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木兰花令

【宋】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①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②,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③不似高阳④傲。促席⑤雍容⑥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⑦醉倒。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注释

①公庭民讼:指百姓到官府告状。

②春台:代指游览胜地。

③平原:《史记·平原君列传》载,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这里代指好客的主人。

④高阳:指秦汉之际的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乡(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其人好读书,家贫落魄,县中呼为狂生。

⑤促席:座席靠近。

⑥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礼,态度和蔼。

⑦拚(pàn):就是豁出去,毫不顾惜自己的意思。

诗词大意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百姓到官府告状的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中十里之内成了神仙也为之迷惑的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

好客的主人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那样无礼傲慢。和客人坐在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有个客人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宁愿醉倒在地也要尽兴喝酒。

经典赏析

上阕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和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下阕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尽情享受着与宾朋打成一片的乐趣。在欢快的宴席上,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宾客形象,而把欢乐之情霎时推到高潮。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余音袅袅。

文化链接

元宵节挂花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世界上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们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听说后,就如头上响了一记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灯笼、点爆竹、放烟花,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只见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花灯、燃放烟花来纪念这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