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审计》
《审计》科目考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考题的涉及面基本上覆盖了每一章,同时对重点章节又进行了重点考查,重点章节所占的比重一般达到70%以上。所以考生在复习中应当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看问题,以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全面通读辅导教材
本科目教材共有16章,其中1~4章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知识;5~9章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也是全书的难点所在;10~14章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为例介绍业务循环审计的具体内容,属于审计实务,考生应当注意把5~9章的理论方法与10~14章的实务相结合;15章为审计报告,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终成果;16章是其他鉴证业务,同样需要做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在通读辅导教材的基础上,考生应当多做练习从而帮助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能够逐步摸索直至掌握答题思路。
假如我是“注册会计师”
每一位考生都是预备役注册会计师,本科目的内容是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础,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把自己当作已经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问题或许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考试的重点内容。
为此,在复习中要求特别注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进行分析、判断、解答问题,并且恰当的运用答题技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考试题目的实务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抓住容易丢分的主观试题
在历年考试中本科目的主观试题(简答题、综合题)都要占到40~50分。相对于客观试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来说,主观试题更要求考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入理解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因而也是历年来不少考生最容易丢分的地方。
在复习中考生应当重点关注主观试题的题型与考核要点,简答题经常会以概念性、比较性、条件性、判断性、计算性、程序性、责任性问题出现,综合题则经常会以报告出具、调整分录、技术程序、底稿编制、查找错误(案例分析)等形式出现。复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地针对以上各种题型进行复习。
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本科目共分十六章,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分述如下: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中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概念,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它审计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及其与政府审计及内部审计的关系。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西方各个时期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掌握从不同角度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审计目的包括一般目的(审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特殊目的,审计对象的概念(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以及构成现代审计重要标志的主要内容;掌握审计监督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者的区别,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尤其是两者的区别。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中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内容和范围、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承接的基本要求、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的建立原则和具体内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及注册登记的基本条件,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及发展方向,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以及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要求,充分认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性质、作用、宗旨、职责以及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审计服务、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和法定业务(审计业务)的具体内容;掌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包括两种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性质及区别;着重掌握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承接的相关规定,以及对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特殊要求;掌握我国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的建立原则和具体内容。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中的重点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和作用,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及框架的内容,质量控制准则以及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涵义,职业后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以及组织实施。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开始实施的时间(1996年1月1日)尤其是已经颁布的准则项目,着重掌握《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与内容;掌握并理解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都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目的相同)和区别(性质、内容不同);着重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包括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以及附则)尤其是其中的独立原则的含义及其运用。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中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法》的内容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主要对策
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异同点,《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内容,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第39条和第42条的规定;掌握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两部分(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主要有: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经营失败;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主要有:违约、过失、欺诈);掌握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包括减少过失和防止欺诈的措施(增强执业独立性、保持职业谨慎、强化执业监督)以及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中的重点是我国独立审计目标的具体内容、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标准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或最终结果,它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审计范围是审计对象涉及的领域及内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审计总目标演变的客观原因,审计目标的过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及作用,审计范围的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我国独立审计目标的具体内容和特性;掌握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标准;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以及审计范围。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点是审计证据的特性、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审计的分类,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程序以及整理分析的方法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含义、分类及其复核制度,审计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充分——足够性;适当——相关性和可靠性);掌握审计证据的获取程序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限、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掌握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认定的关系图表以及审计程序的3种分类。
第七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中的重点是审计计划的内容、编制、审核要求,以及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的基本内容
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所指的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审计计划的内容与编制,获得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途径和方法,使用分析程序的步骤,初步审计策略的含义、内容与交易循环的关系。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总体审计计划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范围及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评估、对专家的利用、其他相关内容)、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及执行日期、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其他有关内容),两种计划的编制,以及审计计划审核时的注意事项;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途径和方法(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实地察看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询问内部审计人员、询问管理当局、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着重掌握分析程序中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负债对权益比、利息赚取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净销售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值报酬率)及估计期望值的内容;掌握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中的重点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符合性测试的原理及其运用、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价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步骤、对内部控制进行记录的技术,符合性测试的原理及其运用、控制风险评价的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及其内容;掌握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步骤(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掌握对内部控制进行记录的技术(调查表、文字表述、流程图);着重掌握符合性测试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中的重点是样本设计及选取,以及对抽样结果的评价程序和内容
