他又被冠以欺君之罪,削去了右足。这卞和见献宝不成反而受刑,心里难受的很,于是便每天在荆山下抱着这块玉哭泣,眼泪哭干了,竟然哭出了鲜血。此时楚国的君主已经是楚文王了,他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非常惊奇。便命人找到了卞和,把他的那块青石头剖了开来,果然得到了一块无暇宝玉。楚文王名能工巧匠将此玉雕琢成璧,便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了。
后来到了楚威王的时候,魏国举兵来犯,楚国的相国昭阳率军打败魏军。因为这卓著的功勋,楚文王便把和氏璧赏赐给了昭阳。这一天,昭阳在赤山之上大宴宾客百余人。席间,众宾客请求传阅一下这稀世珍宝和氏璧。昭阳当时想必也是高兴,便把这和氏璧拿了出来。只见这和氏璧一出,他们旁边的一洼湖水就不平静了,不论是丈把长的大鱼,还是尺把长小鱼的小鱼,竟都纷纷跃出水面。众人面对这奇观无不争睹,一时间人声鼎沸。直至席散,湖面才又恢复了平静。可这是众人却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了。当时的宾客中有一个书生,名叫张仪,因为他最为贫穷,众人就怀疑是他盗走了这和氏璧。于是不由分说,竟然按住他抽了百十鞭子!这张仪便是后来那位大名鼎鼎的秦国之相。他发迹后,当然找了机会把这百十鞭子的仇报了回来。但和氏璧却始终没有下落。
后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曲折,这和氏璧被一个叫缪贤的赵国太监偶然以五百金购得。赵惠文王听说后,便硬将它据为己有。那缪贤心中不快,逢人便讲赵惠文王夺它宝贝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这消息让秦昭王得知了。秦昭王早就对这宝贝垂涎三尺,于是便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说是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和氏璧。收到信后,赵惠文王左右为难。当时秦强赵弱,赵王害怕献了这和氏璧后秦昭王反悔而不给那十五城,但如若不献,便怕那秦国这就举兵来攻。正在此为难之时,一个叫蔺相如的赵国能臣自动请缨,携和氏璧到了秦国。献上和氏璧后,他见秦王只是拿着它细细观看,并无意提那十五城。于是便对秦王说道:“此玉虽美,却有个瑕疵,我来只给秦王您看。”秦王没想到这玉竟然还有瑕疵,心下大奇,便招蔺相如上前。这蔺相如待走进了秦王,一把便把和氏璧躲了回来。当庭指责秦王不守信用,不愿交付十五个城池。说罢,便把和氏璧高高举起,说道:“若大王您硬要抢夺这和氏璧,我便连同它一起撞在玉阶之上!”秦王担心和氏璧被摔碎,便只能妥协,说明日便交付这十五城。蔺相如知道秦王明日也必不会以城换壁,便于当晚命人偷偷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第二日早上,蔺相如实话实说。气的秦昭王吹胡子瞪眼,却也没有办法了,只得放蔺相如回去。这就是成语“完璧归赵”的出处。数十年后,秦灭赵,和氏璧终于落入秦国。
嬴政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他命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并且让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于其上,便是“传国玉玺”了。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突然风浪骤起,龙舟几欲倾覆。他手下大臣们纷纷说道:“快请陛下投一宝贝入湖,以祀神镇浪。”秦始皇慌乱中便把传国玉玺扔了下去。玺一入水,湖面当即风平浪静。八年后,有人将传国玉玺打捞起来,重新献给了正在东游的秦始皇,没多久后秦始皇驾崩,把它留给了秦二世胡亥。
到了公元前二〇七年冬,沛公刘邦驻军于灞上。秦王子婴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将秦朝的所有珍宝和这传国玉玺一并献给了刘邦。鸿门宴后,刘邦把所有宝贝都留在了咸阳献于项羽,唯独把传国玉玺留下来随身佩戴,并代代相传。直至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他派北阳侯王舜进宫索要传国玉玺。当时的掌玺人是王太后,这位太后性情刚烈,他恼怒王氏篡权,竟一气之下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玺被摔缺一角,后虽然经王莽着能工巧匠以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王莽篡权失败后,这传国玉玺又几经辗转,到了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手中。
