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苏木满常山 四十五、暖心窝

入职六年,苏木感觉又回到了初登讲台、初执教鞭的时候。

预备铃一响,她就站起来整理着装,走到教室门口深吸一口气,再走进去,就有可能看到在教室的最后面班级黑板报下端然坐着学校的某位或者某几位领导。

如果用到多媒体她会更早一点进教室,让班上专管一体机钥匙的同学打开一体机,插上u盘调出课件,回头,黑板报下还是会有那些头头,甚至被孙燕说成是“不管学校内部事务”的蒋校长都来了。

组里的教研活动自不消说,开学第二周她就打了头阵。

脸上没有笑容的王校长翻着她的教案说:“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较好地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让人有压迫感的蒋校长说:“还要更活泼一点,他们是初中孩子嘛。”

教务主任说:“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高。”

教研组长和同行说:“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有一天她下课后,看到王校长在翻看她批改的作业,见了她,依然无笑,但是按了一下她的肩膀,触觉温暖有力。

苏木松了口气:这一关算过了,她可以留下来了。

最具挑战性的还是学生管理这一块。孙燕说得对,每天都在跟这帮熊孩子斗智斗勇。以前她在梓城一高,学生都是经过中考淘过一遍的、考上重点高中的“乖娃娃”,她一个任务下去,他们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她只管帮助他们怎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现在的重中之重是怎么端正这帮熊孩子的学习态度。她又是在中途接的班,是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各种矛盾汇聚的八年级,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和喜好,会把她和原来的老师比较,所以怎么才能让他们接受她、喜欢她也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诚如孙燕所说,只要肯学习,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这样的忙忙碌碌着,她没有空闲时间去伤心感怀了,也算幸事一桩。

又到一个星期六,在食堂吃过饭后,孙燕约她一起到林大刚的老家去,“反正你都是一个人,去欣赏一下我们北方的农村风光吧!”

她俩就在楼下等着林大刚和他的弟弟林小刚来接。

“小刚是我们这儿一家军工企业的技术工。”孙燕说。

不一会儿,林小刚开着一辆长安面包车来了。他们跳下车,苏木发现兄弟俩都是小麦色皮肤,脸的上半部分一样,下半部分不一样,小刚的个子稍高些。

“美女老师好哇!”

小刚朝她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露出一口炫白的牙齿,像个小太阳。

车子先上高速,再走乡村道。一路上都是小刚的声音,哇啦哇啦,和他沉静的哥哥完全不同。苏木眼望车窗外和南国不同的景致,时不时被他逗笑一回。

此时正是农村收获玉米的时候,到处一派农忙景象。苏木看到了在老家农村没见过的收割机。

车子在小院门前停下来,孙燕就大步流星地进去了。

“别看我嫂子是大城市来的,干起活儿来一样溜!”

小刚走在苏木身边,自豪地说。

“她干什么都厉害。”苏木赞叹。真的,来到这里,她从孙燕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林家父母正坐在院子里剥玉米壳,见来了客人,忙起身端茶倒水,招呼她坐。苏木看着他们淳朴热情的样子,就想起了在农村的大伯和伯母,还有苏慧,但愿她和姐夫能够在重新开始后一直幸福下去。

孙燕端颗小板凳坐下来,拿起一个胖胖的玉米三两下就把壳撕下来了。那份麻利劲儿,苏木真不敢相信出自她那双从小养尊处优的纤纤玉手。

这个活儿苏木也干过,但是可没她那么熟练。她刚刚理清楚一个玉米上的壳和须须,孙燕已经开始第三个了。

真的,只要你肯学,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的,更何况,这都是简单劳动。

孙燕和林母唠着家常,说些闲话。母亲慈祥地看着她,满满都是喜爱。

再看林大刚看向孙燕的眼里,那份深情与宠爱,比这头顶的天空还要深邃和宽广。他提起水壶倒了一杯水递给孙燕,看着孙燕喝下后,自己才再倒一杯。两人相互凝视的眼里和微笑里,浓浓地流泻着此生不渝。

幸福就像阳光,温暖着每个人。

“像我这种单身狗,已经遭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小刚在苏木耳边轻声说。

苏木笑起来,想到自己和陆常山的那些甜蜜时光,又默默地忧伤。

“小刚哥,你回来了!”

小院门口忽然走进一个姑娘来。一头拉得直直的中长发自然地披垂在肩头,眉毛精心修饰过,粘了两片假睫毛,画着眼影,脸上扑了一层劣质的粉底和腮红。身段还算苗条,穿着一条长到膝盖以上的印花裙子,踩着黄色高跟鞋。莲步轻移时,飘出一股廉价香水味。

林母欠了欠身,招呼她:“小丽呀,坐!”

