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追寻丢失的精神:当代文艺热点对话及评析 §花开时节说芳菲——读贺捷生散文集《索玛花开的时节》

1935年11月1日,当在湘西担负牵制国民党军主力的红二、六军团从前方传来胜利捷报的时候,在湘西桑植军团留守处,一个幼小的生命伴着胜利的炮声诞生了,她就是一代元戎贺龙的长女。因这个女孩诞生在烽火岁月的胜利捷报中,红二、六军团的首长们便给孩子起名叫捷生,意喻她是在祝贺胜利的捷报中诞生的。此后,这个襁褓中的红军后代便在父母的马背上、怀抱里走完了长征,经历了烽火连天的岁月,经受了无数艰难困苦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后,贺捷生成长为共和国的一名女将军,并且是一位历史研究的专家。人们大多知道,贺捷生是贺龙的女儿,是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但更多的人认识她,却是通过她的一篇又一篇流畅隽永的散文作品,通过她作品中的感人故事了解她的。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名为《索玛花开的时节》的新书,便是她近年的部分佳作。

收入这本散文集中的作品,多为报刊所发,且其中大多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她与这两家报纸还有一段特别的故事。作为散文作家的贺捷生,她对文学的喜爱,始于中学时代,或许是颠沛流离的少年生活,或许她那非同寻常的特别经历,她早在湘西被寄养的日子便萌生了要当作家的夙愿。然而,在她后来考大学报北大文科时,父亲贺龙却不太同意。在政治风云中搏杀了多半生的贺龙希望爱女能学个理工科,学成了直接服务苍生,效力人追寻丢失民。可贺捷生执意要报文科,并立志要当作家。无可奈何的父亲拗不过女儿,勉强同意时撂下了一句话:那好吧,我同意你学文,希望你写的文章能有一天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这样的中央报纸上。这或许是父亲的一句赌气话,却是贺龙发自内心的一个最高要求。因为在这位开国元勋看来,这些大报是至为神圣的地方。有一天能在传达党的声音的报纸上看到自己女儿写的文章,作为一名将军他也感到几分欣慰。然而,贺捷生此后真正的职业是一名历史学家,写作不过是业余爱好。1975年,当她的第一篇文章真正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时候,父亲早已辞别人世。记得那一天,正是父亲的冤案平反昭雪一周年的纪念日,贺捷生怀揣刊载她文章的那份《人民日报》,来到八宝山父亲灵前,她边燃烧边报告九泉下的父亲:你对女儿的期望实现了。她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祭奠和思念。从此,她笔耕不辍,且不断有佳作斩获,如今创作颇丰,已经是一名硕果累累的优秀作家了。这本《索玛花开的时节》,是她创作的小结,也是她对父亲的汇报。

熟悉贺捷生的人都知道,这位生于名门,长于帅府的女作家,人们对她的印象,更多的是和蔼可亲、平实善良和平易近人的品格。一方面,因战乱原因,她在幼年时代离开了延安,别却了父母,被寄养在了湘西别人家里生活,自然少了生身父母呵护的种种温暖。新中国成立后,贺捷生虽然有机会回到父辈身边,但很快又备尝了父辈因一系列政治运动而遭受的迫害之苦,特别是“文革”的动乱年代,她因被诬为“狗崽子”而饱受虐待。父辈的“光环”,将门的出身,那种荣耀和辉煌,对她来说,更多的记忆包含着五味杂陈的苦涩。然而,这样一个红军的后代,血脉里奔涌的毕竟是一代元戎的血液,传承的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所以,不管遭受多少不公正的对待,也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她始终忠诚不移,信念不变。正直、勇敢、仗义执言是她与生俱来的品格;朴实、真诚、与人为善是她人生信奉的准则。她的人生中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在那个慑于“***”的高压、人人自危的年代,她曾为父亲的彻底平反及其追悼会的举办,秉笔上书***主席、周恩来总理,矛头直指“***”的阴谋,其酣畅动情的文字以及感人肺腑的陈述,曾经让晚年的***潸然落泪。还有,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日子,她曾经秘密收集“***”破坏文艺发展的罪状,并联合文艺界几位知名人士,再次上书***和已经重新出山的***,全面反映了全国文艺的真实状况,把错误批判电影《创业》以及文坛“没有散文、没有小说”的情况,设法让***主席知道,并最终促成了***关于电影《创业》的重要批示,从而让中国大地吹来文艺春天的第一缕春风,为中国文艺形势向健康方向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位与中国当代一些政治事件关联紧密的女性,平常却很少谈及自己的事,因为在她看来,比起父辈南征北战的经历,她的这些和平年代的平凡小事不足挂齿。只有当我们阅读她的这些散文时,对她的人生经历才有了更多的了解,才会感受到她那份发自心底的真诚,那份对事业对人民的真爱,那种对信仰对理想的执著坚守;才能看到她那炽热、忠诚而又柔软的内心世界。

文品乃人品的写照。《索玛花开的时节》虽篇章不多,却是一个女共产党人关于理想、关于信仰的思考实录,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一颗激情澎湃的跳动的心,可以领略一代元戎的后代那宽阔的精神视野。如今,就在此书出版的日子,经历过苦难和辉煌的女将军,已迈入74岁的年华,论年龄,她本是我的长辈,但我仍习惯沿用对她的大众称呼:“贺大姐”,因为她眉宇之间,不仅留住了那似乎永不消逝的青春,而且她的文字,永远保持了只有年轻人才有的那种蓬勃的青春朝气。在祝贺她的新作问世时,也祝贺这位为人敬重的大姐,用手中之笔,留下更多更动人的篇章,因为她的每篇文章,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都是至为感人的“当事者说”。

(原载于2009年12月15日《解放军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