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年12月23日,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广大农村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尤为突出。从1980年起,党中央连年颁发的几个一号文件,为我国农村的深入改革,制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大大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津南区继泰村当然也不例外。全村由原来的3个生产队,改为8个联产承包组,经群众选举,李振东担任了组长。一年后,实行联产承包到户,组即解体,从此结束了中国农村集体种养的模式,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而为农村面貌的巨变和各种人才的涌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拓了广阔天地,李振东就是脱颖而出的一个!
1981年底,村领导同志让振东到村办塑料编织袋厂去跑业务,即推销产品。当时,在社员们天天干活的农村,业务员是令人羡慕的工作,社会上有这样的顺口溜:“方向盘,业务员,白大褂,售货员——不受大累有吃穿!”但作为首次走向市场、涉足企业领域的李振东来说,应从何做起呢?他根据所能得到的对编织袋需求的市场信息,单枪匹马地在竞争激烈的销售战场上驰骋,他提着个装有本厂编织袋样品和介绍信的人造革黑书包,先是在附近津、京、冀一带使用编织袋的化肥、水泥、化工等企业推销产品,后来又北上内蒙、南下河南、西进山西、东征山东,天天“快马加鞭未下鞍”地南征北战。那可真像人们说的,走千山万水,受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都是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思维敏捷又态度谦逊的振东,一到有关工厂的供应科,他敲门就进,先是彬彬有礼地递上介绍信,然后就拿出样品,微笑着,要言不烦地讲解产品的性能、特点、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往往有这种情况:对此司空见惯的供应人员,先是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就被津郊来的这个精明、英俊又热诚的小伙子给说服了,最后,多数人都会欣然应诺:“好吧,我们可以进货!”
于是,初出茅庐的业务员李振东,一次次地马到成功、出师捷报,这个村办厂的经济效益,也就逐月提高!
李振东跑业务的显著效果,在厂内和全村尽人皆知,为充分肯定和进一步鼓励他本人、同时也为激发大家多为村集体做贡献,有一天,当振东从河南新乡回厂报销时,正值村党支部书记在场,他对厂长和会计讲:“无论是办事情或跑业务,你们都不如李振东,将来他会创大业、成大器的,总有一天,你们都得听他的。”他话题一转,又说眼前,“为了给厂里多销货、多创收,我村要来个特殊规定:今后,李振东外出的一切票据和合理开支,都要实报实销!”
李振东的业务员工作,在给村里赢得很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经受了风雨,见识了世面,得到了锻炼,结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为他日后独立创业和跨越发展,积累了对外交往的丰富经验,打下了为人处事的诚信基础。
宋朝叶绍翁有寓意深邃、为人传颂的著名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若以此比喻英才的凸现,那是最恰当不过了。到一年后的82年底,经先任辛庄镇党委书记、后当津南区企经委主任的元以栋建议,筹建村办继泰锻造厂。村党支部认真研究,决定派崭露头角的李振东前去担纲创办。他靠诚信的为人、实干的作风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尽日穷夜地在厂拼搏,仅用一年时间,即从无到有地使继泰锻造厂正常生产。厂有员工20多人,一天三班干,大家心齐气盛,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村干部一看,李振东果然挺有组织能力和创业精神,就在1983年底,调他到刚刚创建、困难重重、尚未投产的村办制梭厂,去出谋划策,尽快促其开工生产。然而,一个企业的产品必须确保质量,并适合市场的需求才会有生命力。直到李振东来厂前,这个初建的村办制梭厂,还一直没生产出过合格的产品,市场的需求量,也是个未知数。振东带着样品,曾亲自到国家指定点济南国棉三厂,去做梭的实验,但一直未获成功。振东暗忖:“这个村办厂,事先缺乏周密的市场调研,上的比较盲目,没办的必要,更无发展前途——我不应在此贻误锦瑟年华,而要自谋创业新途!”
一天,振东和姓魏的同事,到西青区杨柳青镇去买制梭的配件,午饭后闲聊,俩人对厂的看法和未来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更坚定了振东勇闯市场、自我创业的决心!
他离开村办厂去干什么、机遇在哪里又等待何时呢?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应该说:机遇,随时随地都存在,但她只光顾苦学、拼干的有志者;而对那些满足现状、不求进取、遇难而退之人,则不屑一顾——留心、细心又多谋善断的李振东,正是属于前者。
早在李振东创办继泰锻造厂时,有一天,他到天津特钢厂买钢锭,在供应科门前,亲眼看见从河北省开着“北京130”汽车来交废钢的一位青年农民,废钢约有三、四吨重,交这一车可净赚150元,而他这个村办厂厂长的月工资,才只有寥寥80元——悬殊是如此之大!当时,他虽然心动,但看“继泰”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虑及集体利益,就未离厂。而现在情况已不同以往:一是制梭厂面临夭折的窘境——不久就真的夭折了;二是国家提倡和鼓励个人创业。李振东想到这些,就兴致勃发地断然自语:“独立创业,正当其时!搞物资回收,使资源再生,利国利民,大有可为——对,我就搞物回!”
