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
敕勒川【1】,阴山【2】下。
天似穹庐【3】,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4】牛羊。
注释
【1】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古一带。
【2】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3】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4】见:同“现”,呈现。
诗词大意
敕勒族居住的平川在阴山脚下,天幕像圆顶毡帐一样,笼罩着辽阔草原的四面八方。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辽阔的草原绿茫茫,风儿吹过草儿低,现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经典赏析
这首古代民歌反映的是阴山一带祖国山川的壮丽景色和敕勒族的游牧生活,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描绘了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的草原画卷。
民歌的开头两句交代了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草原的背景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极言景象之壮阔。“天苍苍,野茫茫”,运用叠词的形式,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全诗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风格雄浑朴实,语言朴素,在写景之中饱含着对祖国山川深深的热爱之情。
文化链接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歌词有的用汉语,有的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以《敕勒歌》最为著名。
歌词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如《陇头歌词》),有的反映爱情婚姻生活(如《捉搦歌》),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
北朝民歌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