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1】,杳杳【2】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3】横。
荒村生断霭【4】,古寺【5】语流莺【6】。
旧业【7】遥清渭【8】,沉思忽自惊。
作者简介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北宋政治家,封莱国公。其善诗能文,现存有《寇莱公集》。
注释
【1】引望:远望。
【2】杳杳:深远。
【3】尽日:整天。
【4】断霭:时有时无、忽散忽聚的烟气。
【5】古寺:一作“深树”。
【6】流莺:婉转的莺鸣。
【7】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8】清渭:指渭水。
诗词大意
我登上高楼,朝远处眺望,远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平野里,水边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条孤零零的渡船整日横躺在那里。
远处的荒村冒出缕缕轻烟,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我想起了远在渭水的家乡,从思乡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得一惊。
经典赏析
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写由见闻而思归。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颈联写抬眼所见。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得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一“惊”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全诗紧密扣题,回环照应,且对仗工稳,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文化链接
无楼台相公
处士魏野与寇准交好,他作诗称赞寇准:“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据说寇准刚刚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那么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无楼台相公”呢?
原来,寇准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当时寇准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准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他明白了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地挥霍是不应该的,于是从此改掉了这个毛病,至死都保持着勤俭朴素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