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哥哥被定为骠骑大将军,可阿瑾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要不是自己哥哥根本不知道这场战役,要不是自己拉哥哥一起讨论,哥哥也不会想到要自动请缨。
战场有多残酷,阿瑾虽然没亲眼见过,但也是知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是用多少将士鲜血换来的,除了将士们,还有自己的鲜血,那是无数次出生入死谱写出的篇章。
阿瑾觉得自己是个灾星,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推荐,哥哥差点死在江南回不来,第二次又是因为自己,哥哥要上前线打仗,他哪里有打仗的经验呀,那些连老将军都对付不了的拓跋军,哥哥以为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么?真是太天真了,但阿瑾知道,哥哥的这份天真里头包含着一颗赤子之心。
虽然心里极其不愿意,但也只能努力多写一点关于守城攻过去的法子给哥哥留在身上备用,阿瑾几次提出要和哥哥一起去江南打仗,都被祖父和哥哥极力阻拦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军饷,朝廷为了赈灾已经花费了不少银子,现在国库空虚已经没有银子拿出来打仗了,就在这个时候,大笔的军用物资运往了国公府,阿瑾正诧异着,却看到后面魏泓慢悠悠的跟过来了。
“建明,知道你要去江南打仗却军饷,我给你带过来了,你瞧瞧够不够,剩下的我都已经让人先运过去了,你们就轻装上阵,安心打仗吧。”魏泓拍了拍文建明的肩膀道。
文建明有些诧异,这么多东西世子爷哪里来的钱,似乎看出了文建明的疑惑,魏泓道,“就是当初在江南的时候你不肯我拿的东西,都是那些贪官留下的,这些东西交到国库不过是被后宫的那些嫔妃瓜分了,落在我们手里还能拿出来当军饷用,所以说你还是得听我的。”
魏泓也没想到那些贪官的东西那么好用,早知道就多拿些了,与其给后宫嫔妃放在那里堆灰还不如给前线的将士们填肚子靠得住呢。
魏泓的大方让阿瑾对他的态度有了些改观,是不是以后自己还是要对他客气点,毕竟他对哥哥这般好。
不仅仅只是军饷,文建明得到的支持还有国公府,祖父将所有的暗卫都交给了文建明,道,“这些暗卫你都带着,这一路艰险一定要小心,多和边关的将士们学习经验,毕竟你还太年轻了,凡是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但最后的主意还是得你来拿。”
文建明对于祖父的好意他也没拒绝,毕竟拓跋的士兵都英勇善战,多一个厉害的暗卫都是好事。
哥哥带领着军队浩浩荡荡的走了,这一场战注定凶险。
阿瑾每天眼巴巴的看着来送信的快马,期待着祖父从朝中带回来的一丁点消息,想知道关于哥哥的任何讯息,娘亲也是这样的,但阿瑾并不敢和娘亲如实说。
娘亲是个温婉的江南女子,识大体,明是非,若不是这样她也不会让哥哥去江南,但即便再识大体,明是非也改变不了她是一个母亲的事实,儿子在外怎能不担心。
哥哥的战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坎坷和曲折,曾经几次险些被击溃好在有防守下来了,阿瑾知道这场战争会很艰难,却没想到会这么难,好在几次交锋之后,哥哥摸到了对方进攻的一切诀窍,也开始有了些起色,只是受苦的是那些 江南的百姓,虽然朝廷早就下达命令要他们撤离,但总有一些人没来得及撤离,拓跋的铁骑就攻过来了。
已经离拓跋攻破边关已经有三个多月,不知道江南的百姓现在如何,入了江南的拓跋军因为当地就有丰富的补给,越发凶猛,其实起初哥哥就下令,让江南的官员将粮仓都烧毁,却总有一些官员不听命令,哥哥暗中吩咐暗卫却烧了不少。
随着一场又一场的大火烧起,渐渐地大军也开始放缓了脚步,他们选择将还没有烧毁的粮食运送回国,一边进攻一面保本,即便败了也不至于落得两手空空。
终于在一次进攻中,哥哥打破拓跋士兵,将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攻克了。
但阿瑾从寄过来的消息里知道,其实是国公府的暗卫合力将带兵打仗的拓跋四皇子杀死了,虽然拓跋将士英勇无比,但群龙无首也慌了阵,哥哥再去打就容易很多了。
终于拓跋军溃散,哥哥赢了,保住了大庆,成了大庆的英雄。
听到儿子的胜利,柳氏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放心了,这条命终于是保住了。
