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农产品疯了?揭开游资炒作之谜 §一 缺乏价格调控,缺少充分竞争

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小宗农产品价格缺乏政策调控,又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所以便于游资从中混水摸鱼。

在一般人眼里,因为农产品价格的绝对值低,所以对它的价格波动并不是太在意,有的常年只有几分钱来去。可是游资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农产品价格的绝对值虽然低,可是波动幅度却相对大;再加上农产品价格完全是随行就市,许多品种的农产品交易受国家限制。两者结合起来,就非常适合于游资炒作,并且很容易形成获利空间。

1 农产品价格波动天生比较大

按理说,农产品价格每年都会有波动,只要波动范围不是太大就是合理的。而2010年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许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一两年内甚至上涨100多倍,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谈到价格上涨的话题,这里顺便来看一看怎样进行比较才是“科学”、“合理”的。

从道理上讲,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倍应该是与成本价、而不是最低价相比的。因为最低价本来就可能是亏本买卖的,是极不合理的,也无法正确反映“市场”经济,又怎么可以拿来作比较呢?

以大蒜价格为例。2008年末我国大蒜因为出口受阻,所以在烂市的时候价格只有每斤0.1元,但这并不是大蒜的成本价,所以不能用来作为后来价格上涨多少倍的“基数”,否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例如,如果每斤大蒜的成本价是1.5元,那么当它的销售价上涨到每斤3元时,你可以说它的价格上涨了1倍;当价格涨到每斤6元时,你可以说它的价格上涨了3倍。换个角度看,如果现在的大蒜零售价是每斤6元,与每斤1.5元的成本价相比,你完全可以说它的价格上涨了3倍;要是你与它过去的“最低价”每斤0.1元相比,说它的价格上涨了(6-0.1)÷0.1=59倍就太“抬举”它了,更谈不上科学。因为不同地点、不同时点的“最低价”并不相同,所以如果要以“最低价”来作为参照物,理论上可以找到无数个答案。

再进一步,如果以每斤0.1元的价格作为基数来对待,那么到价格回升到每斤1.5元时就可以说它的价格“上涨”了(1.5-0.1)÷0.1=14倍。而实际上呢,众所周知,这时候它的价格只是刚刚恢复到“成本价”,算是盈亏持平,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上涨”,不要说14倍,就是1倍也没有。

不过,为了较好地反映各媒体的报道,本书中有关农产品炒作中的价格上涨多少倍,一律沿用各媒体的说法,即以上述所说的“最低价”为基数。虽然这种方法不科学,但本书实在无力去一一纠正。

如果进一步问,媒体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比较”呢?这除了常识性错误外,还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考虑到当时我国大蒜出口滞销的特殊背景;二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显而易见,以每斤只有一两毛钱的大蒜最低价作为参考,报道出来的价格当然会更惊人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媒体报道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计算方法不对,并不妨碍读者对农产品价格炒作及其危害性的肯定。归根到底,这样的炒作是罕见的,也是不正常的,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

2 缺乏竞争和调控容易助长波动

农产品市场缺乏应有的竞争和价格调控,这也助长了价格波动。例如,当大家都感到我国股市波动剧烈(通常用“暴涨”、“暴跌”来形容)时,殊不知这样的价格波动幅度在农产品市场上是小巫见大巫。

一则感人故事是,2008年末山东商报记者席敏在山东省金乡县采访时,深刻感受到“蒜贱伤农”的残酷现实,回到报社后就策划了一场“爱心大蒜”公益行动,不但号召读者多吃大蒜,而且报社员工中许多人带头吃大蒜,“每顿饭都吃蒜,一说话满嘴蒜味。”

可是仅仅一年后当他重返金乡采访时,情形就倒了过来:大蒜不但供不应求,而且价格在这一年间上涨了40倍 1。

再以生姜为例。生姜价格的波动幅度就绝对不比股市小。究其原因在于,生姜市场缺乏价格调控,也缺乏充分竞争,并且它本身还有着5年一个周期的价格波动规律,所以特别适合游资介入炒作。

也正因如此,生姜市场才会对股市、楼市中的退出资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如果你能在最低点买入生姜储存起来,那么最多只需要三五年,获利就能达到五六倍甚至七八倍,这对游资来说是够有吸引力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种植户高凤琴介绍说,生姜的种植成本在每斤0.4元左右,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对外出售肯定要亏。所以她在2007年看到生姜价格特别低,最低时每斤只有0.2元左右,只相当于种植成本的一半时,怎么也不舍得卖。就这样一直捂到2009年8月,生姜价格上涨到每斤2元时她果断卖出,不仅收回了前两年的所有成本,而且还赚了一笔 2。

当地生姜经销商朱永刚告诉记者,2010年6月1日的生姜价格达到每斤3元左右,并且预期在以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维持在高位,即使价格下跌,也不会低于每斤2.8元左右。而每斤3元的生姜价格,也只是近年来的价格新高,谈不上是最高。

姜农们都清楚,生姜的价格起伏波动很大,从规律来看大致上是5年一个波动周期。

1998年左右,当地的生姜价格就创造了每斤6元的天价,虽然当时的产量比现在小得多,但姜农们依然赚了个盆满钵满。不用说,接下来生姜的价格就开始逐步走低并陷入低谷,2003年初每斤批发价只有0.3元。有经验的姜农们知道,这时候只要假以时日,等待价格回升,就会从中获利。虽然这个过程有些长,但价格一旦拉升起来是很快的。

例如,莱芜市生姜市场2003年初的批发价是每斤0.3元,5月末就上升到0.6元,翻了1倍;6月下旬就上涨到0.7元至0.9元;到了12月份价格开始出现暴涨,12月末的批发价为每斤2元至2.1元,比年初上涨了六七倍。

这波行情就此展开了,一直到2005年达到最高点时的每斤4.5元左右。然后,价格又再次走低,一直持续到2009年中的每斤0.7元,其间价格最低时曾经下探到每斤0.2元过。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慢慢过去,全球经济形势开始有所复苏;另一方面是甲型h1n1流感 3肆虐,所以生姜价格开始一路飙升。仅仅一年过后的2010年6月,当地的生姜收购价仍然维持在每斤3元左右的高位上,并且不排除还有继续上涨空间。

“莱芜市生姜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最高时达到每公斤24元,最低时每公斤0.4元,相差59倍。”莱芜市农业局副局长何兰平总结说 4。

也许有读者会问,在此以前怎么没发现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我国农产品价格过去一直偏低,现在的上涨速度过快实际上是一种“矫枉过正”;另一方面,这种“报复性反弹”在游资炒家下被炒过了头,以至于超出了政府和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加上媒体的曝光,就变得家喻户晓了。

1 李攻、杨乃芬:《山西煤老板和温商游资炒热大蒜,价格暴涨数十倍》,2009年11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

2 李攻:《两年上涨十余倍,莱芜生姜也坐上“过山车”》,2010年6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下同。

3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当时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爆发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来指代,同时停止使用“猪流感”一词(因为该病毒毒株中同时含有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我国卫生部根据国内中文表述习惯,把“a型”称之为“甲型”,实际上是一回事。2010年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其间全球至少有21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死亡人数至少为18479人。

4 李攻:《两年上涨十余倍,莱芜生姜也坐上“过山车”》,2010年6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