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和谐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在谈起美好家庭对一个人事业的重要作用时,蜚声全球的美国福特公司总裁艾柯卡,深有感悟地讲:“我懂得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可以给人以力量。”然则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家庭?享誉世界的19世纪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爱迪生畅谈体会:“一切直接引向快乐家庭的步骤之第一步,便是慎择你的终身伴侣,并且聪明地使两个生命合而为一。”我们说,爱情不是科学,没有公理、定律和公式,所有的演算过程和结果,始终都应由双方共同解析出来。李振东和孟繁芳的恋爱过程与最佳结合,使得这个本来就其乐融融的美好大家庭,又锦上添花地注入了新的热情、活力和美的因素,因而变得愈益温馨、更加和谐。这对伉俪在这个大家庭做得最突出和为人称道的,就是始终怀着一颗孝敬父母的至诚之心,事无巨细、坚持不渝地永远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李振东、孟繁芳两家的历代家风。人人都是父母生养的。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亲爱的情感,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的一个“老”字和下面的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把“老”字的下半部分省略了,就成了现在的“孝”字——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感情,提升到“道”的高度,是先哲孔子和孟子的功劳。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是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在历史的悲剧“文革”中,“***”之流,荒谬地把孝踩在地下,大批孔孟之道、孝子贤孙,那不过是违背人伦道德、强加在纯真孝道之上的历史尘埃而已。我们说,孝,是高贵的,纯净的,是人与生俱来、万古长存的美德,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还孝的本来面目和应有地位,理直气壮地加以提倡。有着良好家教和自身素质的李振东与孟繁芳佳偶,深谙此理,所以就能齐心协力地坚持躬行——他们用孝敬父母的无数事例,为全家同辈和孩子们做出了好榜样,从而起到了以孝道凝聚家庭亲情,铸建家庭和谐的关键作用!
诚如前文所言,品高德馨的李振东父母,朴厚谦逊、乐于助人,一辈子也没有同街坊邻居吵闹过,就是连自家的十个孩子也从未打骂过,都是循循善诱地耐心说服教育。家里孩子太多,忙里忙外的爹娘实在照顾不到。有一次,年方四岁的三女儿李振艳,自己到地里去玩,回来时迷路,找不到家了,全家人吃午饭时,都未在意,当傍晚路遇的邻居把孩子送回家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哎呀!孩子丢了一天,怎么咱就没发现呢?”父亲通过此事教导孩子们:“小孩出门要告诉大人,不要单独走远;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互相关爱,谁有难处,大伙儿都要主动帮助——你们要永远记住,一生做到!出门在外,要尊重别人,说话和气,坚决不做坏事儿,多做助人的好事儿!”
《周礼》中写道:“上行之,下效之。”孩子们效法父母的言行,在外边,礼貌对人,从不骂街、打仗、做坏事;在家里,从没跟父母犟过嘴,都把孝敬父母看成金科玉律,谁要是顶撞了父母,就像犯了天条一样,他们之间,在吃、穿、玩等方面,总是互敬、互让,从来没有为你多我少、你的好我的差而争执过!所以,这李家的大人、孩子出门办事或走在街上,全村的老少爷们都会交口称赞:“你瞧李先生这一大家子人,个个规规矩矩、稳稳当当、文文气气、勤勤恳恳!”
“就是嘛!人家光干好事,坏事可找不着人家!”
被村民尊称为李先生的振东父亲,他个头不高也不胖,可却精神抖擞,手脚利索,活像无坚不摧的金刚钻儿。他干活勤快、喜欢看书、记忆力好、知识面广,有人找他写信、算帐、写对联什么的,他总是有求必应,而且分文不取,连口水也不喝人家的;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抽烟、不饮酒、不赌博,可要是谁家有什么急难之事,他就会不叫自到,帮解难题;经大家推荐和上级批准,他在村供销社代销点儿当售货员期间,不仅态度很好、说话风趣、服务周到,而且廉洁奉公、一尘不染,有一次,新桥供销社应给他5筐苹果,却发来8筐,他一看帐,多出3筐。就立马用小拉车送回5里外的新桥供销社去。于经理喜出望外地说:“李大爷,太谢谢您啦!我正为帐、物不符而着急呢!要是大家都有您这样的思想觉悟,就什么事都好办了!”
