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①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②簪彩胜③?整整④韶华⑤,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⑥。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⑦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⑧。
注释
①戊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②椒盘:盛有椒的盘子。
③彩胜: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
④整整:人名,词人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词人以之代表自己家中的年轻人。
⑤韶华:青春年华。
⑥借问:询问。
⑦花期:花开的日期。暗指词人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⑧无凭准:靠不住。
诗词大意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在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彩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来怨恨。
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经典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当年正月初一恰逢立春之日,辛弃疾家的少男少女们欢乐异常,欢度春节,喜迎立春。
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力主抗金的辛弃疾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被弹劾离官闲居也已经五年有余。但辛弃疾却时刻不忘国事,常思收复失地,因而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了这首小词。
在这首词中,人们庆立春的热闹与词人的忧伤形成对比,词人借春天花期未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与人生未来的忧虑。词中所谓的“花期”,是辛弃疾时刻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全词通篇比兴深婉,含而不露,将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表达得十分深沉感人。
文化链接
贴窗花
贴窗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以此来装点环境,渲染气氛,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窗花是传统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的发展与延伸。无论题材、表现手法、剪刻技艺,窗花在剪纸艺术中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窗花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写意和夸张手法将人们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节日更显得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