林父则沉下脸去,看都不看她。

大刚和孙燕看了她一眼,低头各忙各事。

小刚到底回应了她一声:“你来干什么?”

小丽自己掇了一把椅子在他身边坐下,娇嗔道:“我加你微信你都不理我,回来了也不通知一声,好过分耶!”

苏木听她嗲声嗲气说起港台腔,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你不是看到我了吗?”小刚淡着脸色,一双眼都在手里的玉米上。

“晚上我们去镇上的ktv唱歌,好不好嘛?”小丽嘟起嘴,摇着他的胳膊。

林父响亮地咳嗽了一声。

小刚站起来:“我送你出去。”

小丽不情不愿地跟着起身,想要去拉小刚的手没拉到,垂着头出去了。

孙燕“噗嗤”一声笑起来:“这个小丽,每次小刚一回来她就来了,消息倒还灵通。”

大刚一本正经地点点头:“我看她挺执着的。”

林母虎下脸,不高兴道:“二十好几的人了,也不干点正事,去浙江打工没找到一分钱。说是要等着嫁个有钱人,有钱人哪会要她?眼看岁数大了,就来缠着小刚。”

孙燕说道:“她也没有坏心眼。小刚要是喜欢的话,也成啊。”

“她那个姐姐,十天前吧,又离了。没个定性!”

苏木好奇道:“农村离婚也多吗?”

林母点头:“是啊!一个二个的。这个社会怎么了?”

“一句话,好吃懒做的太多!”林父神情严肃道。

小刚一会儿就回来了,也没说什么。

孙燕拉着苏木和林母一起做饭。林母大概是想到她二人是南方人,要做白米饭,苏木就说:“不用客气的,阿姨。我还想尝尝你们的家乡味儿呢!”

于是做了蒸饺。林母自己和面擀饺皮,把饺子放在玉米的壳上蒸,锅盖揭开时一股浓浓的清香。那饺子个儿大饱满,苏木看得眼馋。

“咱这儿的农村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就是蔬菜少了些。”孙燕说。

“我看过《舌尖上的中国》里放的那些北方食品,就是没尝过,现在终于有机会吃到了,挺好的。”苏木咬了一口饺子,觉得还不错,就是个儿太大,吃不了几个就饱了。

小刚憨憨地看着她笑,说道:“明天妈妈做野菜团子,那才是美味。”

饭后天色已暗,小刚带着苏木在农田原野上转了一圈。闻着初秋时节泥土的气息,苏木的心都是暖的。

“我嫂子刚来的时候跟你一样兴奋,过不了多久就厌了。”小刚说。

“不是厌,是习以为常。”

“她只是偶尔回来一趟,当然啥都新鲜。要真住在这儿的话,那滋味才不好受。”

苏木笑他:“她做得很好啊,怎么你反而对她没信心?”

“我说的是实话,这与她的努力和信心没关系。”

苏木仰头看天,空中一轮半圆月,洒下万点银辉,她感叹道:“我又相信爱情了!”

二人回到林家小院,只见大刚和孙燕依偎着坐在院里的枣子树下,浓情蜜意,喁喁私语。

月色如水,庭阶寂寂,树影婆娑,人儿呢哝,一副绝美的剪影。苏木看得痴了。

“有些人越爱越深,有些人越爱越淡,你说是为什么?”小刚低低地说。

苏木想了一下,回答道:“可能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和人心的变化吧,我想。”

“不。是因为心胸的包容度和相互的理解。”

苏木笑了:“怎么说?”

小刚的眼睛闪着光:“我父母这辈子没在我们面前吵过一次架,因为他们只看到对方的优点,忽略了对方的缺点。也许,对方的缺点都变成了小可爱了吧,呵呵!真希望我哥他们也这样一直幸福下去。”

苏木想起白天那个小丽来,问他:“那你呢?怎么没去陪小丽唱歌?”

小刚竟害羞起来,摸了摸头,但月色下的眼眸却是坚定的:“我又不喜欢她。我喜欢嫂子那样的。”

苏木了然:“确实,孙燕的性格特别好。祝你好运!”

第二天回到云城,兄弟俩送苏木和孙燕回到公寓,临走前,小刚憨笑着对苏木说:“那个,苏老师,可以加你微信吗?”

“可以,但是我不玩哦。”

她说的是事实。她的新微信里现在只有所教班级的家校联系群,朋友圈也只得学校的老师,而且她从不在上面刷动态,只是偶尔看看别人发过来的文章,然后她再转发出去。

小刚有些失望:“那……qq?”

“我也不玩。真的没时间。”

小刚只好尴尬地笑着离开。

临睡前,苏木又把那本影集拿出来,看着陆常山英俊的脸,心底无限想念:也许,他和陈雅欣开始了吧?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