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决胜会计考试 §第12章 财务成本管理

怎样学好《财务成本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这门科目以前叫《财务管理》,增加了成本管理的内容以后总体上看仍然是以财务管理为主,成本管理所占的比重并不太多。在整个教材15章的内容中,成本计算与成本系统的内容只有3章,相应地,考试命题也是以财务管理为主,考生的失误也主要发生在财务管理的命题方面。

从历年考试命题的结构进行分析,《财务成本管理》科目在5门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中所占的主观题比例最高。但是真正造成考生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还是对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没有真正弄清楚。

考生在复习《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时,应当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认真通读指定教材

《财务成本管理》科目考试具有考核全面、题量较大、难度较高、注重实际等特点。

因此,要求考生能够通读并且熟悉指定教材的内容,教材至少要看3遍以上,这样才能真正记住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公式及其计算,弄懂弄通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就忙于阅读其他参考资料、做模拟试题,学习效果必然不好。

特别加强应试练习

本科目往年的试题中一般涉及现行法规、制度的内容比较少,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所以《财务成本管理》试题中的计算量较大,试题中计算题和综合题要占总分的50%以上。即使是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中也不乏计算内容。

因此,要求考生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应用,并且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特别要求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多做一些练习题,把教材中的计算公式、计算表格、有关数据的来龙去脉弄懂,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熟练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本科目共分十五章,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分述如下:

第一章 “财务成本管理总论”中的重点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

财务成本管理涉及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部分的内容。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成本管理是管理者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在控制成本与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时间。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内容、环境以及成本管理的有关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企业目标(生存、发展和获利)与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掌握财务管理的对象(资金及其流转)并且理解现金流转的概念以及现金的短期循环、长期循环和现金流转不平等的内外部原因;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决策)以及财务管理的三大职能(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尤其要掌握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情报、设计、抉择、审查)、决策系统的五个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信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决策结果)、财务管理的三大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尤其是其中的金融市场环境(包括金融市场与企业理财、金融性资产的特征、金融市场分类和组成等内容);掌握成本的概念以及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的两个特征、尤其是成本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

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点是各项基本的财务比率以及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具体运用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方法、步骤、原则以及报表分析的局限性,着重掌握基本的财务比率以及财务分析的运用。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财务比率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4大类,掌握变现能力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分析,掌握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分析,掌握负债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分析,掌握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分析;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包括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及其运用,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各项指标,现金流量分析包括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流动性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财务弹性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等内容,特别要会具体计算及其运用。

第三章 “财务预测与计划”中的重点是各种财务预算方法尤其是本量利之间的关系

财务预测是估计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财务预测的意义、目的和步骤,能够根据销售总额和根据销售增加量确定融资需求、探讨外部融资额与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利润规划和财务预算,重点是弹性预算。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财务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及其两种计算方法(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掌握外部融资额与销售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化,尤其是外部融资额占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需求的敏感分析及其计算;掌握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的区别;掌握本量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损益方程式(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边际贡献方程式(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基本的边际贡献方程式、边际贡献率方程式)、本量利图(基本的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及其计算;掌握盈亏临界分析,包括盈亏临界状态的判断以及在单一产品和多品种产品条件下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销售额的预测以及各因数变动分析、敏感分析的方法;掌握财务预算尤其是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掌握弹性预算的编制。

第四章 “投资管理”中的重点是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并且要会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了解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货币的时间价值及其计算。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货币的时间价值及其计算,包括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尤其是复利现值、复利终值、复利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以及年金计算中的普通年金终值、偿债基金、普通年金现值、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的计算;掌握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贴现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非贴现法(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以及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一些概念以及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掌握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所得税与折旧对投资的影响;掌握风险及其衡量、风险和报酬关系及其具体计算方法;掌握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肯定当量法的内容。

第五章 “证券评价”中的重点是债券和股票投资的收益评价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债券的概念与分类、债券投资的收益及其风险,股票投资的有关概念以及股票价值的评估、市盈率分析以及股票投资的风险分析。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债券的概念与分类尤其是债券票面利率往往与实际利率不一致的特点;掌握债券投资的收益评价包括债券价值和到期收益率,尤其是在复利计算法下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债券投资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再投资风险;掌握股票投资的概念以及股票价值的评估、零成长股票的价值、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非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市盈率分析,股票投资的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中的“当代证券组合理论”包括风险分散理论、贝他系数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式。

第六章 “流动资金管理”中的重点是最佳现金持有量、企业信用政策的确定以及最佳存货决策

流动资金是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其主要项目是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现金管理的收支、目标和最佳持有量,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以及信用政策确定,存货管理的目标以及存货决策。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模式(在成本分析模式下,与持有现金有关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持有量)和随机模式(重点掌握计算公式具体含义);掌握企业信用政策(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政策)的确定及其计算;掌握存货决策包括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基本模型的扩展、保险储备等内容及其计算。