他不动声色地说:“这公家的东西,本来就应该送回来嘛!”
话音未落,他拉起空车就向继泰村走去……还有一次,在按人口分配供应的麻酱时,于经理他们不慎多给了继泰村代销点10小桶麻酱和两大包块糖。他回村发现后,又当即送回新桥供销社,亲手交给了于经理。
振东那干在前头、吃在后头的贤惠母亲董玉珍,身高体壮,豪爽坦诚,里里外外都是把好手,她在经常下地干活的同时,还把10个孩子的吃喝穿戴等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妥妥贴贴。品德高尚的振东的母亲,还善于对人进行表扬和赞赏,从而使人高兴、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进而密切彼此的关系,形成和谐共处的宽松环境。写到这里,笔者联想起从美国专程来津接受采访的主人公朋友、第十六期黄埔军校毕业生陈洪钢博士,他曾当面对笔者讲到:在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接见他时说:“希望你今后做事,要重视‘赞赏’和‘声誉’。适时的赞赏,在美国已形成惯例,你在前方创建了多件功绩,我召见和奖励你,就是对你适时地赞赏——这会影响你的一生;声誉,不是造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地干出来的——众人的认可和褒扬即是声誉!”笔者又想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关于“赞赏”的名言:“赞赏别人所付出的,要远远小于被赞赏者所得到的。”他将这个论断称之为激励的倍增效益;他还特别强调地指出:“要相信:任何人都有长处,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赞赏之处,只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就一定会看到赞赏的神奇效力。”作为有7房儿媳大家庭的主妇,她最难能可贵的宽阔心胸和高尚品格是:无论是当面和背后,她从来没有训斥、责备或批评过哪个儿媳,有事总是和颜悦色地同儿媳们商量着办,而对他们的优点,则实事求是地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亲戚、朋友或邻居们来了,她时常用一件件的事例,逐个表扬儿媳妇——谁谁给她送水果,谁谁给她做衣服,谁谁为她买戒指,等等,人家听了往往夸奖道:“您这儿媳妇们呀,真够孝敬的——我们可羡慕死啦!”
她听了,笑得合不拢嘴……人家要是再问她:“您老说,哪个媳妇最孝敬呢?”
她会不假思索地爽快回答:“我说呀,7个儿子和媳妇都挺好!他们虽然脾气秉性不一样,生活条件不同,可他们都是尽心尽力的,都应打100分!要说来得最多、做得更好的,那还得属我们老四小东两口子!”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知,李振东家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早就和仍在一辈辈地传承下来。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迁居继泰村起,每年春节前,振东的父亲都要用扁担挑着点心、馒头和一袋“八一面粉”,步行整整一天,到百里外的团泊洼薛家房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到振明等长大后,也带着东西,随父亲前往。二老高兴地说:“嚯!我们的孙子都这么远来看我们呀!”
振东二哥振安结婚时,这里去大马车,把爷爷奶奶接来了。孩子们见两位老人的衣服比较陈旧,就到供销社买了块青色布,由振明媳妇陈玉兰等人一起动手裁剪,又用家里的缝纫机,连夜为爷爷奶奶各赶做了一身疙瘩襻儿的新衣服,第二天一早,就都穿上参加婚礼了,直乐得俩老人见人就说:“我的孩子们呀,是太孝敬了——你们看,我这身新衣裳,是她们刚给做成的!”爷爷、奶奶在这儿住了十来天后,振东父亲他们,就又把二老送回了他们住惯的老家薛家房子村。
振东父母的孝行,当然也影响和带动着他的孩子们。十个儿女都争先向父母敬献爱心,振东和繁芳做得尤为突出。他俩单独开火后,只要一做了饺子等好吃的饭食,就把父母叫过去一起吃,还主动为老人买他们爱吃的东西和给零花钱;精细好心的繁芳,经常给老人买他们喜欢的衣服,1984年春天,又把振东给她买的结婚戒指,送给了婆婆,还说:“妈呀!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您二老想要什么,我就买了送来——只要您们的身子骨儿结结实实、心眼儿欢欢喜喜,那就是我们做儿女的幸福!”
