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追寻丢失的精神:当代文艺热点对话及评析 §一位将军关于治军和人生的思考——读宋清渭将军回忆录《岁月纪实》

读《岁月纪实》,跟着老将军宋清渭上将的脚印,从上世纪20年代,我们一路走来,其间,有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画卷,有气吞山河的解放战争史诗,有声震寰宇的建国礼炮,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前进发展的隆隆足音。当然,也包括许多年来起伏跌宕的政治风云,作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读这些风雨岁月的纪实,更有一种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比之战争环境硝烟炮火的征战日子,近几十年来政治斗争的风风雨雨,更能见证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的磊落人格和道德风范。

可以这么说,宋清渭将军的回忆录,与其说是一个人的人生回忆,倒不如更准确地说,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印证了我们的前辈身上所体现的建军史上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时下,老将军的回忆录出版过不少,作为对革命历史财富的挖掘,这些回忆录的出版,无疑通过个体的人生回忆,大大丰富了党和军队历史的宝库。但也毋庸置疑,由于有些作品叙事的琐碎和写法的过于抽象,往往不能吸引读者,因此,读者对回忆录的阅读兴趣在日渐减弱。然而,我不能不说,宋清渭将军的这部《岁月纪实》,捧读在手,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深切感受。我几乎是用了夏天休假的连续七天时间,细细品读了这部45万字极具思想政治意义又可读性极强的浩浩长卷。

说它可读性强,是因为作者善于在叙事中说理,在具象中阐述抽象的问题。在每一个看似抽象的题目下,作者都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去叙述。因此,那些看似抽象的问题,就显得生动活泼,可触可感,让人读之过目不忘。比如,作者写自己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虽然仅用两章十三节,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却写得真实生动。济南战役、淮海决战、战上海、攻福州,这些著名的战役战斗,作者都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平凡故事加以叙述,其间无丝毫的夸张和粉饰,却使革命战争年代的动人画卷跃然纸上。特别是作者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体验,是通过许多具体小事逐渐理解深刻并成为自觉行动的。比如尊干爱兵,听起来好像是习以为常的口号,但作者对它的深刻理解,是通过一件平凡小事开始的。那是解放济南时,一位老资格的副班长战后把房东的一个被单卷走了,身为指导员的宋清渭非常气愤,下令关了这个副班长三天禁闭。三天以后,这个副班长就是坚决不出禁闭室,原因是指导员关禁闭没有按照规定请示营里,是一言堂。这件事让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让战士遵守纪律,干部首先要带头。不让战士做的事,自己首先别做。尊干爱兵,干部首先要做好样子。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回忆录中俯拾皆是,正是这样一些故事,使回忆录显得丰富生动,且具体翔实,所以读起来就像读文学故事一样轻松,就如同听一位耄耋老者与你在促膝交谈,在向你讲述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

说它可懂性极强,还在于作者在写作中力避概念化的叙述,尽量把自己内心的深刻体验如实地加以表述,特别是关于军队建设的思考,这里既有胜利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作者都如实地记述下来。应该说,这是一部优秀军事领导人对军队建设一种极其认真的思考。这些年,有战争经历的老同志写的回忆录很多,但其中也确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作者习惯粉饰自己的军旅人生,只写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一页,回避自己走麦城的挫折和失误,好像从战士起自己就是一个所向披靡的英雄。而在这样一些史料的叙述中,往往缺少提纲挈领的思辨性内容,因此无法给人更深刻的启示。宋清渭将军的这部《岁月纪实》不是这样,他既写自己成功的经验,更注重写自己的一些失误。其重要的特点是重在通过如实地记述历史给人以思考。作者的军旅生涯是从人民军队的基础——士兵做起的,指导员、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直至大军区政委这样的高层领导职务,经历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等我军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战斗。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的新时期,作者都关注着军队建设。他的思考,应该说对人民军队的现在和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他毕竟是身在其中的领导者,对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都有着自身的深刻体验。这样的一种思考,属于作者自己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有着自己独立的特点。当然,这种思考之所以成为经验,有许多是建立在总结一些失误的基础上的。而记述失误,作为一位老将军写自己的军旅人生,是需要勇气的,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岁月纪实》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写成绩时,也实事求是地写了自己走麦城的教训。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身在特区部队的野战军领导,当时为了解决部队的经费问题,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经商活动,当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不得从事经商活动的规定下发后,面对军委领导同志的诘问,宋清渭不推诿,不诿过,大胆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勇于纠正错误。本来,这段经历是完全可以不写的,但作者认为从军队建设的长远大计着眼,这是历史的教训,为警示后来者,应该如实记录下来,他认为这样做对将来部队建设大有益处。所以,在众多的回忆录图书中,这是我们见到的唯一一部写到部队经商教训的书。还有在第15章《打牢部队建设的基础》中,作者对自己任大军区政委期间发生的几起震惊社会的盗枪案、以权谋私案及士兵违纪案,毫不遮掩,坚持把自己管理部队的这些教训写下来。他认为,和平时期的部队管理,对带兵人来说是个新课题,把这些教训总结记录下来,比写自己那些光彩照人一面的所谓经验更为重要。从个人来讲,这是自己的真实的人生经历,对带兵人来说,这是为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摸索经验。当然,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一名带兵的将军,他那种实事求是的磊落情怀。

