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不幸的幸运儿 序言

吴泰昌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接触到一些青年文学编辑,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常在工作之余搞些创作,而且已有一定影响。据我所知,江苏的几个文学刊物中便有这样一批的“双栖”的青年,姜琍敏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现在,姜琍敏的小说将结集出版,希望我能写几句话,作为一个既做编辑亦搞创作的文学“双栖”人,我欣然允诺了。

小姜的小说,我是认识他之后才陆陆续续注意阅读的。几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清明》、《作品》等刊物发表了数十篇中短篇小说,累计四五十万字,虽没有产生什么巨大的轰动,但看得出,小姜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每个脚印都挺扎实。他小说的生活面非常宽泛,几乎触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类领域:破了产的农民万元户,离了休的将军,终生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为工厂命运操心的书记和厂长,“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城市雇工保姆,对现代文明充满向往和憧憬的农村青年……,都被作者一一摄入他的人物画廊之中。他的小说并不是那种逃避现实、脱离生活的空灵之作,他善于捕捉变革时代在人们心灵上的投影,以此去折射整个社会生活的时代氛围。短篇小说《和子》敏锐地描写了处于改革时代城市中的一个新的层面,男主人公和子和女主人公露儿均因生活所迫分别进城做了雇工和保姆,因此他俩围绕人生、爱情、婚姻等问题与他们的环境发生了种种冲突,表现了新旧交替历史时期复杂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在创作上,小姜做过多种多样的尝试,他写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还发表过电影文学剧本,这些实践为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他往往能借鉴这些艺术门类的一些审美特点,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象《名牌的厄运》就有明显的纪实性,而《劳六九之谜》便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我自己更喜爱的,是他的那些散文化的小说,象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和子》以及《深山小夜曲》,这些小说颇有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叙述语言较好地体现了一个小说家所必具的文体意识:“和子进城来时,油菜花正兴。风好象喝醉了,懒洋洋地晃悠。蜜蜂和蝴蝶扇着沾满花粉的翅膀,吃力地哼哼着。”这样的叙述语言不仅仅表述着故事情节的过程,它特有的语感、语调也加入了整体的审美情境的创作,容易唤起人们阅读的情绪。

当然,在编辑的工作岗位上,很难做到象专业作家那样从从容容地去写,得在好多的时间“为他人作嫁衣裳”,我自己也深知其中的苦恼。小姜也肯定会有同样的感受。但做编辑工作并非绝对就是取得更大的创作成绩的障碍,编辑工作本身有许多利于创作的地方,能广泛接触各类作品,活跃创作思想,在对稿件的处理过程中也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字水平。现代文学史上好多大作家、名作家几乎都做过编辑工作,他们不仅发现、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而且自己也在编余写出了不少传世之作。因此,我有理由对姜琍敏同志的创作寄予更大的希望,如果他能更加强各方面的修养,进一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写得更沉着一些,更深刻一些,把自己的艺术个性磨砥得更加鲜明、突出,必然能做到如屠格涅夫老人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声音”。

1987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