李振东冷静地想定之后,就在1984年4月底,向村党支部谈了离厂的想法,得到了批准。“五一”放假后,他正式向村领导提出辞职,白手起家地干起了他心仪已久却又极其艰辛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
在哪里设收购点最佳?振东经过实地考察和缜密分析,决定在具有市区和农村两个优势的城乡结合部设点。他通过亲戚,在西青区李七庄村,找了一块近2亩的闲置空地,作为自力更生地创业基地,起名叫“津西废品收购站”,地的年租金600元,到年底再交。那里只有一间简陋的旧房,房内有张桌子和一个最简易的单人床铺。他没有多少投资,只花几十元买了台收废品的旧磅,把收购站牌子在路边地上一竖,就悄然开张了。当时他什么都收,有废报纸、空酒瓶、旧轮胎等。刚办时,他父亲给他记帐,因为这里条件差,苦又累,几个月后,振东就让父亲回家了。五弟振峰帮他干了两、三年,即在本区唐庄子自己干了,干黄之后,振东又帮他起照,在河西区复兴门设收购点,直至而今。七弟振轩大专一毕业即来此;后来,他大哥振明的长子李凤群,初中毕业后,也来帮助振东干。
他仨省吃俭用,生活简单,弄了个煤球炉子自己做饭。由于他们说话和气,分量实在,价格合理,又是现收现结帐,卖主都很满意,他们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即客户阗门。在收购的各种废品中,其数量以废旧钢铁为最多,分量也最重。这时,善于筹谋和应变的振东想:“如果今后我不再收别的,而是专门收购废钢铁,不就像从河北省来的那个青年农民一样,专营废钢了嘛!我要是比他再进一步,将所收废钢分成几类,明码标价,既好算帐,也易管理;集中送交时,我也可分门别类去送,人家也好检验和定价,这对双方都有益——好,就这么办!”
他分类收的废钢多了,就在当地村里雇辆大马车,一车拉2吨多,送到天津玛钢厂交售,每车来回运费12元,送完一趟一清帐,车主都愿前来。
李振东的精心谋划、热情服务和诚信经营,使这个津南人来此创办的“津西废品收购站”越办越红火,当年底,仅7个月的时间,纯收入即达万元,使这个公认的精明干练,但却经济拮据的李振东,一下子成了令人歆羡和人们刻意追求的“万元户”!此后,该站的收购量与日俱增,经济效益也逐月提升!
然而,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直路,办企业也不会一帆风顺。初试锋芒的李振东,因不懂这收购行业的规定,在两年后,被当地公安部门把收购来的废钢没收了。从此,他才了解到:在收购废旧钢铁上,公安局有严格的禁收规定,如,铜等有色金属、路上井盖、公交站牌、公路隔离物,通讯、铁路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等,都在禁止收购之列;凡是怀疑其为销赃物的,收时要有其单位证明信和本人身份证,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李振东恍然大悟,他开始注重对内部进行整顿,加强管理:首先组织员工进行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准确掌握具体内容,逐项认真付诸实施;又办理了“废旧金属收购许可证”;严格实行对废旧金属来源、种类、客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等详细的收购登记制度,并对可疑人员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他把这些当成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一丝不苟地主动办好!
李振东雷厉风行地采取的这些规范、过硬的举措,很快大见成效,成了全市同行业的佼佼者,受到了公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多次表扬,并把没收他的废钢,原数奉还。他们还以李振东为先进典型,经常对其他干物回的人讲:“不知者不怪;你偶然在无意中犯点儿小错,也可谅解。关键的是,要知错必改,快改,彻底改!在具体执行收购废钢的政策、规定上,绝不能唯利是图地明知故犯,更不能利欲熏心地危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而应该奉公守法地照章办事,合法经营,这才能做到生财有道。李振东在这方面,就做得既主动又规范,很值得大家效仿!李振东这个人对上对下都负责,守法可靠讲诚信,不让谁干收购废钢,也得让他干!”
社会上和想向他学习的同行,不断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秘笈,每当此时,李振东习惯地谦逊笑笑,总是用最简明、最浅显的话作答:“老实做人,厚道办事!”
当人家再请他详细谈谈时,他就说:“没别的啦,就这八个字——这是我一辈子为人处事的守则。”
“那是谁教你坚持这么做,并习惯成自然地形成你的秉性和品格的呢?”人家追问。
他思维缜密、用语准确地表达心声:“是我的长辈和老师的教诲,再加上我的学习、独立思考和认真实践而日渐形成的!”
