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鬼岛妖狐”的故事是否真实,没人去考证过,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那会儿是一点不信。
可这故事一编出来,却深受村民们的喜爱,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又编出了更多恐怖的段子,于是,这龙尾岛也就越传越邪,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到最后什么王麻子去了鬼岛一下子成了树,什么张三去了鬼岛成了拖拉机,甚至还有说在岛上看到了美国总统,像这类毫无逻辑可寻的故事也堂而皇之的编了出来。我想这应该充分地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编故事的才能。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完全大错特错了,这个看似玄之又玄、连故事情节都不太完整的传说,竟在我以后的探险中变得越发的真实,所有离奇而诡异的事件几乎都指向了这个谜团。至于,鬼岛妖狐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待我一一道来。
如果说鬼岛狐妖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的话。那么在这儿,我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真实程度比传说更为靠谱,据说那是我阿公在鬼岛上的一番亲身经历。
这事儿发生在清末民初,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战火纷飞,是民不聊生。龙家村虽远离大陆,但也没能逃过这历史的洪流。
那会儿掌管海南岛事务的军阀名叫常五爷,此人祖籍福建,长得彪悍,早年习武,说他是绿林豪杰那是一点儿不假,可配上那对贼亮贼亮的小眼睛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和谐,小心眼一大堆,总是疑神疑鬼的,还特别喜欢神鬼之类的新奇事儿。
如果要追溯他的发迹史可以说那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段缩影,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当然也造狗熊,而且数量远比英雄多得多,这常五爷就是其中的一位狗熊。
那年头,有枪就是爷,常五一个大老粗出身,靠一身力气在码头讨饭吃,一天也不知他从哪儿搞到一把汉阳造回来,在当地可是出尽了风头。
这第一枪就打在了乡里一位姓李的财主身上,分了家产,得了民心,又买枪又招人,队伍很快就壮大起来。最后大枪一挥,带领百来号弟兄在福建省狮子山上落了草当了匪,占山为王。
当地的大户人家那经得起他的折腾,乖乖地服软听话,搞起了年贡,见了他总叫一声常五爷。这一来二往,常五爷的名号也就这么传开了。
开始上山那会儿,常五爷倒也过得逍遥自在,小酒喝着,小烟儿抽着,窑姐儿睡着,整个一座山雕,土皇帝。可到了清朝末年,革命四起,常五爷这帮子土匪可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不讨好了。清兵、军阀只要是见了他们就穷追猛打。
按这样下去,迟早有散伙的一天,这该怎么办呢?你别看常五爷长得五大三粗,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倒吃得很准,他见大清朝气数将尽,便打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旗号,立在了山头。
从此,这常五爷就混进了革命队伍,还第一个带头剪了辫子,以示与大清国划清界限,要与革命为伍,为民造福。这一举动被当时广西的一个张姓军阀相中了,于是收他做了小弟,在里面当了个督军。
等民国一成立,常五爷自然也就鸡犬升天,成了张大军阀的左膀右臂,当年的土匪摇身一变,竟成了政府军,被调到了海南管起了事务来。
说罢常五爷,再来说说我阿公李大利。我呢,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他老人家:倒霉,三个字,忒倒霉!我阿公早年在清朝衙门里当兵,抗过火枪土炮,下过海干过洋鬼子,也上过山打过像常五爷那样的土匪,论功绩和人品在当地那可是妇幼皆知的事儿。
可就在他幻想着前程无限好的时候,这清王朝却不争气,一下子被革了命!我阿公真恨不得买块豆腐撞死,最后不得不仰天长叹:“无力回天,生不逢时矣!”
民国刚成立那会儿,我阿公仿效文天祥,抱着誓死不喝民国水,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觉悟,带着几十号志同道合的兄弟上了山,做起了光复清国的坚贞志士。
然而,百姓却不认同,在他们眼里穿得再体面,名义再光鲜也就是一帮土匪。大清国的倒台那是顺应历史,顺应民心,阿公虽然有一腔热血却投错了主,愚了忠,结果还落下一“清朝遗妖”的骂名。
刚开始,我阿公一身正气,一上山就老早把话放了出去,说我们大清国虽然亡了,但爱国爱民的精神却没变,于是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第一绝不抢百姓的东西;第二绝不做奸杀淫虐之事;第三绝不下山抓壮丁,自愿入伍,还说总有一天大清国会光复,叫百姓们做好复国的准备。然而,这些政治思想工作对民以食为天的劳苦大众那是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见了阿公的队伍依然当土匪打。
再加上那时候年景不好,山上的食物日益短缺,一百多号弟兄可不想被这光荣的口号活活憋死,最后他们操起家伙,见谁抢谁,弄得民怨四起。三个“绝不”每一条不犯的。
最后,阿公也没了主意,只好改口说抢叛国刁民的东西那叫替天行道。好嘛!就这样,我阿公从一个大清朝的有为青年被一步步逼成了地地道道的土匪,最后竟朝着多元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武装集团、打家劫舍,挖地倒斗样样精通。有时候啊,我常常在想,阿公和常五爷同样当过土匪,命运的差别为啥就是这么大呢?
那时候,常五爷刚派到海南不久,板凳还没坐热,就想拿我阿公开刀,以此博取功名。于是,他隔三差五地带着兵上山剿匪。
阿公早年当过兵,对常五的这些下三滥的套路自然不在话下,带着弟兄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弄得常五常常摸不着北,还偶尔偷袭下山下的军部,得些补给。像这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一玩就是好些年,谁也不服谁。直到有一天,这龙家村出了一件怪事才让这两家罢手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