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变废为宝李振东 §3.缘何关注李振东

缘何关注李振东神州历来多英雄,大都源自百姓中:千难勇跨激壮志,万险化夷增豪情……津门贫窭农家子,脱颖而出势如虹——独辟蹊径创伟业,变废为宝李振东!

华夏北方收获的金秋,望长空,天高云淡,清风送爽;看大地,沃野无垠,稻菽滚浪……在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天津市津南区继泰村,每当曙光初照之时,总有一个头戴鲜红安全帽,上穿猩红工作褂,下着藏蓝劳动裤,脚蹬黢黑牛鼻子布鞋的身材偏高、胖瘦适度的中年壮汉,挺胸昂首、雄姿英发、大步流星地行进于村边河畔那岸柳成行、绿树掩映的沥青路上。及至近前端详:他白里透红圆脸上的炯炯双眸,形象地彰显着他农民淳朴中的睿智和果敢;那开口即带坦诚微笑的风趣言谈,生动地诠释着他谦和秉性赢来的旺盛人气,以及由此营造所处环境的和谐氛围!他每天迎着晨曦自市内家中驱车而来,先是到他创办的院洁葳蕤、花果满枝的花园式锻造厂新盖的办公楼里,手脚麻利地迅即换上同所有员工别无二致的工作服,再奔厂西三百米、废钢堆积数层楼高的物回公司料场巡视、检查。在提前及时而准确地掌握了生产进展实况后,待各部门员工一上班,他就和颜悦色地具体指出上日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对当天工作的要求。然后,他才开始按计划进行新一天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他这孜孜矻矻、身先士卒的敬业精神和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年年月月、风霜雨雪,从不间断,常见他的路人艳羡,熟谙他的乡亲赞叹!

您道此君何人?他就是高中毕业回村,曾种玉米、插稻秧、赶大车、当队长、跑业务、任厂长,最后,从世人鄙夷的“喝破烂儿”起家的本书主人公李振东——他怀着一颗如唐朝哲人李欣所说“男儿立身须自强”的勃勃雄心,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筚路蓝缕、餐风饮露地外出闯荡,广交朋友,经过漫漫23年的艰苦历练,在改革开放的惠风春雨中,独辟蹊径,终获成功:他创建的天津市继泰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因求真务实地合法经营、坚持不渝地恪守诚信而声名鹊起,其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也日渐发展壮大、年上层楼,如今,有员工近200人,占地160多亩;2006年,销售废钢11.3万吨,销售额高达2.4亿元,预计2007年,还可各增长30%以上;尤应一提的是,该公司还被跻身世界同行四强、单规模雄踞全球之冠的国营大企业天津钢管集团公司,连续四年授予全市最大的“废钢供应基地”,而作为“继泰物回”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雄师谋帅李振东,也屡屡受到“钢管公司”的表扬并让其在有关会上介绍经验,同时,他还荣膺津南区优秀党员佳称和“五一”劳动奖章!

那么,李振东创建和统领的“继泰物回”经营废钢这个行业,究竟有何理论根据、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我国的国情。在我们上初中时,地理课上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对了,实际情况是:我国是一个“幅员广、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度。正鑑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才一直强调和坚持“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而将废物收集起来,有效地利用和再生,即变废为宝,则既节约、又增产,是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善莫大焉”之举!早在49年前的1958年7月7日,我们敬爱的***总理,就在题词中高瞻远瞩地明确要求:“全国商业部门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应该向社会学习,抓紧废物利用这一环节,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把工农商学兵联成一片,密切协作,为全面地发展生产服务,以便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改造社会的任务。”跨入21世纪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时俱进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又适时地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的观点,还把它提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的高度去认识和施实。***总理在2007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代会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品”。

何谓循环经济?科学的表述是“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这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长期从事“物回业”的佼佼者、党员农民李振东,就恰是具体落实中央“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一个先进典型,因此,他的举动,理应大力提倡;这个典型,值得广为宣传!

