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时代高素质党员干部三十六种能力 十三 社会治理能力

社会治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中国治理理念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形成了以民为本、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以孝治天下、勤俭治国等富有特色的治理理念,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养分。在现代社会,社会治理能力主要是指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这对领导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强治理意识、提高治理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各种危机和挑战,赢得发展主动权。

(一)新时代“中国之治”谱写新篇章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模式,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经过70多年的奋斗,尤其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治理经验和制度成果。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我们也通过完善国家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竭力避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中国治理制度和中国治理道路,越发迸发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国之治”的本质特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都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再一次有力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再一次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之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乱象频发,民粹主义、逆全球化趋势、种族歧视、恐怖袭击、金融危机等问题不断发生甚至恶化,西方治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中国和平稳定发展,迅速崛起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之乱和中国大治的强烈对比,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成功和“中国之制”的优越。“中国之治”在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实现。

(二)法治安天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切实信仰和尊重法律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法律制度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基础。法律不是立在广场上的雕塑,也不是摆在书架上的花瓶。作为治国之重器,法律一旦健全完善,必将成为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和保障。没有法律,特别是没有良法,善治就等于空谈。历史早就证明,良法是治国之道、管理之道、兴盛之道。青年时代的***同志就提倡良法,他在中学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中,大力赞扬中国历史的改革者,说:“商鞅之法,良法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审判法西斯战犯的时候,盟国都高举良法的大旗,以“恶法非法”的正确理论,有力批驳了以罪犯应执行本国法律而开战的谬论,粉碎了他们逃避法律审判的阴谋。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党是政治组织,党规党纪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共产党员的底线;宪法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公民的底线。领导干部是国家权力的主要执行者,地位十分特殊,如果放松了党内的管理,就容易出现“破窗效应”,出现“人大于法”“以权压法”的乱象。必须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注重衔接协调,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与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把权力关进党纪国法的笼子,运用党纪国法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三)德治润人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分别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于首位,这说明德是做人、做事、齐家、治国的基础。道德历来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道德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干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用党风引领政风社风民风,使整个社会正气充盈、和谐安定。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儒家治国理政历来强调“以德治国”,把德治作为治理的重要手段,周公力主“惟听用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德治工作,多次强调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治国理政,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人们的道德面貌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往往更能发挥根本作用。德治之所以能起到治本的作用,是因为它能使人树立羞耻心;一旦人皆知羞耻,国家治理就不难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整个社会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只有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以德治国,“厚德载物”,不断增强道德定力,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使治理更有效。政德兴,则政权安;政德衰,则政权乱。领导干部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必须明大德,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面对大是大非旗帜鲜明,面对风浪考验无所畏惧,面对各种诱惑立场坚定;必须守公德,牢记初心和使命,践行为民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必须严私德,强化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永葆清廉本色。同时,要坚持以德化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培育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带头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

(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高治理能力,制度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作用。但是,没有有效的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能。领导干部必须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形成制度执行的示范效应,让法规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发挥作用。有制才有治,善制才善治。制度是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证。做好领导工作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支撑,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落地生根发挥实效,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制度意识,形成更加完善完备的制度,切实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应对各类风险,不断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能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和提高按法规制度办事的自觉。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带头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以党章为主体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以宪法为主体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熟知制度内容,领会制度精神,认识制度价值,自觉尊崇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落实执行责任,严格执行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防止硬约束变成“橡皮筋”、“长效”变成“无效”。要把监督贯穿于制度执行全过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制度体系落到实处。

(五)切实推动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这种新的社会治理体制,与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强调社会治理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政府、社会、公众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思想淬炼是灵魂。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与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贯通起来,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贯通起来,全面准确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学出坚定信仰,学出对党忠诚,学出政治自觉,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政治历练是根本。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素质。要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自觉加强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斗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践锻炼是保障。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治理能力是在一线长期实践锻炼中砥砺而成的。基层工作距离群众最近、困难矛盾最集中,治理工作难度很大,既是锻炼平台,也是检验舞台。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重点工作、本职岗位中经风雨、见世面,在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磨砺中壮筋骨、长才干,练就敢于担当、百折不挠的性格,发展成擅长治理社会、善于推动改革发展的能人。专业训练是支撑。专业化培养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提升专业素质是党员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要着力培育制度思维、法治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学习掌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路措施和办法,深刻把握治理规律与特点,加强现代管理、现代科技、现代金融、城乡规划建设等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补齐基层治理短板,不断增强“八大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