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翃
春城①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②斜。
日暮汉宫③传蜡烛④,
轻烟散入五侯⑤家。
作者简介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著有《韩君平诗集》。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蜡烛。
⑤五侯:汉成帝时,王皇后的五个兄弟均被封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诗词大意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经典赏析
诗的一、二句写白昼,三、四句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除了皇宫,贵戚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全诗以“飞花”“柳斜”“日暮”“轻烟”组成一幅春天黄昏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严肃的政治内容被隐藏于轻盈优美的意境之中,足见诗人艺术手段之高妙,这也是这首诗广为流传的原因。
文化链接
寒食节简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第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一天初为节日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