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②万家,
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
马踏春泥半是花。
作者简介
窦巩(772或773—831或832),字友封,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唐代诗人。善五言诗,性温雅,平居与人言不出口,时号“嗫嚅翁”。其所著诗见《窦氏联珠集》。
注释
①宇文籍:诗人的一位友人。
②见:通“现”,显露。
诗词大意
水面上薄烟散去,显露出岸边许多户人家,春风吹拂,万千柳条随风飘拂。河堤上,只有我一人独自纵马游览,无人相伴,马蹄踏着路上的春泥,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经典赏析
此诗描绘了襄阳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退去,才露出岸边许多户人家。一个“见”字,十分生动。“东风吹柳”“马踏春泥”,非常传神。“马踏春泥半是花”点明季节,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写出了春天的可爱。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文化链接
寒食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相传介子推母子是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的,连那棵柳树也被烧焦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柳树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走到重新焕发出生命力的柳树前,珍爱地折了一根柳枝,编成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柳叶。另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