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汉少帝趁夜出逃皇宫,途中与掌玺者走散。十常侍被诛杀后,少帝回宫,却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不久后,董卓擅权,“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中长沙太守孙坚首先攻入洛阳。他见宫中一井放五彩光芒,于是便命人打捞。却捞出一宫女的尸体,这宫女虽然已死了数年,却尸身不坏。只见她怀抱着一个盒子,盒子被一金锁紧紧锁住。打开了金锁,却见到一方玉玺,此玉玺晶莹剔透,崩坏了一角,以黄金补之。上面篆书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正是那传国玉玺。孙坚得了这玉玺,起了私心,便欲偷偷把它带回东吴。不料半路走漏了风声,被那荆州的刘表知道了。刘表半路截击孙坚,虽然没夺到玉玺,孙坚却战死了。这玉玺被传给了他的长子,小霸王孙策。后来孙策把玉玺献给袁术,换了五千兵将,夺得了东吴失地。袁术得了玉玺后,便称了帝,后来失败身死,这玉玺便落到了一代奸雄曹操的手上。
三分天下归于晋,曾为曹氏之臣而后又篡权的司马氏,自然从曹氏家族手中一并得了传国玉玺。后来南北朝时期,迭经宋、齐、梁、陈,最终玉玺进了隋朝的皇宫。隋灭之后,隋朝的萧后带着玉玺逃至漠北突厥,后又几经辗转,终于把这玉玺献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唐末,天下大乱,传国玉玺随着权利的频繁变更,到了后唐。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的皇帝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但在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便和后妃在宫里*了。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便下落不明了。
虽然后世也有传说传国玉玺重现于世的,但经过考证,却都是赝品。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是因为中央集权之故,这传国玉玺,可以说是中央集权的物质化身。说它比现存的所有文物加起来都的珍贵,还真不算是夸张。
石真极把传国玉玺的历史讲了出来,洪宣娇听的大为吃惊。二人摸摸这玉玺,顿感温暖无比,原来这周围气候宜人,便是这宝物之故。
“真极,你看!”细心地洪宣娇说道:“这盒子还有个夹层呢!”
石真极仔细监察后,发现这装着传国玉玺的盒子,果然还有个夹层。里面放着两封书信和一本书。这本书上面写着四个楷体大字:护国剑谱。
二人先没管那剑谱,只是打开了两封书信。其中一封上写着:
后世有缘人见信如晤:
贫道俗名张君宝,道号三丰,汉人。是年元世祖忽必烈驾崩,传国玉玺忽现于世,权相伯颜得之,欲磨平而再刻。三丰不忍此万世之珍宝毁于鞑虏之手,遂夜探相府,盗之。后避祸于武当山,创武当一派。此时年纪老迈,恐大限之日将至,而徒子徒孙未有成器可护玉玺者。万般无奈下,密将此宝埋于此地。
余生平醉心剑法,略有小成,遂穷毕生之功,书剑谱一本,名曰:《护国剑谱》,此时一并奉上。愿有缘之人习得余之剑法,护此传国玉玺,直至明君降世,代为献之。
另有宝剑“血风”一把,为武当派掌门人世代相传,此剑削铁如泥,曾吸万人之血,遂剑身虽通体乌黑,却常泛血色。有缘人可持我另一封亲笔信,至武当山交予我徒子徒孙,其必恭奉之。
张三丰敬上
石真极看完后,紧接着又看了第二封,只见上面写着:
武当派掌门见信如晤:
立将血风宝剑献于持信之人,不得迟缓。
三丰真人
石真极读完这两封信,惊讶程度不亚于刚刚见到传国玉玺之时。要知道,这张三丰的剑法,中华有史以来无人出其右。于是赶紧打开了那护国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