直感动得婆婆,紧拉着繁芳的手笑着说:“凤云妈呀,说句心里话:你真是比我亲生闺女还跟我亲哪!”
明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49回中讲:“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就在“家和万事兴”的李振东一家,喜笑颜开地迎接中秋节的1994年农历8月14日上午,年虽71岁、但却身体康泰的振东之父,当他在新桥村口路边,为长子振明碾完米,正欲回家、空手横过马路时,八里台村一个刚刚学会开车、还无正式驾驶执照的男青年驾车路过,他一看前边有人,脚猛一踩,却将油门儿错当闸门,汽车即从劳苦功高而又无辜的老人身上飞驰而过——一场意外的惨剧发生了!
噩耗飞传,所有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蜂拥而来,数百人的嚎啕悲哭之声响遍原野……明摆着的事实是:肇事司机应负全责,受害人家属理应依法提出赔付条件!然而,宽容大度的孝子李振东,当他得知肇事者家庭比较困难,又再三承认罪错和苦苦哀求的实情后,就淌着涟洏热泪对家人说:“咱的老人已经没了,咱认真继承他老人家‘厚道为人,实在做事’的高尚品德吧。依我说,咱不跟对方提任何条件,更不刁难对方,咱好好处理后事吧!”
所有悲恸欲绝的家人,当然都听振东的。一场人命关天的大事,在李振东的主持下,就这样风平浪静地悄然了结了。对方全家对振东家人的感激涕零和父老乡亲的议论赞佩可想而知……1996年,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在振东四口要搬到津南区政府所在地的咸水沽镇去住时,繁芳亲切地对婆母说:“妈,你跟我们一起去住把!”
婆母欣慰地应允说:“凤云妈,我真愿意跟你们一块吃住!可我在村里地熟、人熟,住习惯了,再过几年吧——将来我一定跟着你们!”
振东一家刚搬走,他们就把母亲从大哥振明家,接到了自己在村有电话的原住房。每逢刮风下雨,哪怕是半夜三更,振东也要给母亲打电话,问门窗关没关,提醒要盖好、莫着凉,雨后泥泞、路滑别外出,等等。因为振东家在继泰村还有3亩口粮田,所以繁芳每天一大早,都要跟着接振东上班的汽车,从20里外的咸镇新家,到继泰村地里去干养芽子、插秧、挠秧等农活儿。婆婆每天做完早点,就到地头等繁芳,干完活儿一起回家吃早点,中午也是这样。到傍晚收工后,繁芳总是给婆婆做好了饭才回家。每年俩孩子放寒假后到春节前,振东一家四口,就到母亲家来住几天:他去公司上班,繁芳则带孩子帮老人扫房、洗衣服、擦玻璃。擦玻璃时,凤云擦里边,繁芳擦外边,擦得非常仔细。凤云问:“妈妈,奶奶家那么多人,怎么每年春节前,都是咱俩干活呀?”
繁芳答:“兴许他们都挺忙吧!我们帮你奶奶干活儿,是替你爸爸尽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你要永远记住:对自己的老人,谁尽谁的孝心!”
悟性甚好的女儿轻轻“啊”了一声,点了点头说:“我懂了妈!将来我对你和我爸,也会尽我的孝心的!”
振东的母亲年岁大了,为更好地照顾老人,哥儿7个商定:由大到小轮流,每儿负责照料一周。一轮到振东的班,他让凤云在咸水沽看家,凤翔在市内学校寄宿,自己则和繁芳来村与母亲同吃、同住。每逢这时,繁芳不但想着法儿地让婆婆吃好、喝好、心里痛快,还帮她拾掇屋子、拆洗衣被,就连袜子、内衣、内裤也都洗得干干净净,折叠得整整齐齐,难怪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跟她说:“凤云妈呀,我就愿轮到小东你俩的班儿!”