有人可能不解地问:“书名中‘废’和‘宝’的内涵是什么?李振东又是如何使其发生巨变的?”本书中所说的“废”,特指废旧钢铁。各地区、各部门,乃至各单位、各家庭等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废旧钢铁,这些占地闲置的废品,经风吹雨打,日渐锈蚀,不但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李振东“继泰物回”的业务,就是把散置于各处的这些“废”收购进来,经过挑选、加工、整理后,再集中销售给中国石油套管生产基地——简称“大无缝”的现代化大型冶金企业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生产原料。这里的“宝”,是专指用上述废钢铁生产出国际一流的各种优质钢管。投产于20世纪90年代的天津钢管集团公司,属于资金、资源和科技密集型企业,拥有当今世界上优良的工艺技术装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管材生产基地。该公司历经十余年的不懈奋斗,已由当初生产单一无缝钢管产品的专业厂,发展壮大为如今集无缝钢管、不锈钢管、钛合金、海绵铁、铜线杆、彩板、铝线等多种冶金产品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在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规划的第一步“三个一百”的奋斗目标后,又挺胸昂首地奋然驶上快车道,年年都有突破、创佳绩。在2007年,为促进更好更快发展,钢管集团延长产业链,在相关领域内适度多元发展;大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以科技优势支撑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搞好新项目建设。到2008年,要实现第二步“三个三百”,即300万吨钢、300万吨材、300亿元销售收入的发展目标。天津钢管公司的建成、投产、达产,加速了我国石油套管生产的进程,产品覆盖全国24个陆地油田及部分海上油田,石油套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而且,其主要产品,已出口到美国、中东、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废钢再生的这种俏销的高科技优质产品,难道还不是“宝”么!

行文至此,读者朋友也许会问:“你一个外地来的区政府公务员,同生长于斯的李振东素昧平生,又无任何工作联系,那你是缘何结识、关注并采写他的呢?”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05年8月29日午饭后,当我精读完当日的《人民日报》后,又把一同送来的津南区委的机关报《津南时讯》浏览一下,就随手放在了客厅的茶几儿上。当我在书房伏案写作时,我那党员人事干部的爱人吴秀莉,蹑着脚走进屋,悄声对我讲:“今天的《津南时讯》报你看了吗?”

“简单看了看。”

“报上有条新闻:一个私营企业的农民厂长,主动拿出一万元钱,资助考上大学的特困生——很感人!”

我惊喜地“啊”了一声,说:“没注意呀!你拿报来我细看看。”

当我捧读了《民营企业援手相助,贫门学子走进大学》为题的消息后,心潮起伏,思绪翩翩:“这来自普通农民的致富惠及老乡亲的义举,生动而具体地表明了现代农民企业家的高尚情怀,也彰显了利为民谋、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而作为以采写先进典型、弘扬浩然正气为己任的党员作家,理应抓住线索,顺藤摸瓜,通过实地考察,剖析其思想内涵,归纳其闪光言行,顺理成章,公诸于世,催人奋进!”

于是,在国庆56周年长假期间,我按预约走访了继泰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华、支委谢金智和高相发,又同报上指名表扬的继泰锻造厂厂长李振轩倾心访谈。他们众口一词地讲:“报上所登,完全属实。需要说明的是:这义举背后的策划、指挥和出资的无名英雄是李振东,他争做好事,从不张扬,所以,最应该也最值得表扬的是他!”

平时憨厚寡言的李振轩,此刻却话语滔滔:“振东是我四哥,是我们整个大家庭的顶梁柱,也是我们企业的一把手。我厂帮贫助学之举,虽是由我出面办的,但全是我四哥的主意。”接着他就详细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继泰锻造厂的本村职工的儿子考上大学后,因家人长期有病、生活窘迫而难以入学,振东获悉后,就慨然拿出一万元现金,以厂的名义,让我送去;为在全村树起尊师重教之风,他还指令写了两张同样内容的大字《喜报》,分别贴在厂内和村的显眼处:“我厂职工韩同志之子,是今年全村唯一考取大学本科者,特奖励10000元,以示祝贺!为倡导和鼓励青少年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今后,凡是我厂员工子女考上大学本科的,一律奖励10000元;考上区、市重点高中的,奖励5000元。”落款是“天津市继泰锻造厂”。

这非同寻常的《喜报》一贴出,在仅有600多人的偏僻小村里,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水,訇然激起倏地扩散开去的潋滟波花——村民们先睹为快,喜语声声……李振轩说得生动感人,在场的村官儿们也都心折首肯地讲述着李振东那一个个帮村解难、为民谋利的典型事例。当谈到他人心所向的雄厚群众基础时,组织委员高相发说:“在支部大会讨论李振东预备党员转正时,不但全体一致通过,而且大家不约而同地三次长时间鼓掌,对他入党表示由衷地欢迎和热烈地祝贺!”

我暗忖:“这样坚持多年做好事的先进人物,怎么从未见人报道过?”

能写会算又善于察颜观色的支委谢金智,显然是看出了我的不解,就说:“振东不愿出头露面,一直保持低调,所以,他的事迹,外人从来不知!今天我们拜托您:敬请深入详实采访、重点宣传宣传李振东的业绩?”

我心驰神往地聆听着、思考着我尚未谋面的那个李振东——此时的我,就像个长年跋涉在多彩生活原野的“探矿者”,现在突然发现了李振东这个优质的“富矿”,其异乎寻常的欣慰和振奋,简直难以言表!

