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4】新【5】。
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6】。
淑气【7】催黄鸟【8】,晴光转绿【9】。
忽闻歌故调【10】,归思欲沾巾。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河南巩县(今巩义西南)。唐代诗人,是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注释
【1】和:指以诗相酬答。
【2】晋陵:地名,今江苏常州。
【3】陆丞:陆元方,曾任晋陵县丞。
【4】物候:景物随季节变化的征象。
【5】新:发生变化。
【6】梅柳度江春:意思是春色已经渡过长江,大江南北,春光满眼。
【7】淑气:和暖的天气。
【8】黄鸟:黄莺。
【9】□:蕨类植物。
【10】故调:指陆丞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诗词大意
只有那远离故乡外出做官的人,才会被时令节物触动。黎明时彩霞伴着太阳从海上升起,春光里梅树柳树染绿了江北。
和暖的天气催促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照亮了绿□。忽然听到你在吟唱古朴的曲调,引起我的归思情怀,使我泪沾衣襟。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首联说只有离乡宦游的人,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偏”字用得特别工巧,形象地表现出新春来临时宦游人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惊。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出”“度”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的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动静结合的春景图。诗人在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思乡之情。尾联用“忽闻”,表示意外听到了陆丞的诗,却勾动了自己的乡愁,这既点明了诗的意旨,又点出了和诗的情调,使全篇结构严谨。
文化链接
大自然的语言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季节性变化的现象。例如,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等,动物的始鸣、繁育、迁徙、蛰眠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初冻、终霜、终雪、解冻等。人们把这些现象称为物候。物候已成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物候知识化作谚语在广泛流传。例如:布谷布谷,赶快种谷;柿发芽,种棉花;柳絮扬,种高粱;小燕来,催撒秧,小燕去,米汤香……物候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也是“大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