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君火速奔往院子里,却看到阿瑾没有吃,在等他,看的方子君 竟然有些感动,今天阿瑾姐姐怎么对他这么好了。
“小家伙,还不过来我可真要开吃了,一点都不留给你!”阿瑾笑着道。
方子君立马跑了过来,生怕阿瑾开始吃,等大家入了席,柳氏便夹了很多好吃的给方子君,道,“你多吃点,要是不够厨房里还有。”方子君平素在家里是被宠大的,但在外面大家惧怕和讨厌更多,头一次有这么个陌生人对他好,莫名有些感动。
“快吃吧,往后可就吃不到了,不过你若是想来的话尽管来,随时都给你准备着。”阿瑾笑吟吟的看着他,说道。
“阿瑾姐姐,柳姨你们都知道了?”方子君问道。
阿瑾点了点头道,“我们都知道,你答应你师父要陪他云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来多吃些。”
说着柳氏也夹了一些给方子君,“在外面你师父不一定能将你照顾的面面俱到,你自己就多照顾自己,阿姨给你准备了一些好吃的可以带在路上吃,那些干粮都可以放很久,你要是回来就到阿姨这儿来,给你做好吃的。”
这是方子君在外人身上第一次体会到家人的温暖,他知道阿瑾的性格,不会是因为自己是方家少爷而高看自己一眼,要不然也不会第一次见面自己冒犯了她,不由分说就把自己抽了一顿,而柳姨真是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
“恩。”方子君含着饭含含糊糊道,“我要是回来一定回来看你们。”
其实他答应师傅去云游也和阿瑾有关,阿瑾说男子汉就要有男子汉的担当,自己在方家的羽翼下成长,永远也长不大,只有离开了这个环境没有可以依赖,自己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他方子君已经七岁了,在平常的家庭里,这样一个还是早已开始帮家里干活了,懂事了。
“子君真乖。”柳氏笑着说道。
过几日方子君走的时候特地嘱咐阿瑾不要去送,连地址都没告诉她,可阿瑾怎么可能不去看,于是站的远远地目送他离开。
方子君离开的时候还特地看了一眼人群,却没有发现文思瑾的身影,有些失落,师傅在一旁看着他,问道,“是在找人么?”
方子君想了想,自己估计没让她来送,而且没告诉他地方,应该找不过来吧,于是乎摇了摇头。
虽然方子君摇了头,但国师却仿佛没看见似的,指着远处道,“你要找的人在哪呢,你且瞧瞧是不是。”
顺着师傅指的方向,方子君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高处远远凝视着自己,方子君深深地看了眼,并没有向她招手,转身过去,坚定地对师傅说,“师傅,咱们启程吧。”
看到徒弟坚决的眼神,国师突然发现,自己这个顽劣的小徒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从方子君走后,阿瑾的生活仿佛陷入了从前的死寂。
可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打破了整个大庆的安宁。
拓跋来袭,边关告急,阿瑾开始预料到的真正呈现在面前,预料到是一回事,真正到了这一天又是一回事,阿瑾听着每天呈上来的战况,不由得心惊。
怎么会这样,祖父不是想办法去增加防守的边关将士了么?怎么还是防守这么艰难,一次又一次的听到边关告急的消息,一次又一次的攻退,拓跋像是秋后的蝗虫一样杀不尽,终于在一天夜里,边关被攻破了。
大家都很诧异,为什么拓跋会拿离他这么远的大庆开刀,平素不是都是先进攻大安,至于大庆只要象征性的在边关站几个防守的将士就可以了,能突破大安防线来到大庆这边的寥寥可数,今年这是怎么了?