《岁月纪实》的可读性强,更多地体现在政治风浪中作者展现的革命风范和高尚人格。在十年动乱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变幻的政治风云中,他始终坚持一个军队政治工作领导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精神。他认为,个人认识一时出现差错,可以承认错误,纠正错误,但不能当那种随风使舵的“墙头草”,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人品官德的底线。所以,“文革”时期在他任某集团副政委时,有人借助“九一三事件”企图给曾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定为***死党时,宋清渭在党的会议上公开“放炮”,说不能借助批林搞扩大化,更不能毫无事实根据地整人,给自己的同志罗织莫须有的罪名。后来事实证明,韩先楚是对党无比忠诚的坚定战士,许多莫须有的所谓“材料”,完全是个别人企图借助政治风云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作者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则更需要一种高尚的人格作支撑。作者从师的领导岗位,到集团军和大军区领导岗位,素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而著称,这个不同意见,不仅需要一个共产党人观察分析问题的敏锐政治眼光,更需要不计个人得失的勇气和决心。

作为一名高层领导干部,管好部队带好兵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宏阔的视野来思考更宏观的问题。在《岁月纪实》中,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谏言,为党和军队的长远建设献计献策,是十分吸引人的篇章。特别是作者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断地深入社会底层,深入基层部队调查研究,然后将调查结果条分缕析地形成意见,报告给党中央决策层作参考。他的许多意见先后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判定重大决策时采纳,从***到江泽民、***等党的领导同志,都先后单独听作者阐述过对党和军队若干重大问题的建议。以国为家,以军队建设为己任,把个人的人生命运与党和军队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作者作为一名老战上、老军人的可贵品格。

说这本书极具可读性,还在于作者在写作上的叙事风格的简明通俗上。一般来说,由领导同志特别身居高层的领导同志写书著文,很容易在语言上说官话摆官腔,因此也很容易疏离读者。宋清渭将军的这部著作显然摆脱了这些弊端。作者更多地使用通俗的生活语言,更多地用事实说话,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讲故事。举凡军队建设的历史故事,作者即信手拈来,且语言极为朴实。特别是作者在全书中极少用那些夸张的形容词和修饰语,读起来就像是“拉家常”。而所讲述的却又是治军和带兵的大道理。我想,作者用这样一种叙事风格去写书著文,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因为通过这样一种相对轻松的阅读,才更有利于读者接受作品中蕴含的大道理,才更有利于把文章中的思想理念传播开来。我想,作者这样一种为读者着想的写法,表现了一位高层领导同志高度的群众观念,这也是在更高层的意义上对人民军队建设的关心和关注。我们在领悟将军高屋建瓴的缜密论述,为他的精辟观点所感染时,也对这位饱经战争风雨,为人民军队建设呕心沥血,倾尽全部力量的老将军表示深深的敬意。

(原载于2010年3月10日《文艺报》)

索玛花,伴随着我的生命,在我的心中永远盛开……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