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
世界上存在超辣菜肴是理所当然的吗?
伦理学虽然是思考人应该怎样生活的学问,但人的存在也是多种多样的。本书的读者,大概是来自世界各地想要对伦理学一探究竟的人。
例如,我们看看日本的饮食文化。传统的日式饮食基本没有以辣椒为主要调料的料理。但是,在料理中经常使用辣椒的饮食文化在地球上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如朝鲜半岛、中国部分地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印度、非洲大陆的大多数国家等。对日本人来说“超辣料理”“民族特色料理”比较稀少,但常吃这种“稀少”料理的人口数量比吃日式料理的人要多得多。
小知识
文化人类学:也称作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主要是对非西洋的、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社会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不同于自己民族的文化的理解来探究人类和社会本质的一门学科。
接受差异的宽容度很重要
无论是人还是文化都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对多样性的重视。应该重视多样性,这也是不容许多样性存在的时期遗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纵观历史上的屠杀,大都是由有着绝对信念的“不宽容的”掌权者造成的。他们缺乏认同多样性的“宽容度”。
认同多样性,首先要允许文化存在差异。我们一般会认为在吃饭时打嗝儿这种行为很不雅,有些文化却会觉得“不打嗝儿难道是没吃饱?”因此,强制要求吃饭不准打嗝儿也是不妥当的。
如此多的文化差异,会让属于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们觉得怪异。但是,通过这些文化认同,能够防止不良结局的发生。
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接受文化的多样性,不主张特定文化的绝对优越性,尊重各类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知识会告诉我们,人类的各种文化如何富有多样性,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事情有多么重要。
但是,如果在此过分强调各种文化的相对重要性,甚至发展到“文化间的优劣全都不存在”的地步,那便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这是一种被称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思考方式。
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也就是说,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文化间的绝对优劣”。
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比较,分出孰优孰劣的想法确实是无稽之谈。虽然对文化保持热爱是好的,但如果由此产生“我们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的想法,那岂不是太偏激狭隘了吗?我们也难以想象,历经岁月的洗礼孕育而出的各种文化之间会出现明显的优劣差异。
如果真正主张文化相对主义,那么假如某种文化就算用活人祭祀,也无法对其进行批判。
传说《三国志》英杰诸葛孔明用来代替活人祭祀所使用的人头形糕点是馒头的起源。这样的故事被当作美谈流传开来,本身就证明了活人祭祀的残暴。
此外,古装剧中被逮捕的坏人会遭受各种严刑逼供。坏人是没有人权的。或者说,古代原本就是一个没有普遍的人权概念的时代。惩恶扬善题材的古装剧看着比较有趣,但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代,恐怕会违反法律吧。严刑拷打是绝对不允许的,仅凭这一点,这样的文化就应该被批判。
小知识
萨丕尔—沃夫假说:这是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和本杰明·沃夫(benjamin lee whorf,1897—1941)所提出的语言学的假说。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认识在根本上受到其母语的制约,想要跨越语言的差异做到普遍翻译是不可能的,认识通常停留在各语言间相对的部分。
主张价值观时的礼仪是什么?
类似这样,世界上有明确的作为绝对价值应该普遍实现的规范。如果规范是相对主义,我们将无法主张这样的绝对价值。
我们需要重视人类的多样性,需要具有认同文化间相对独立的宽容心,绝不可用暴力手段强迫压制特定价值。虽说如此,但也不能过于重视文化的独立性而陷入文化相对主义中去。
伦理规范本应当作为普遍的比较妥当的“绝对价值”来主张。但是,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绝对的价值观,毫无商谈余地地强迫别人去认同。不单方面地强加于人,并在对话中主张其妥当性,这才是讨论伦理时应有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