在祖父的房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战地模型图,虽然祖父并不是武将,但也懂一些这个。
原来如此,阿瑾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大庆会输得这么惨,原来拓跋对这次战争早就蓄谋已久,绕过偏远的山脉,从大安的战地绕开,只攻防守脆弱的大庆。
素来重文轻武的大庆这次吃了一个猛亏,阿瑾甚至能想到当初主张重文的那些士子此时悔恨的表情。
又是江南……拓跋攻破边关之后,直接往下,一路势如破竹转眼就会到江南,而江南再往后就困难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拓跋的需要已经达到了,他们突破了江南,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够他们熬过寒冬,谋划下一场诡秘的进攻。
不过朝廷所庆幸的是,江南的大灾所剩的粮食并不是很多,此刻就是将兵力迁移到江南最末端。
江南是平原地区,最适合拓跋人打仗,在这样的地势下大庆官员毫无优势,只能退到江南之后的山区,依据地险将他们阻拦在外,虽然很无力,但这是大庆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
大量的士兵派遣至此,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人接触过这些拓跋士兵,朝廷唯一打过仗的将军已经死在变成,拓跋人的刀下,而另外两个将军也在另外两个边防上不敢轻易调动,大庆竟然到了无人可用的状态,真是可悲。
正在此时,圣上想起了之前其实文国公与他提过这事,只是当初他并没有留神,以为这只不过是文国公在恐吓自己,别说是接连两年的大旱就是丰收又如何,他们拓跋有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来进攻大庆么?别忘了大庆和大安可是一体的。
这种情况下,圣上甚至想过请大安的军队进来帮忙,被大臣们拒绝了,请邻国的军队进来无异于与虎谋皮,虽然大安表面上与大庆交好,但私底下一直在打大庆的主意,这一放进了只怕是永远也赶不出去了。
既然朕的想法你们都不同意,那就拿出一个方法来。
就在这时,几个懂武艺的公子哥站了出来,他们虽然平素也是在家里娇惯出来的,但也比寻常公子哥多了一份责任感,使命感,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这个站出来的人里头,正是有阿瑾的哥哥文建明。
其实大家都不懂为何他会自动请缨,明明江南水患皇上已经很重用他,作为一个文臣他已经慢慢在皇上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也很受重用。
拓跋是那么的强大,不要说他,即便是与拓跋交战多年,有丰富经验的老将军面对如此凶悍的拓跋军也不一定能的得过,就凭他,一个只会纸上谈兵,连人都没杀过的贵公子,就想击退拓跋军?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一些。
其实圣上也是这样想的,起初看到文建明自动请缨,他甚是诧异,问道,“文爱卿,你想去抵御拓跋强敌?”
文建明点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愿意带兵去击退拓跋,保卫国家周全!”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一点都不想是在假装,但圣上还是有些担忧。
“文爱卿是文官,文官打仗只怕是不行,而且这次面对的是拓跋,可不是纸上谈兵能解决的。”这一次圣上看的很透彻,虽然他现在手中已经没有可用之兵,但也不会任由这群不知深浅的小孩子一顿闹腾,他知道拓跋的厉害,也知道自己赌不起,一旦拓跋突破了连通江南的这最后一道关卡,下一个进攻的就会是京城。
将京城暴露在敌军面前,这是圣上所不愿意的。
文建明仰头道,“启禀圣上,臣自幼习武,上战场不成问题,而平素京城与祖父谈论国事,祖父所预言这场兵事正是舍妹所提,臣与舍妹早已对边塞的情况研究透彻,对着江南最后一道关卡也有所研究,若朝中有比臣更有把握击退拓跋军的,就请圣上另谋,若是没有,臣愿立下军令状请缨前往。”
说完文建明噗通一声跪了下去,看到文建明的决心,圣上也有些动摇了。
思索再三,也没能找出更合适的人,便道,“既然如此朕便命令你为骠骑大将军,与大军一起前往江南,剿灭拓跋贼子。”
文建明立马道,“臣谢殿下,只不过臣还有一事希望圣上答应。”
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无论文建明说什么他都只能答应了,道,“有什么但说无妨。”
文建明道,“希望圣上放过从边关逃回来的将士,让他们戴罪立功,与臣一道抵御外敌。”这是一个皇权至上的世界,即便圣上不重视军事,但边关失守,守城的将军士兵都得以死赔罪,这也是阿瑾觉得特别残忍的一点。
以文建明对边关的了解,知道哪里是一定守不住的,与其在哪里死守还不如退回来,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经验,并没有真真与拓跋将士敌对的经验,但这些将士们有呀,有他们在一旁提醒,肯定会事半功倍。
救他们其实也是在给解救江南多了一份保障,也是给自己多一分赢的机会。
圣上点头答应,文建明立马道,“臣谢主隆恩,臣自当竭尽全力赢得这场胜利,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