等着文建明凯旋而归,等他回到家里,阿瑾发现哥哥身上的伤更多了,这次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月。
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哥哥伤好了之后就被派去了边关防守,娘亲送哥哥的时候什么挽留的话都没说,但哥哥走后哭的跟泪人似的,爹爹抱着 娘亲安慰道,“孩子长大了自然要去寻找自己的天地,我们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平安康健,还有有本事了是好事。”
这些大道理娘亲都明白,只是将自己带大的孩子送到边关,与那些拓跋人为敌,他于心不忍。
自己的孩子,再大在娘眼里也都是个孩子。
阿瑾也很难过,哥哥走了再也没有人带她出去玩了。
哥哥走的那天身穿铠甲,银色的铠甲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厚重的头盔带在哥哥头上,遮掉了绝大对数的地方,她从没见过哥哥这个样子,原本只会流露出宠溺的眼睛却异常的坚毅,哥哥真的长大了。
哥哥在军中发现了一个能力不亚于老将军的年轻人,希望圣上提拔他做将军,无奈那人只是平民出身,并没有什么地位,圣上不同意,哥哥很是懊恼,因为这场战争能胜利绝大部分都是他的功劳。
哥哥说,当初他们设想的东西都是对的,但面对凶悍的拓跋军却远远不够,只有真正懂他们的人才能把他们击退,哥哥说,他会回来的,他想办法将边关的重任交到真正有能力的人手里,他就回来陪阿瑾,但阿瑾知道,这一去哪里是那么容易回来的?
他的哥哥只怕此生都要在边关了。
抢了许多粮食回去的拓跋明年修养好了还会再来的,但大庆已经做好的抵御的准备,已经征召了不少士兵送往边关,但让文建明很头疼的是,这些没有经验的新兵蛋子即便送上战场也是送死的,自己这一年估计有的忙了。
再则杀了拓跋的四皇子,这笔账是自己当将军的时候欠下的,当时候自己估计也危险,不少拓跋的人会来行刺自己,他也要好好练习武功才行。
这一年的时间文建明巴不得分成几份来用,可却无法改变。
这一年也是祖父最担心的一年,不仅仅是为了文建明的安全,还有国公府的未来,以前国公府只是一个文职,没有从军的人,势力再大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如今文建明当了将军镇守边关,孙儿出人头地固然开心,但这样文武都抓在国公府手里,未免会让圣上有些忌惮。
一旦被圣上忌惮了,只怕国公府以后就要小心行事了,以免被人抓了把柄。
其实这一点阿瑾也想到了,只不过当初哥哥使临危受命,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任何可能性,他都不会赞同哥哥接下这个任务的,不过既然接下了,也成功了,就只能这样了,阿瑾想,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边关还需要哥哥把守,而且哥哥刚立下如此功绩,若是没有天大的理由圣上想对国公府下手,也要忌惮百姓的悠悠众口。
想到这里阿瑾也放心了不少,便与祖父道,“祖父,这些日子国公府更要韬光养晦,将自己沉下来,免得被圣上盯上了。”
虽然自己是三朝元老,但这座位上的那个人这么多年自己也没揣摩透彻,他到底是想怎么样呢?
“余下的我们就谨言慎行,尽量不出错吧,等新帝登基我们国公府再做打算。”阿瑾如是说道。
文国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只好也这样做。
外面都传国公府如何不得了,只有国公府自己的人才知道自己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伴君如伴虎,一步错便是步步错,小心行事方是上策。
在阿瑾十一岁的这年,姚先生也走了,五年的任期已到,她也自由了,在临走之前姚先生把她那些书全都留给了阿瑾。
“知道你爱看书,这些书都留给你吧,我最近又添了些新的,你看看有什么喜欢的没有。”
阿瑾是爱书之人,自然知道姚先生这份礼物的珍贵,心里十分感动,道,“请先生放心,阿瑾一定不会辜负先生的厚望。”
姚先生看着阿瑾颇有一些感慨,起初阿瑾是四个人中资质最差的,凭借她的毅力反倒是赶超了文思荣,他知道阿瑾这丫头往后绝对有不同于寻常之人的境遇,虽然大家都猜测,是不是资质更佳的文思婉将来会更好,但姚先生相信,一定是阿瑾。
她有出世的谋略但却没有一颗争斗的心,明争暗斗她会,但淡泊名利她更喜欢,四个学生里头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