为了进一步了解李振东,在我深入广大村民和企业员工中座谈时,又得到了很多世人知者甚少的鲜活材料。他们都畅所欲言地各抒己见:“我们谁有困难找到李总,他都有求必应,他为俺们做的好事啊,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全村215户中,绝大多数都得到过振东这样或那样的帮助!”

听了群众对李振东的由衷评价,我禁不住想起了“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专门做好事的雷锋,并进而使我联想起20世纪的伟人***,1940年1月15日于延安,在中共中央为我党元老吴玉章举办60华诞庆祝会上讲的一段世人耳熟能详之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同时指出:“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67年来,这段曾经且仍在继续教育和激励着亿万国人的经典名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作为对在23年艰苦创业中,一直坚持为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做好事的本书主人公李振东的评价,应当也是名副其实、恰如其分的!

班固在《汉书》中写道:“百闻不如一见。”随着我对李振东了解的增多和加深,我就心慕手追地愈加想见到他,看他给我的直觉究竟是怎样的。

人和人之间,由于性格、知识、追求等诸多方面的接近或相同,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亲近的情感或叫缘分,这是事实。这正如以擅长律绝、构思精密、极富文采著称的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所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果然,我刚同李振东一握手,就倏然眼睛一亮:他因日夜操劳而早生华发的平头,衬着那发自内心的融融笑意,给我以朴素、自然、真诚、大方之感;他闪动着智慧灵光的慈眉善目,加之那清朗动听的句句言谈,令我心怡神悦、顿感亲切——社会阅历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个秀外慧中、勇谋兼备的农村英才!

当我同他进行多次倾心畅叙之后,才日渐洞悉了他的打拼人生经历和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对他敬佩有加,也自然而然地与之成了心照神交、无话不说的知己。当谈到人生的看法时,李振东卓有见解地说:“我总以为: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崇高的境界,奉献是党性强且成熟的表现,奉献也是美的释放、爱的渲染,奉献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点燃,以其光和热,去照耀与温暖他人——奉献是展示时代风采、构建可敬可歌的时代精神的可贵之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我尽己所能,努力去做!”

听,这个新时代的农民党员,讲得是何等精彩啊!

从大量访谈内容中,我归纳出李振东说的五个方面:“勤学覃思,性情豁达,心理和谐,总有目标,不懈攀登”。我请他用他认为最简洁的语言,阐述一下他对这五句话的主要观点——这对一般企业家来说,实在是不好应答的难题,可他却颔首浅笑地稍加思索,就说了他根据平时学习书报、独立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而得出的一些准确有深度的看法:“我是最喜欢上学的,但因客观原因,我未能迈进大学门槛,一直引为今生憾事,因此我在工作后,经常坚持读书、看报和向社会学习,以补己‘先天’之不足;我坚信多想出智慧,思路出成果——当然这‘思’不是凭空瞎想,而是有理有据、结合实际、科学地去想。我记得北大著名教授林语堂说过:‘思维即是财富’,我好多成功的思路和举措,都是通过深思熟虑而取得的。说到性情,我崇尚‘性格决定命运’这句格言。过去人们总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其智商较高;如今,科学家的结论是:成功的优势在情商出众,而性格则是构成情商框架的主体。我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只有互讲诚信、彼此合作,方可安身立命、成就功业。而要做到这样,性格则起着决定作用。积极的性格,诸如认真、勤奋、拼干、乐观、沉着、刚毅、果敢、大度、慷慨、坦诚、谦虚和热情,无疑会使人更有关爱心和进取心,更具人格魅力和竞争实力,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上佳的连心桥、强磁铁、黏合剂。有了上述认识,我就比较随和、宽容和豁达,我尊重别人,大家也都愿同我打交道。说到和谐,我特别重视心理和谐,这是因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我怀着博爱之心、友善之心对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学别人的长处,从不争名夺利。我把金钱和个人荣誉看得很淡,一直处于‘知足长乐’也就是心理和谐之中——这样,自己轻松,他人高兴,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关于‘目标’和‘攀登’我是这样看:目标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无目标者,就像无舵的船,永远达不到胜利的彼岸。只有在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奋力登攀的过程中,才能调动沉睡在心中的那些优异、独特的品质,也才能锻炼和造就自己。对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很深的。23年前,我两手空空地独自在西青区收废品时,我就想:‘一定要态度和蔼、薄利多收,尽快站住脚跟!’一年兑现后,我又给自己提出‘要开辟新收购点’的目标;当在几个区陆续增建新点并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后,我又对各点进行调整,主要集中到现在的地方来,购置了设备,规范了管理,成立了公司;今年我又提出更高目标,并决定购进一台2000多万元、目前天津尚无的大型废钢剪切设备——正是在实现一个个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平添了动力,得到了磨练,增长了才干!”

