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2】白云间,
一片孤城【3】万仞【4】山。
羌笛【5】何须怨杨柳【6】,
春风不度【7】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唐代诗人。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传世之作仅六首,《凉州词》《登鹳雀楼》为其代表作。
注释
【1】凉州词:唐代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孤零零的戍边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古代的歌曲《折杨柳》,此曲常表现离别时的忧伤之情。
【7】度:越过。
诗词大意
远望黄河的源头,好像和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何必用羌笛吹那哀怨的《折杨柳》曲,春风从不会越过荒凉的玉门关。
经典赏析
这首诗写边塞苍凉雄浑的景象。第一句写远望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中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接着写玉门关在群山中孤独寂寞地耸立,就在此时,《折杨柳》的笛声响起,它如泣如诉,令人心碎,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末句水到渠成地写边地苦寒,蕴含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同情戍边将士的心情,也暗含了批评当权者不关心戍边将士之意。不过,这首诗写得悲壮苍凉,没有丝毫衰萎颓唐的情调,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文化链接
玉门关
有学者认为,虽然世人一般认为玉门关是汉代设立,但是汉代的许多地名源自先秦,所以玉门关的名字,很可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秦汉人不过是沿用先秦的玉门之名,最迟在商代,昆仑山的和田玉已经输入中原,中国人很早就熟悉昆仑山的和田玉和输入玉石的通道了。
据《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兵下河西,开辟了丝绸之路。元封四年(前107),“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这是史书中关于玉门关的第一次记载。现在的汉玉门关遗址,俗称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其城垣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匈奴是古代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诞生在今天的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一带。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匈奴已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强大的匈奴政权不断地侵扰汉王朝边境,不但对西汉王朝构成威胁,而且切断了西域同内地的联系,因此,反击匈奴的战争势在必行。元朔四年(前127)、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先后下令三次向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彻底击败了匈奴贵族,河西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王朝的版图。为了稳定政权,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武帝先后在河西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敦煌是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自敦煌出玉门关、阳关则直通西域,入玉门关、阳关则交连内地,自汉以来,内地与西域的交通无不取道于此。自魏晋以来,玉门关、阳关便频繁地出现在中国文人的诗词歌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