李振东那一个个为群众称道的实际例子,具体而生动地诠释了他上述成功秘笈的八字答话。
实例一。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当李振东刚起床要刷牙时,看见在收购站旁的路边,停着一辆装满废钢的“金蛙牌”农用汽车,在萧飒的秋风中,方向盘前和车厢里的废钢上,各坐着一个身裹破旧军大衣的男子。他一问方知,这对来自河北省大城县的高氏父子,家里急需用钱,为尽快交货、结帐,他们特赶夜路前来,此刻正等待收购站人上班。振东一听,牙也未刷,把杯一放,赶忙关切地说:“太辛苦你们了——对不起,让你俩久等啦!把车开过来吧,咱马上过磅,立时结帐!”
他帮助卸完车、过完磅,把钱如数付给他们后,亲热地说:“你们又累、又困、又冷、又饿,快到前边早点部吃了饭再走吧——可别空着肚子起程啊!”
“谢谢,谢谢老板!你心眼儿可太好啦!往后啊,不光我家要来你这儿交货,我们还要动员和说服其他同行,也都到你这儿来交!”那位父亲很是感动地说。
后来,那里果然又新增了几个前来交货的客户。
实例二。有一天,从大港区沙井子乡来了个开拖拉机交废钢的不识字的赵姓老农,当他过完磅、拿着票去领钱时,会计把票上写得不太清楚的2.3吨,错按2.2吨付了他钱。等事后票、钱仔细核对时,才发现多出了相当于0.1吨废钢的现金。当李振东知此情况后,毅然决然地讲:“咱绝不能亏待客户!有他的电话吗?要是有,马上把实情告诉他;要没有,他下次来交货时,再补给他;如果他不再来了,这钱要拿出来单存,以后想办法交给他——不该要的钱,咱是一分也不能要,多要了,就一定得退回去!”
一周后,那位赵同志又来交废钢,当会计说明原委、表示歉意、并把那105元补给他时,那位不善言谈的憨厚老农,因喜出望外而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啧啧赞叹:“哎呀、哎呀!真料不到,你们这么为俺着想!”
此后,他逢人就实话实说,弄得好多人都知道这事儿。
事例三。在西青区公安局,有个经常与李振东在业务上打交道的专管员薛同志,他认真负责、坚持原则,李振东遵纪守法、老实厚道,彼此配合默契,关系很好。当薛同志身患绝症病逝后,为帮助料理后事,李振东在他家忙活了三天,以后又为其家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知情者无不对振东仁厚助人的优秀品质大加称颂:“振东不光为赚钱,更重情义!”
“他可不是惟利是图的实用主义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信可交之人:他对朋友,人在,关系好;人不在了,一次次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家人排解一个个难题——这才真正能体现他高尚的内心世界哪!”
公安局换成与振东打交道的别的专管员以后,彼此的关系仍然很融洽。他深有感受地说:“不接触振东不知道,一打交道就忘不了:他事事总为公家想,条条要求都做得好!”
前来交废钢的客户们,一谈到李振东,也都各抒己见:“他虽然是老板,可他平易近人,待我们像哥儿们兄弟一样亲热,因此,只要我们到这儿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愿到别处去交货了!”
“可不是嘛!他的人格魅力就像无形的磁铁,无论是谁,只要一接近他,就会被紧紧地吸引住!”
正因如此,李振东的信誉愈来愈高,经济效益也与日俱增,他的收购站,真像过去一副对联写的那样:“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到1987年底之后的数年间,当他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用滚雪球的方式拥有一定的资金之后,就陆续创建了河西区洪泽路和长城宾馆收购站,河北区靖江道和红星路收购站,河东区程林庄路、张贵庄路、大桥道和向阳楼收购站,南开区雅安道收购站,北辰区宜兴埠收购站,还有津南区的双桥、葛沽、北闸口收购站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智勇双全重诚信的李振东创建的废钢收购站,业已遍布各区、覆盖全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奇迹!客观形势在不断发展,经营方式也相应改进。为了集中经营、便于管理、确保质量、易于配送,随机应变的李振东,后来把上述分散的诸多收购站,有的合并,有的取消,还就近在家乡继泰村购闲置土地,建废钢料场,如今只剩下东丽区的大郑庄和津南区的双桥、葛沽、北闸口及大本营继泰村五个收购站,虽然数量小了,但是更集中、易管理,因而实力更大了。这在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上,就做到像清代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写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了。继而成立了以李振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天津市继泰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自此,独具慧眼选物回的李振东,就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威风凛凛地勇率他这支继泰物回的旗舰,在汹涌浩淼的商海中,劈波斩浪,一路凯歌,扬帆疾进!由于他遵纪守法、经营有方,又为人诚朴、重义守信,所以,京、津、冀、鲁等八方客户喁喁前来售货,天津玛钢厂、天津重型机械厂、天津钢厂、天津特殊钢实验厂和天津钢管集团公司等国营大企业,也都乐于收购他那货真价实的合格废钢。于是,李振东创建和统领的继泰物回公司,便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一年上个新台阶,年年夺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如若要问:“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个贤良的内助和温馨的家庭,那李振东的内助和家庭又是怎样的呢?”欲知详情,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