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拾尺集 §开开

开开是我家猫咪。已经两岁多的开开,虽然体重已经13斤,接近肥胖,但青春年少的开开跑跳起来依然很灵活。

已经习惯了婆婆妈妈的开开,每当我煮饭时,看到炒锅冒出蒸汽,开开就会急吼吼地跑来叫我,是位喜欢替我操心的婆婆猫,常常让我很感动。今天早晨,开开跑过来一声接一声地叫我,我知道是有什么事了,一看,煮的粥又扑出来了,我关火了,他才安心。每次开开做了好事,我给他的奖励就是陪他躲猫猫,我躲,他来找。或他躲,我来找。每当开开找到我,我还没来得及夸奖,他都会来个三级跳,急转身,飞奔到房间的另一头,我去找他,还没抬脚,开开已经躲在床下了,躲在床下的开开千呼万唤也不出来,我们的游戏都是以开开的胜利而告终。老公说躲猫猫本来就是猫咪的长项,我们怎么能够比过他?说的也是,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碰巧,一早在微博上又遇到两位爱猫人士,一位钢琴家,一位书法家。说起猫咪都来了兴致。那位钢琴家说:“我曾养过一只会弹钢琴的小猫,他从钢琴上踩过的旋律很有哲学意味……”那位书法家也说起他家已故猫咪的趣事,说那只猫咪看他写字时笔到砚台里,猫咪也学他的样子把一只爪子放进砚台里,他写字时,猫咪也在宣纸上走来走去,搞得纸上、桌子上、地板上都是猫咪的爪印。我问他:“这只猫咪活了多久,怎么死的?”他说:“养了24年,不是死,准确地说是圆寂,因为他生前很享福。”

“啊,是圆寂……”我突然觉得这位朋友用“圆寂”这个词对猫咪是多么妥帖!猫咪一生孤傲、清高、宽容,遇事多以容忍了之,不轻易动怒,与主人始终保持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关系,再好的主人,他也不会完全依赖主人而活着,孤独地守候着自认为满足的生之乐趣。丰子恺老先生也曾说:”猫咪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是啊,在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作家笔下,猫是一种神秘莫测而又奇妙迷人的生灵,足以勾起人们对猫的探究,引发人们思考人猫关系持久不断的热情。

时下,猫书、猫文、猫主题绘画、猫主题插画作品大量涌现,许多大作家、画家都一生爱猫、恋猫、不舍不弃,甚至成瘾成癖。从徐悲鸿到徐志摩,从梁实秋到夏衍,从杨绛到季羡林,现代画家、作家、文人学者爱猫养猫者甚众。英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艾米丽·莱辛更是从仇猫到爱猫,一生都在养猫,且以同时养数只猫为乐趣,还写下了名著《特别的猫》。猫——这种与人类关系最为亲近的动物,也频频出现在中国现代文人的笔下,作为他们日常生活和创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陈子善是一位爱猫养猫人,家里养了3只猫,讲起养猫经,可以说是滔滔不绝。而作为致力于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学者,说到现代文学史上爱猫的同好,他更是如数家珍。甚至为此收集整理文学艺术史上的此类作品,专门编辑出版了一本专著——《猫啊,猫》。现代文学史上爱猫者众多,陈子善第一个就提起了著名学者胡适。胡适曾经养过一只名叫“狮子”的猫。1931年11月19日,著名诗人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同年12月14日,胡适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一首诗悼念挚友的文章,名字就叫《狮子》,而这首诗最后有一个注,“狮子是志摩住在我家时最喜欢的猫”。通过写猫来表达胡适对好朋友徐志摩的怀念,这首诗也拉开了陈子善关于猫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喜欢猫的故事,还有喜欢猫的徐志摩,1930年6月,徐志摩曾经创作了散文《一个诗人》,用“诗人”来形容自己喜欢的猫。同样喜欢猫的是画家徐悲鸿。众所周知,徐悲鸿擅长画马。而在马之外,他画得最多的就是猫。陈子善在书中展示了一幅徐悲鸿猫作品图片,这幅画是送给徐志摩的,有趣的是,这张作品上的题跋揭示了两位艺术家之间的一段轶事。题跋中说:“志摩多次恋爱,今爱及猫,鄙人写邻家黑白猫与之,而去其爪,自夸其有道忠也。”这幅画创作于1930年,此前,徐志摩和徐悲鸿曾经因对西方印象派绘画持不同看法而发生分歧,甚至在杂志上展开论战,而这幅画了去爪猫的画正是表现了徐悲鸿向徐志摩伸出的友谊之手,表达重归于好之意。还有冰心、小思、朱氏三姐妹都是爱猫人士……