第七章 “筹资管理”中的重点是股票发行和债权筹资的规定与条件,以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析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以及股票发行、上市的内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以及企业营运资金政策方面的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以及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股票发行的规定与条件,股票上市的目的和条件、股票上市暂停和终止的情形;掌握长期借款的种类和借款条件以及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包括一般性保护条款、例行性保护条款、特殊性保护条款三类;掌握债券筹资的种类以及发行债券的资格和条件、程序、价格;掌握各种短期负债的形式及其优缺点,掌握营运资金筹集政策尤其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配合。

第八章 “股利分配”中的重点是利润分配的项目、顺序和方式,以及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分割

股利分配是公司制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利润分配的内容、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以及股利分配政策与内部筹资、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方面的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利润分配的项目(盈余公积金、公益金、股利)和顺序(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计提公益金、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向股东支付股利)、股利支付的程序(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股利支付日)和方式(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股票股利);掌握股利理论(包括股利无关论、股利相关论)和股利分配政策(包括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价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掌握股票股利和股利分割的实例。

第九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中的重点是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以及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资金成本的基本概念,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的概念和计算,了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资本结构的原理和管理。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资本成本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计量形式,决定资本成本高低的因素(总体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项目融资规模);掌握个别资本成本包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留成收益成本的具体计算;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掌握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资本结构原理包括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传统理论、权衡理论的区别;掌握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方法,以及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

第十章 “并购与控制”中的重点是并购的财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股权重组和公司控股

兼并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兼并与收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购的类型和动因以及并购的财务分析方法,了解剥离与分立的动因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了解股权重组和公司控制的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兼并与收购的概念及相同点(基本动因相似、均以产权为交易对象)与不同点(3点内容),并购的各种划分方法和类型(按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划分、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划分、按并购涉及被并购企业的范围划分、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划分、按并购交易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划分)以及并购动因(原始动力:股东财富最大化、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具体表现形态包括6种情形);掌握并购的财务分析包括价值评估和风险分析,掌握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包括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市盈率模型)、贴现现金流量法(拉巴波特模型)及其运用,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营运风险、信息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法律风险、体制风险等)以及并购对企业财务影响(企业盈余、股票市场价值)的分析及其运用,并购的资金筹措(内部留存、增资扩股、金融机构信贷、企业发行债券、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掌握股权置换的概念以及8种类型;掌握股票回购尤其是股票回购的动因及优缺点,我国对股票回购的法律规定;掌握控股公司的特征尤其是以控股公司形式控制大规模经营的优缺点。

第十一章 “重整与清算”中的重点是财务重整和企业清算过程的具体实施

财务失败是一个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财务失败预警以及财务重组的方式,了解企业清算的类型以及企业破产的界限、破产清算的一般程序和实施办法。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财务失败预警系统及其职能,以及两种建立方式及其运用;掌握财务重整的方式及程序和决策;掌握企业清算的类型(解散清算、破产清算),尤其是解散清算的两个特点、破产界限(不能清偿或无力支付、资不抵债、停止支付)的一般程序(破产申请、和解整顿、破产清算);掌握清算财产的鉴定和变现、清算债务的鉴定和清偿、清算费用与清算损益以及剩余财产的分配办法。

第十二章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中的重点是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

本章所述的成本是指生产经营成本,包括产品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成本的不同分类,成本计算的要求和步骤,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成本的不同分类包括按经济性质分类、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具体项目;掌握成本计算的要求(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期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和步骤;掌握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产量或重量的比例)、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按产品实用工时比例分配)、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掌握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包括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6种费用分配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约当产量法);掌握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内容和核算方法。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中的重点是三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和计算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以上三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具体计算。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品种法成本计算的主要特点以及计算程序;掌握分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特点以及计算程序;掌握分步法成本计算的主要特点以及计算程序,尤其是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结转和具体运用。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系统”中的重点是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以及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系统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实施标准成本系统的步骤、标准成本的分类、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以及账务处理。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标准成本的分类包括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的内容;掌握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掌握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包括变动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方法;掌握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

第十五章 “业绩评价”中的重点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及其具体运用

对各级主管人员的业绩评价按其责任和控制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责任单位。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以上三种责任中心的特点和内容,以及各种考核方法。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成本中心的概念、类型(标准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及其考核指标,尤其是对成本费用支出的责任归属原则以及制造费用的归属和分摊方法;掌握利润中心的概念、特点、类型(自然的利润中心、人为的利润中心)和考核指标,尤其是部门利润的计算方法,评价利润中心业绩的4个概念(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税前部门利润),可以考虑的4种内部转移价格(市场价格、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掌握投资中心的概念和考核指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现金回收率)及其优缺点和计算方法;掌握部门业绩的报告与考核尤其是良好的控制报告的内容和应当满足的4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