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未入楼台 演戏与做人

电视连续剧《渴望》播映以来,在观众中反响强烈,“《渴望》热”风靡全国。与此同时,《渴望》剧组的演员们也备受青睐,近日来,左一个邀请,右一个见面,东一个座谈,西一个联欢,令《渴望》剧组应接不暇。人们都为电视艺术的这一重大收获而高兴。然而高兴之余,却也有一种慨叹:凯丽、韩影们这下可有捞钱的资本了。观众的这种担心确也难怪,这几年,经常听到有些名演员用名声做交易的消息,也许是出于对《渴望》的喜爱吧,人们这一次对《渴望》剧组的幕后情况寄予了很大的关心。

《渴望》剧组令观众失望了吗?请看《光明日报》日前披露的一段新闻:应大连、鞍山两地邀请,剧组决定赴大连、鞍山与观众见面联欢。消息不胫而走,大连娱乐宫的门票一涨再涨,售价后来高达30元一张。此时剧组正在去大连的火车上,他们闻此消息当即表示:我们不能为《渴望》丢脸,凉了观众的心,咱来大连是弘扬奉献精神的,不是为钱而来的。如果此行是商业性演出,我们拒绝参加。对方闻知非常感动,不得不将已经售出的两场票全部退回。鞍山预购联欢票闹得正欢,听说这个消息也立即收回了全部门票。演出期间,有人拉演员张凯丽、郑乾龙做广告,被一口回绝;大连手表公司的同志看剧组废寝忘食地免费演出,觉得过意不去,送剧组每人一块手表,剧组人员一一退回,只接受了名誉职工的称号;鞍钢的同志私下也想给剧组“表示表示”,也被婉言谢绝,只接受了破格授予他们的“孟泰奖章”。事后,工人群众交口赞誉:那个演刘慧芳的,可真像咱工人的女儿;那个“东方刘大妈”,台上台下一个样!这样的演员,太少!

观众的赞语,便是《渴望》剧组在名利场上交出的一张出色答卷。我国艺坛有句老话,叫做:台上认认真真地演戏,台下规规矩矩地做人。台上把戏演好本不是件容易事,台下做人则更难。在台上,《渴望》剧组的演员们用一腔热血歌颂爱心,弘扬精神文明,塑造了一个个令人为之动容的感人形象;在台下,这个更大的人生舞台上,他们为人表率,严以律己,树立了文艺新人的良好风尚。出于对艺术形象的敬重,人们往往寄厚望于这些演员,希望他们台上台下一个样。尽管这种希望有点苛求,但这实质上是一种意义特殊的厚爱。

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有些演员对这种厚爱是不那么珍视的。有的台上唱文明,赞崇高,台下呢?则是另码子事儿了。这些年,名演员逃税者有之;违反法规还蛮不讲理者有之;前台晾观众、后台讨价钱者有之,就连举世瞩目的亚运会期间,不是也有极个别演员公开声称“非钱莫请”吗?这些现象,不仅令观众为之失望,而且自身也掉了价,损害了他(她)的舞台形象。

当然,七情六欲,衣食儿女,人皆有之,搞艺术的也概莫能外。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那些有影响的演员多一些收益,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放纵自己的某些欲望,把一技之长作为商品出售,甚至做出有损艺德人格的事,人们对此则是绝不会容忍的。为此,我倒希望文艺界更多的朋友们学一学《渴望》剧组的榜样,不但要注重你自己舞台上的形象,也要注意一下台下的形象。自觉做到无论在台上或台下,都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带给广大观众。

(1991年1月28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