后来,由家庭生活条件较差的振东二姐振悦,从八里台镇巨葛庄村专来继泰村与母亲同吃、同住,并照顾母亲。
2004年农历8月12日,是李振东慈母的80大寿。十个儿女早就商定:届时,要为苦尽甘来的母亲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果然,这天中午,在由全国大书法家启功题名的“百利恒大酒店”,亲戚、朋友、客户、邻居等,争先恐后地来了近百人。身体健朗的耄耋慈母,穿着一身靓丽时尚的新衣,泰然自若地稳坐在主桌的上座,更显得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当人们向她表示美好祝福与贺寿之后,不少人还都啧啧赞道:“您老这衣服可够讲究呀!”
老人笑容可掬地总是那句话:“是啊,是啊!这是我四儿媳妇,专门为我过生日买的呀!”
母亲见来了这么多人,场面又特别热烈,就喜不自胜地对坐在身边的振东说:“小东,你说我要是死了,会有这么多人来吗?”
正在兴头上的孝子李振东一听,悒悒不乐地说:“妈,您怎么说这话呢!?咱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您还要幸福得活好多好多年啊!”
世上竟有如此的巧事!16天后的8月28日晚上,平时身板儿硬朗、面色红润的母亲,突患心脏病,住进了当地的咸水沽医院,同时输液和输氧气,众儿女闻讯即火速赶到,一个个焦急万分,都争着在病房守护。善于运筹、指挥和务实的振东说了:“人太多,盛不下,也没必要。从现在起,咱们3人一班,轮流守护吧,今夜就由我、孟繁芳和3姐振艳在这儿,其他人都回家休息吧!”
大家走后,振东根据母亲病情,负责随时跟大夫联系;繁芳和3姐,分坐病榻两边,精心观察病情变化。老人闭着眼,一直同她俩小声说话。到次日清晨,她要翻身,慢慢从女儿振艳那边,转到面向儿媳繁芳这边,她两手紧紧地攥着繁芳的两手,轻声说:“凤云妈呀,我心里怎么这么难受呀!”说完,她头一垂,就不动了,心电图也停了——老人就这样溘然长逝了……在遗体火化那天,振东方方面面的各地朋友们,来了汽车百余辆,从村里的振东家门口,迤逦排到村外白万公路的继泰桥头,由此足见,德才兼备李振东的人缘之好,人气之旺!
在处理善后问题的家庭会议上,经姐儿仨商量,大姐振平把妈妈的一个戒指、两个手镯当众放在桌上说:“你们的孝心妈妈领了,我姐儿仨也深深感激!现在妈走了,是谁的东西,谁拿走吧!”
孟繁芳率先发言:“二姐振悦,在家伺候咱妈一年多,我真不知怎么感谢她!再说,她家也不富裕——我这个戒指就送给二姐吧!”
五弟振峰的爱人高相华接着说:“我那手镯也送给二姐吧!”
就这样,在李振东和孟繁芳先人后己、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一切问题都得到了善处。
母亲逝世后,同样是为了方便儿子在市里上学,2005年,李振东一家迁居市内。几年来,无论在哪里,孝子李振东时常怀着无限的思念,这样对人讲起自己的母亲:“回顾她老人家80岁的人生,可谓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任何可以夸耀的地方,也没有任何值得记载的历史。然而,在儿子的眼里,呈现的却是妈妈的伟大!妈妈是最无私的,为了侍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整天下地干活的爸爸,养育、呵护挨肩儿十个孩子的成长、生活、上学、结婚、就业,她犹如一头躬耕田间的老牛,从年轻力壮,到岁月染白双鬓,妈妈俯首拼干,无怨无悔地付出着,透支着,流尽了汗水,淘尽了青春,皱纹布满了曾经年轻的脸庞。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妈妈也老了,走了……不知有多少次,每当夜深人静时,妈妈那高大的身影、慈祥的面容、殷切的教诲,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回响于我的耳际,一觉醒来,总是泪湿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