听了李振东这源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高论,我深受启迪,获益匪浅,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同时,他有种无形而又金贵的魅力在悄然吸引着我。一个人的魅力来自哪里?笔者认为:人格是魅力的前提,知识是魅力的根基,感情是魅力的血脉,思想是魅力的精髓,形象是魅力的光环,业绩是魅力的主体。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其魅力,主要是由党性修养、道德情操、知识水平、工作艺术、真情实感、群众观点、表率作用等构成的。多年来,李振东以有口皆碑的嘉言懿行,印证了他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优秀党员企业家!

英国有句名言:“人格的魅力在于心灵,心灵之美在于善行”;古巴的这句警句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行善累积功德的人,就是伟人”——诚哉斯言,李振东不就是眼前的事例么!他那寓伟大于平凡的真善美的心灵、言谈及其敬业和奉献的亮闪闪、铁铮铮的功绩,都早已铭刻于广大员工和村民心中!

现在应该水到渠成地概括回答《缘何关注李振东》这个问题了。我之所以特别关注李振东,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他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尤其近20多年的创业征程,正是中国大有作为农民的一个典型缩影和优秀代表。他既有着一般农民朴质无华的诚信品格和老黄牛般地埋头实干作风,又有他走向成功的独特胆识、战略和战术。

二是,在李振东身上,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国农民的可贵精神,这就是艰苦奋斗、永不服输、开创伟业、与时俱进的奋发向上精神。试想,他从当初两手空空、只身满处收破烂儿,一步一步地发展到而今名闻遐迩的“继泰物回”,需要经受多少磨难和艰辛啊!

三是,李振东用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继承和弘扬着“知恩感恩,滴水涌泉”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孝父母、敬兄姐、爱弟弟、忠朋友、睦乡邻,对所有曾经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他的人,他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真诚回报。倘若人人都有了这种知恩感恩的美德,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互帮会更普遍,感情会更融洽,社会也会更和谐!

四是,作为新时代农民党员的李振东,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长期教育和熏陶,他自觉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他的一贯言行,是同孔夫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三国时期的贤达之士王肃“独贵独富,君子耻之”以及我们的***总书记“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观点完全吻合、一脉相承的。在党的强国富民政策的滋养中,当他靠智慧和拼干,日渐取得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之后,他既没有鸣锣收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更不是鼠目寸光、小富即安、坐享清福,而是在精心谋划下步更快发展的同时,心里始终装着全体员工和父老乡亲,只要他得知谁家有急难之事,就立马前往,直至帮其渡过难关——他这长期的义举,正是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躬身实践!

群众的眼是尺子心是秤,对人的评价最公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李振东每每听到大家的由衷赞语时,他总是习以为常地坦然一笑,说:“这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劳动、工作和老少爷儿们的大力支持,哪有我们今天的‘继泰物回’?因此,我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暂时困难者,是我理所应当的份内之事!我常寻思:干企业固然是为合法赚钱,但应把所赚的钱,用到最该用的地方,除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不断增加员工收入外,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即尽最大努力主动援助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才是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微薄之力,我也才感到心安理得!在我们心齐气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应乐于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少索取、多奉献!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是:一滴露珠可以滋润一片花瓣,一缕阳光可以照亮一个角落,一抹微笑可以温暖一颗心灵。那么,我助人的那几百、数千乃至上万元资金或实用的物质,一定能排解那迫在眉睫的危难,摈除那全家人忧愁的眼神,拨开笼罩在颗颗心上的阴霾,从而使他们轻松、快乐起来——我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才有了理应去做、持之以恒的那一桩桩小小的义举!”

就这样,我在深受教育和感动之中,日夜兼程地一气写成了万字报告文学《变废为宝李振东》,很快即在天津市唯一的官方农村刊物、由中共天津市农工委和天津市农委主办的《天津市农村》2006年第11期上发表;当年12月,又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报告文学汇编《凯歌阵阵》书上刊登,社会影响好且广!此后,我不断接到津、京编辑和良友的电话,他们在鼓励我的同时,还都不谋而合地郑重建议:请把“行业典型,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嘉言懿行”的现代农民企业家李振东的业绩,单独成书出版,这不但完全符合我们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大策和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而且对推动循环经济广泛、深入地发展,特别是对倡导诚信之风、密切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最初我以为朋友们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未在意;后来,建议的人多了,有的挚友甚至三次对我谈及此事,这才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于是在2007年春节后,我特意深入“继泰”,集中50多天时间,同60多人畅谈,在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后,经缜密分析、归纳、写出详细内容提纲,先后三次专程赴京,同有关同志商谈、研究,取得了一直意见,就开始独在书房整理笔记,历览书报,寂然凝虑,聚精会神地撰写书稿,脱稿后,又反复修改,精心打造——岁月有情,春华秋实:从3月初至9月中旬,在振东伉俪等全家人和诸多好友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爱人的具体帮助中,历经20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这就有了本书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