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08 未选择的路

世上从来就没有垃圾,只是有许多善于发现垃圾的眼睛。要从你拥有的东西中发现它的价值,而不是不断去设想被你放弃的道路上可能错过的风景。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在选择一条道路之后,不停地去想另一条道路上的可能性。

少文老师:

我看了上周你写的《给法科生的信》,在信里,你提到了左拉劝说塞尚放弃法学专业、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我个人的经历和塞尚非常相似,只不过恰好相反,塞尚是放弃了法律而选择了艺术,我是放弃了艺术而选择了法律。我一直都想做一名律师,但是在转行学习法律之后,我又经常纠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因为原来学艺术的同学现在都发展得很好,就我一个还在紧张地准备司法考试,而且连考了两次都没有通过。虽然我也知道,人不能患得患失,但确实会经常设想,如果当初没有转行,现在会不会生活得更好一些?想听听少文老师的意见。

——佳文

佳文同学:

你好。

你既然知道塞尚的故事,我们就接着上周的话题继续聊塞尚退学以后的事。

其实,塞尚只是不适合法律而已,但这并不表明,他就非常适合艺术。

如果你以为放弃了法律就能成就艺术,这种因果关系也确实简单得有点不真实了。

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放弃的就真的放弃了,追求的,却最终也没有实现。

你知道塞尚后来的命运吗?换了是你,估计要比现在痛苦一万倍。

众所周知,塞尚和梵高、高更并列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主将。

但实际上,塞尚生于1839年,比高更要大9岁,比梵高要大14岁。即便是早期印象派的莫奈和雷诺阿,塞尚都要比他们大一两岁。

可为什么塞尚居然不是早期印象派,而偏偏成了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呢?

真相是:他走上艺术道路以后,一直没有找到感觉。

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展他就参加了,可那次画展成就了比他还要小的莫奈和雷诺阿,而他却一幅画都没有卖出去。

这不仅仅是一两次运气不好而已,事实上,塞尚连续走了几十年的霉运。他的早期画作,一直都很笨拙,和他本人的个性一样,他根本就没有因为放弃了法律而成就了自己的艺术。相反,他跌入了另一个谷底。

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左拉却已经完成了失败者逆袭的整个过程。

本来是个穷小子,放弃海关小职员的工作,在失业状态下拼命写作,后来却功成名就,开始拿着相当不错的版税,跻身著名作家的行列。

而作为富二代的塞尚,此时却连一幅画作都卖不出去,参加巴黎的社交沙龙,也屡屡因为自己普罗旺斯的家乡口音而遭受嘲笑。

两人都作出了听从内心的人生选择,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左拉因为事业的成功,而经常在塞尚办完画展之后偷偷地购买几幅来安慰和鼓励自己的朋友。但是站在塞尚的视角来看,这其实非常伤害自尊。

因为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两人之间因为一件小事而终结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左拉以塞尚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主人公非常用功,每天都坚持作画,却没有任何才气。新书出版后,左拉还专门送了塞尚一本,本来就已经非常敏感的塞尚自然会感觉不爽,联想到自己和朋友境况的变化,他决定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绝望的巴黎,回到自己的家乡普罗旺斯。

那时的塞尚,不知道会不会和你一样,后悔当初放弃了父亲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模板,而走上了这样一条命运未卜的不归之路。

我猜,他不会。

放弃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东西,它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能因此而换取到别的什么东西。

放弃本身就是价值。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里有一句夺人眼泪的经典语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其实,比这更能震撼内心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再也不回去了。

塞尚没有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情绪里,他选择了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

他开始观察家乡的所有普通人,画他们喝啤酒,画他们打牌,画他们发呆。

画所有那些在年轻人看来似乎毫无价值的生命。

在巴黎闯荡受挫之后回到家乡,再次看到这些平凡的生命,他突然生发出对人生和艺术的另一种理解。

他不再选择绚烂,而是开始试图理解平凡。

他开始不断地去画自己的太太,虽然她既不漂亮,也不活泼,但塞尚却从她的中年一直画到了老年。

如果放弃法律就必须成就艺术的话,我想此时的塞尚,一定会充满了对世界的怨恨,而不会选择平静地再现身边这些平凡的生活。

世上从来就没有垃圾,只是有许多善于发现垃圾的眼睛。

要从你拥有的东西中发现它的价值,而不是不断去设想放弃的道路上可能错过的风景。

后来的后来,才是我们上封信里提到的结局:塞尚在1895年前后终于在艺术上臻于成熟,成为“现代绘画之父”,他所辍学的那所大学也最终改名为“塞尚大学”,来纪念这位没有从法学院毕业的法科生。

也许,上苍正是在你勇于放弃之后,给你预备了一份丰盛的礼物,使你理解生活,而最终完成自己。

你听说过罗伯特·弗罗斯特吗?

他生于1874年,卒于1963年,是20世纪美国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一位诗人。1912年,他弃农从文,成为一名专业诗人。他曾在1961年时受邀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诵他的诗歌《献礼》(the gift outright)。而《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则是他最为著名的一首诗歌。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1】

在你这种人生阶段,纠结于“未选择的道路”,其实是非常正常的。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自私派”鼻祖杨朱也曾有过歧途而哭的典故。

《荀子》记载,杨朱曾经在岔路口因为无法抉择而号啕大哭。“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

王先谦在《荀子集解》中对其解读说:“喻人一念得失,可知毕生,不必果至千里而觉其差也。”【2】

正是因为路径依赖,选择之后无法倒退,而道路的尽头又是人生的最终归宿,选择不当则会后悔莫及,所以一个对天下毫不挂怀的人,在牵涉个人选择的时候竟然如此动情。

其实,不只杨朱,魏晋时的阮籍也有歧途而返的著名故事流传后世。

《晋书·阮籍传》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常乘鹿车,携酒一壶,边走边喝,使仆人荷锸相随,告之“死便掘地以埋”。杜甫因此写下“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的凄美诗句。

可见,不论是重天下之义还是重一己之利,不论是举止乖张还是行为拘谨,在面临个人前途时,都是不尽洒脱的。

但是,人生总归要上路,我喜欢,如行者隐匿在林路。读书时,也喜欢偏坐一隅。

也许,人迹罕至的道路,别有气象。

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在选择一条道路之后,不停地去想另一条道路上的可能性。

风景这边独好!

祝好!佳文同学。

【1】译者:孙周兴,男,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2】参见(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整理,中华书局2012年版。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