文学史上,像胡适、徐志摩、徐悲鸿一样爱猫的人还有很多,写猫画猫的人,也很多。陈子善根据现代文人与猫的关系,把他们分成了三大类。一种是爱猫的人,一种是仇猫的人,还有一种是先爱猫、后仇猫的人。爱猫者如郑振铎先生、丰子恺先生等大多公开发表文章,表达对猫的深厚感情。更有小说《玄武门之变》的作者宋云彬,在自己的文章中开门见山地写:“我平生最喜欢猫。”而仇猫者也大有人在,更是对猫口诛笔伐,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喜欢猫,认为猫有媚态。他写过小说《兔与猫》,这篇小说发表以后有人就说“鲁迅是不喜欢猫的”,鲁迅接下来又写了一篇《狗、猫、鼠》,把这几种动物的关系作为了一番梳理,再次确认“对,你们批评我,说我不喜欢猫,我就是不喜欢猫。”第三类先仇猫后爱猫的,典型是老舍,老舍先生先是仇猫的,他写过一个长篇《猫城记》,用猫来象征“贪、狠、刁、坏”。但是解放以后老舍又写了一篇散文《猫》,这篇文章对猫的评价发生了180度的转弯,基本上是全盘肯定。

当人遇上猫会发生什么呢?围绕猫与人的关系生发出很多隽永的故事。陈子善说,宋云彬曾经记述过一个故事,他在上海闸北的家里曾经养过一只猫,“一二八”上海事变,全家躲到英租界去了,什么东西都没有拿。等到两个多月以后战事平静下来,宋云彬回去搬东西,发现这只猫仍然守在那里,这让宋云彬非常感动,他想象不出两个月来这只黑猫是怎么在战火中存活过来的。

夏衍先生非常喜欢猫。“文革”当中他被隔离审查,他养的一只老黄猫也不知去向。“文革”后期夏衍出狱回到家里,这只猫突然出现了,像心有灵犀一样,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此时这只猫已经非常衰老。夏衍抱着它,跟主人相对无言,第二天这只老猫就去世了。后来两位作家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这件感人的事情。对于文人来说,养猫也常常成为他们反省自身的契机,从猫身上,他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钱永强先生认为养猫的过程就是一个猫的主人受教育的过程。作家朱天心写书《猎人们》强调:“本书写给不喜欢猫和不了解猫的人。”

猫总会给深陷战乱、穷困、喧嚣、浮躁、困顿之中的人们一些自省和他省的思考和顿悟……就像一位女性猫作者所说:“我们女人的心多柔软啊,女人天生就是猫咪的好朋友,好母亲。在这个遍地污浊的世界中,我们有时候不能面对,不忍睁开眼睛,我们自知柔弱的肩头担不起什么大义,我们想要自洁,要在一双清澈的眸子中寻找到信任、真诚和依赖,抱起他,我们的宝贝,和他说话,凝视,承诺,永远在一起。”

亲爱的开开猫,怕我睡过头,你每天早晨到我床边催我早起。怕我寂寞,你常在我腿边蹭来蹭去。怕我累坏眼睛,你挡住电脑屏幕,一脸满不在乎。我们也说话,凝视,承诺,有时,也相对无语。我们坚守着各自本真的世界,我们守护着各自的生之情趣,面对这个我们并不太满意的世界,我懂你时,是不是你也懂了我?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永远在一起?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