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綸云:《周禮》於地圖最詳。《地官·遂人》職“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此國中分圖也。《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谷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此天下總圖也。《司險》“掌九州島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而達其道路;國有故則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屬守之,唯有節者達之”,此九州島險要形勢約圖也。圖不能明,則書之,《量人》“邦國之地與天下之涂數,皆書而藏之”,鄭《注》“書地謂方圓山川之廣狹,書涂謂支湊之遠近”,此圖經也。書不能明,則說之,《土訓》“掌地道圖”,鄭《注》“說地圖九州島形勢山川所宜”,此圖說也。此篇專主兵事,與《司險》九州島之圖同,而於道里遠近,城郭大小,地形之出入相錯,纖悉具詳,自必兼用《量人》之算,《土訓》之說,誠古今地圖之要法也。竊意《管子》是篇,必附九州島之圖,惜如《山海圖經》、《元和郡縣圖志》,皆書存而圖亡耳。
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
德鈞案:《通典》卷一百五十七、《兵》十引此文無“先”字。
轘轅之險
宋本、趙本作“轘”,古本、劉本、朱本作“檈”。
尹桐陽云:轘,環也。謂地形若轅而又環曲。《元和郡縣志》引《左氏》舊《注》“轘轅關,道路險隘,凡十二曲,將去復還,故曰轘轅”。緱氏東南有轘轅道,是也。
濫車之水
陳奐云:“濫”當讀為漸。《詩·衛風》“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漸,漬也。“漸車”與“濡軌”同義。“濡”亦漸也。上云“轘轅之險”,言地之高遠。此云“漸車之水”,言地之淺近。
張佩綸云:“車”當為“軌”。《爾雅》“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釋名》“水正出曰濫泉,濫,銜也,如人口有所銜,口闿則見也”,“側出曰氿泉,氿,軌也,流狹而長如車軌也”。《說文》“濫,泛也,一曰濡上及下也。《詩》曰‘澤沸濫泉’”。“氿,水厓枯土也。《爾雅》曰‘水醮曰氿’”。《廠部》“厬,仄出泉也,讀若軌”,與今《爾雅》“氿泉”及“水醮曰厬”,正互易。《爾雅音義》,厬亦作□。案《詩·大東》“有冽氿泉”,《采菽》、《瞻印》“□沸檻泉”,《大東、采菽傳》、《瞻印箋》,並同《爾雅》。知濫氿本字,檻軌借字也。許氿厬,同音互誤耳。《詩》之借“檻”為“濫”,猶《管》之借“軌”為“氿”也。許以“氿”“厬”同音通借耳。(段《注》從《爾雅》,嚴鐵橋、王菉友從《說文》,茲從郝《爾雅》說。)
尹桐陽云:《前漢書·鼌錯傳》作“漸車”。
林圃案:《意林》引《士維》“歷繞輪之沙,趾跡高下不可論”。
苴草林木蒲葦之所茂
王念孫云:苴(采古反),亦草也,語之轉耳。字或作“蘆”,《廣雅》曰“蘆,草也”。《呂氏春秋·貴生篇》“其土苴以治天下”,高《注》曰“苴,草薊也”。(“草薊”即“草芥”,今本“薊”訛作“蒯”,辨見《呂氏春秋》。)《逸周書·大聚篇》曰“陂溝道路,藂苴邱墳”,《靈樞經·癰篇》曰“草蘆不成,五谷不殖”。草謂之苴,故枯草亦謂之苴。《楚辭·九章》“草苴比而不芳”,王《注》曰“生曰草,枯曰苴”,是也。苴草、林木、蒲葦,皆兩字平列。尹《注》非。
名邑廢邑
張佩綸云:“名邑”當作“名都”,《國策》“不如賂之以一名都”。
困殖之地
孫星衍云:杜牧《孫子注》引“困”作“園”,謂“園地可種殖者”,或古□(洪氏《義證》所寫如此,戴氏《校正》引寫作□)(囿)字之省。尹《注》非。
張佩綸云:“困殖”當為“固植”,《周禮·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若造都邑,則治其固與其守法。凡國都之竟,有溝樹之固。郊亦如之”。《司險》“掌九州島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為阻固,皆有守禁而達其道路。國有故,則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屬守之。惟有節者達之”。
沫若案:疑本作“困阻之地”,“困阻”猶困隘也。
地形之出入相錯者盡藏之
張文虎云:“藏”疑“識”字之誤。
張佩綸云:“盡”上當奪“必”字,“盡”當作“書”,《量人》“書而藏之”,是其證。涉上“必盡知之”而誤。
然後可以行軍襲邑舉錯知先後不失地利
古本無“地”字,劉本、朱本同,宋本、趙本有“地”字。
安井衡云:古本無“地”字。
尹桐陽云:《孫子·軍爭》“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杜牧《注》引“凡兵主者”至此云云,其文略異。
沫若案:杜牧所引無“行軍襲邑,舉錯知先後”九字。
此地圖之常也
張佩綸云:《通典·兵》十引“凡兵主者”至“地圖之常也”,“盡藏之”句節“之”字,馀與今本同。
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有私行用貨財供給軍之求索
張佩綸云:“不敢蔽賢有私行”為句,言當論功行賞,不敢蔽賢能,有私意。原《注》非。
沫若案:當以“不敢蔽賢有私”為句,“行用貨財”為句。“行用”猶動用或移用。
相室之任也
張佩綸云:《漢書·五行志》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記》曰“不當華而華,易大夫;不當實而實,易相室”。顏師古曰“‘相室’猶言相國,謂宰相也。合韻,故言‘相室’。(沫若案:言‘夫’與‘華’韻,‘室’與‘實’韻。)‘相室’者相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