审计抽样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审计抽样的含义、种类、特点,样本设计及选取的方法、应当考虑的基本因素,对抽样结果评价的步骤及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抽样的种类(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及其特点;掌握样本设计及选取的方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着重掌握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的基本因素(审计目的、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分层);掌握抽样结果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的重点是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以及各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在企业经济业务循环的基础上的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对销货业务内部控制的测试方法,销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应收账款审计、坏账准备审计的目标和实质性测试程序,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其他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相应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销货业务内部控制的测试方法(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内部核查程序);掌握对销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是真实的、已发生的销货业务均已登记入账、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的估价准确、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分类正确、销货业务的记录及时、销货业务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准确地汇总);着重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目标(包括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数量是否合理、正确、完整;确定对销货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及其实质性测试程序、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目标(包括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应收账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确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及其实质性测试程序、掌握坏账准备审计目标(包括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坏账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及其实质性测试程序;掌握对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其他会计报表项目(包括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的审计目标以及相应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第十一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中的重点是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测试,应付账款、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点,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应付账款、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和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目标和实质性审计程序。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掌握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包括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及其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掌握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包括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及其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掌握其他相关账户(预付账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票据)的审计目标和实质性审计程序。
第十二章 “生产循环审计”中的重点是存货成本的审计、分析性复核、存货的监盘、存货计价的审计和截止审计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生产循环的主要业务及其所涉及的凭证和记录,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存货成本的审计,分析性复核的应用,存货的监盘、计价审计和截止审计,应付工资、存货相关账户和生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生产循环的主要业务(包括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在产品、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及其所涉及的凭证和记录(包括生产指令、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存货明细账);掌握存货成本的审计(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制造费用的审计、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掌握分析性复核方法(主要包括简单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及其具体运用,掌握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决策、程序以及特殊问题,掌握存货计价审计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余额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几种情形,掌握存货截止审计的主要方法(抽查存货盘点日期前后的购货发票与验收报告、档案中的每张发票均附有验收报告);掌握应付工资审计目标(确定应付工资计提和支出的记录是否完整、计提依据是否合理;确定应付工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工资的披露是否恰当)及其审计程序;掌握存货其他账户(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审计,掌握生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的审计。
第十三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中的重点是借款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投资账户的实质性测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业务的特点,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要点,借款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投资账户的实质性测试。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筹资与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程序;着重掌握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实收资本、股东、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投资等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内容(这部分内容很丰富也很重要,具体见辅导教材)。
第十四章 “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中的重点是各项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以及各个特殊项目审计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期初余额的审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审计、债务重组的审计、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或有损失的审计、期后事项的审计、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的内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包括收款内部控制、付款内部控制、备用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抽取并检查收款凭证、抽取并检查付款凭证、抽取一定期限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抽取一定期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检查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是否与上年度一致、评价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着重掌握现金的审计目标(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在会计报表日是否确实存在并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在特定期限内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完毕以及有无遗漏、确定现金余额是否正确、确定现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存款在会计报表日是否确实存在并且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是否均已记录完毕以及有无遗漏、确定银行存款的余额是否准确、确定银行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其他货币资金(包括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所形成的外埠存款、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所形成的银行汇票存款、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而形成的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的审计目标,以及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掌握特殊项目的审计包括期初余额的审计、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审计、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及其交易、合并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
第十五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中的重点是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审计报告准则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审计报告的种类、内容,审计意见形成的条件,正确评价审计结果、准确处理期后发现的事实,审计报告准则的基本内容,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目的、方式和事项。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意见的4种类型(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尤其是各种审计意见形成的条件;掌握正确评价审计结果、准确处理期后发现事实处理办法;掌握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要领(目的在于明确责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保证执业质量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沟通方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掌握审计各个阶段的沟通事项);掌握审计报告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5章27条,其中第2章“一般原则”、第3章“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4章“审计意见的类型与审计报告的编制”属于核心内容)。
第十六章 “与审计相关的其他鉴证业务”中的重点是验资以及盈利预测审核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其他鉴证业务的类型及其适用的准则,包括验资的概念、对象、内容、性质、作用,验资程序、要求以及验资报告的结构内容和编写要求,盈利预测审核的含义、范围、程序以及审核报告的内容,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的性质、作用、目的、要点以及审核报告的编制要求。
具体地说,要求考生掌握验资的概念(验资是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对象、内容、性质与作用;掌握验资过程(包括验资计划阶段、验资实施阶段、验资报告阶段)以及各阶段的要求,掌握验资报告的结构内容(包括标题、收件人、范围段、意见段、说明段、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报告日期)及其编写要求;掌握盈利预测审核(审核范围包括: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选用的会计政策及其编制基础、影响注册会计师审核范围的因素、影响被审核单位未来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审核程序分为:了解有关情况和制定审核程序、获取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评价、审核业务的记录与复核;审核内容包括:标题、收件人、范围段、意见段、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报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